追寻木刻家石可

来源 :新尚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7日,由青岛当代艺术文献中心策划的新年首展《左右——石可早期木刻文献展》在安徽路五号东门良友书坊启幕,本次展览的全部作品,均为石可先生在20世纪四十年代创作,激情和力感跃然纸上。为便于深入理解新兴木刻的艺术成就和发展状况,文献中心还在栈桥王子饭店胶澳咖啡开辟第二展场,同步推出了《旧先锋——现代木刻学术收藏展》,该展览汇集了数十种关于新兴木刻的作品集和研究著作,同时展出石可先生的个人木刻剪报。
  1951年4月,石可木刻作品集《人民的新时代》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青岛艺术家在1949年后最早刊行的艺术作品集。其时,连“人美”尚处于初创阶段,书业正在重新洗牌,此书的书号为“1071”。书中收录了石可1950年创作的27幅木刻作品,以毛(泽东)臂夹“建国大纲”开头,继而鲁迅,继而十月革命……刻画题材集中于工农兵,最后一幅,干脆三者实现了“融合”——一起坐在田间地头看报读书。
  此时的石可,已经进入青岛文联筹委会工作,是研究部的一员,同时在美协筹委会主任吕品为校长的青岛私立美术专科学校代课。
  与吕品、叶又新、陶天恩等在国统区等待“新生”的艺术家相比,石可更具先进性——他算是以胶东行署入城干部的身份进入青岛的。
  1949年6月2日后,石可经青岛军管会成员郭梦家介绍进入青岛社教队。因为熟悉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业务,转而投身胶东行署文管会。在文管会,遇到他一生中很重要的贵人——时任胶东行署统战部长兼文管会主任的谢明钦。
  在文管会,很得信任与器重的石可完成了“山东图书分类法”(油印),迅速解决了山东辖区图书馆的图书管理问题。
  1950年春,青岛市文联筹委会成立。谢明钦的同事、胶东行署宣传部长李云生改任青岛市委宣传部长,经李安排,石可与胶东文协的部分干部成为了青岛文联最早的创建者。
  这一年石可26岁。正是风华好年纪。
  郭慎娟女士在《证明卓越——谢明钦二三事》一文中写到:石可的干劲倍增,白天加班管图书理文物,晚上搞木刻版画,每天只睡四五小时,依然精力充沛。
  2011年,中国嘉德四季拍卖在三月的春拍中推出了石可的木刻《傍晚》,这幅曾入选“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的作品,有两份初稿被家属保存,一份素描稿,一份全纲版稿。完整的创作计划和不断完善的细节,可以看出石可缜密且追求完美的工作方法。
  石可的木刻启蒙始于诸城。七七事变后,诸城县立第六小学的师生曾发起抗日宣传活动,并在县城举办过新兴木刻版画展览会,展览会的主要作者是郭虹隽、郭虹路兄弟,而郭虹路就是郭梦家。曾用名郭牧的他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同年参加黄新波发起的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七七事变前,郭梦家回到诸城并组织青年学习木刻,选印有《群蜂版画集》。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德州之后,国民政府诸城县长杜仲舆携眷弃职出逃,引发全城百姓人心浮动。不久,石可与姻亲的舅兄也踏上了流亡路,停停走走,长途跋涉,目的是到重庆投奔舅兄的父亲钟孝先——钟系留学日本的老同盟会会员,后弃政从学,在重庆任国史馆筹委会秘书长。
  石可经由图学馆学校的专业培训后,得钟孝先推荐于1942年进入国史馆筹委会图书馆(资料室)做管理员,服务于纂修王献唐、金毓黻等文史大家。
  通过治印,石可成为了王献唐的弟子。几年间,献公以“治一千方汉印”、再修习“金文、石鼓、小篆、汉隶、楷书”,旋而以“什么书都要看”为教,让石可日后在印学上有了自己的心得。
  其时的重庆,木刻运动风起云涌,埋头整理经史子集古籍善本的石可,也难以按捺住青春和艺术的躁动。他拿起刻刀,1943年参加了王琦发起的中国木刻研究会。是年,野夫著写的《木刻手册》一纸风行,后来成为版画大家的黄永玉说:“我学木刻,是从这本书开始的,以前在学校做得很盲目,刻出的板子甚至怀疑有没有白做?后来跟野夫、李桦、陈烟桥先生通信,46、47年又见了面,在我说来,神圣如殿堂。”
  从石可现存的文献中看,他的学习路径与黄永玉如出一辙,在《木刻手册》很快成为入手读物后。陈烟桥的《烟桥木刻选》(1940)、李桦的《烽烟集》(1943)、刘铁华编的《中外木刻集》(1944)都是他的珍藏。
  与此同时,他开始大量剪报,汪刃锋、张漾兮、王麦杆、古元、彦涵、丁正献、余白墅、王树艺等人的作品,都被剪下收藏,存留于今的四本剪报册内还有一些外国木刻作品。石可偶而会在剪报册上留下批语,足以看出其欣赏时的兴奋。
  因为木刻的题材多与现实困境有关,石可这一阶段的创作也多如此取材,颇有些影响的《较场口五事》、《这是什么世界》,仅从题目就能一眼望见意旨。
  彼时的木刻艺术家也一直尊鲁迅先生为师。野夫在《木刻手册》里就称鲁迅为“中国新兴木刻艺术的保姆。”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一度是木刻家创作的源泉。葛原的《药》(木刻插图12幅),刘岘的《呐喊之图》、《孔乙己之图》、《野草》插图,丁聪的《阿Q正传插图》等蔚为大观,石可也憋着劲创作了《祝福》木刻系列。
  1946年,王琦和野夫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名义在上海发起了影响甚巨的“抗战八年木刻展”,113人参与展览,出品木刻897幅。石可则以“石之琦”的笔名参与其间,展出《扫财神》(一幅,编号140)和连续木刻《巴县刘森岩窑场写真》(十幅、编号606)。
  1947年,国史馆筹委会完成使命,国史馆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离乱的生活终于在光复中结束,石可早年订下婚约的妻子,也跑到南京与石可举行了婚礼。
  这个阶段,尽管石可尚不是显露于一线的木刻家,但其作品在多维的影响下,散发着表现主义的趣味。轻松自由,没有框框。造景细腻,人物线条利落,对留白尤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这条道路延展下去,石可的个人符码显然将更加明晰。
  然而,内乱很快划破宁静。炮火一天天迫近南京。作为国史馆资料管理员的石可,级别不够撤往台湾,他把编目和装箱的工作做完就离开了国史馆,栖身青岛。   到青岛前,王琦和丁正献(1937年上海美专西画系毕业生),让他到青岛后去找师兄郭梦家和家境殷实的吕品。
  老解放区的工作历练、个人的勤奋与努力,加上自胶东行署扎根青岛的老领导器重,使得石可的新中国之路很是从容,他甚至没有什么历史包袱。《人民的新时代》领得稿费270万元(1万元相当于10元),也使得他困窘中的生活有所改变。
  而与石可同事过的老人极近统一的回忆就是石可“多才多艺”,“性格开朗”。
  治印的本领也使得他的社会关系进一步打开,加上为工厂举办的美术培训班,石可的声誉日隆。1957年4月9日,在青岛市文联新筹委会一次会议上,石可与林明、李时、高兰,被确定为青岛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是陆侃如。6月13日,青岛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市政协礼堂召开,青岛文联正式宣告成立。现实似乎春光妩媚。
  其实魔障早已埋下,在此前举行的鸣放会上,石可被“引蛇出动”,以本系统人物为例,批评不懂装懂、乱打棍子和唯唯诺诺的现象。此讲话迅速在《青岛日报》刊出。
  文代会一周后,“老人家”的《事情正在起变化》被广泛印发。很快,石可登上《青岛日报》头版头条,被称作是“青岛市文艺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有学生画漫画在《大众日报》上对其发起批判,石可还笑言:从画技上看,他不愧为我的学生。
  石可没有预料到暴风雨竟是这般猛烈,文联一个秘书给他写的大字报足有一千张之多。1958年,石可作为三类右派被逐出文联、到月子口水库劳动改造。
  强体力劳动、寄生虫病加上饥饿,让石可的肉体饱受摧残;这还不够,检讨和挨批是日常的功课,还有许多潜在的、畸变的告密者……
  在2000多名赴月子口的右派分子中,石可确又是幸运的。因为诸城老乡、副省长李宇超的推荐,石可得以从水库工地调至青岛市人民会堂的建筑工地从事建筑设计。当时不明就里的石可抓紧了这根稻草。
  这是根幸运的稻草。尽管,在建筑工地的每个周末,石可都要从河西拉一车沙到前海沿,但这几十里地的劳顿,相比于月子口,实在是幸福得多。
  这也是苦涩的幸福。
  老右派高芒说,成为右派的石可,还曾在家里做过一把大提琴。那声音咿咿唔唔。
  1957年,幼子降生,石可为之取名“石盾”。据说,在文联中,一个整治石可的人物名字中有一个“矛”字的。
  石可显然是在寻一份无奈的开心。
  1957年之后的石可,开始不自觉地远离艺术。
  这也是现实向艺术的挥别。
  此后,无论是在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做教务主任,还是调职山东工艺美术研究所当所长;无论是刻瓷、刻石,发现鲁砚、澄泥砚,还是完成孔子圣迹图,石可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工艺美术之上。
  石可的儿子油画家石芃说,我父亲在工艺美术上的成就其实要远远高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实话听起来,有时候也令人怅惘。
其他文献
一日,朋友来电,言其一钟爱普洱茶的朋友听一烟台某茶友谈及三生缘环境优雅,对普洱茶的收藏及经营更颇具声名,如来青岛定要前往三生缘看看。  客来,我初以一壶86年之8582相待,寒暄之后谈及茶来,对店内普洱老茶展柜中陈列的宋聘、陈云、龙马同庆号、红印、蓝印等,他如数家珍,对茶品历史、口感甚至市场现状皆可娓娓道来,我惊叹于他对茶品的存量及市场居然有如此准确的把握。继而又聊到沉香、铁壶、瓷器等,方知原来他
期刊
这里曾与新文化运动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这里曾拥有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深邃的记忆。青岛,人杰地灵,从清末建制至今仅百余年的光阴,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却一度名人荟萃,星汉璀璨。那些闪耀着光辉的日子,早已像宝石般嵌入历史年轮,那些曾深植于此的文化名人,也已载入浩瀚的文学史册。置身这座城市,我们每天都在遭遇着新与旧的洗礼。它的新在于城市的活力,它的旧则来自以往的故事。沿着岛城海边的小路漫步,眺望着老城区那一座座
期刊
1月9日,东航山东分公司2013年工作会议、安全会议暨四届七次职代会在青岛圆满召开。东航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巴胜基亲临会场作重要指示并为五星机长颁发奖牌,分公司总经理杜冬升、党委书记宋志平、副总经理杜新涛、副总经理王强、副总经理吴蔚、副总经理李德强、党委副书记姚永录、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臧素翃、总经理助理董文华出席了本次会议。分公司青岛、济南、烟台三地各大单位、机关各部室领导、分
期刊
去罗马,是看完《公主日记》之后一直的梦想。奥黛丽·赫本的笑声似乎仍然停留在这个城市,而在西班牙广场吃一支冰激凌,换一个清新的发型,并邂逅一份真挚的感情,估计是很多美眉的梦想。    文化苦旅?  斗兽场和古城被我们放在一起游览。因为两者挨得非常近。斗兽场好大,比想象中的宏伟好多。我们攀爬着阶梯需找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当走到斗兽场顶部的时候,看到了底部一些奇怪的东西。旅行手册上说那是表演区地底下隐藏
期刊
北宋政和三年,翰林书画院学生,十八岁的青年画师王希孟惴惴不安地将自己历时半年绘制而成的《千里江山图卷》恭呈御前,宋徽宗赵佶对这位年轻人以石青、石绿为主基调创作而成的山水长卷颇为嘉许,以为“其性可教”,并亲授笔墨技法。近十二米长的《千里江山图卷》,以大量的天然矿物作为颜料,在传承有序的千余年中,依旧保持着初绘时的灿绚芳华,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青绿山水画中的鸿篇巨制,煊赫千古。  公元二零一三年
期刊
提到万宝和他的故事,首先闪入脑际的竟然是“吃百家饭,做百家事,过百样生活”的坊间俚语。而自从开始接触酒店职业经理人后,万宝的足迹更是走过了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在德国、菲律宾、南非等地工作过。拥有人生成功的经验,严谨奋进却与众不同,喜欢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别人,在笔者看来他更像是一个德式的优秀服务生——这就是万宝。    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1985年,万宝就选择只身来到中国,开
期刊
前言:仅仅几笔文字就能把握住那些改变人生的想法和理念。派克致力于激励人们独立而又不加约束的自我表达。从日记中留下的第一笔墨迹到情书落款处的一抹情愫,从灵感于纸上的第一笔草图勾勒再到国家宪法草案的撰写起草,从1888年创立至今,派克的笔迹描绘出了无数的动人故事和那些世界上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一个多世纪以来,派克作为人们身边值得信赖的伴侣,见证了一幕幕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历史画面,成为了我们人
期刊
车轮上的家  旅行房车  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具有卧具、炉具、冰箱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  赛车房车  一般来说是指的拥有固定顶棚的车辆。这一点很容易从一些比赛的名字上就看出。比如非常有名的V8房车赛。    阿秋,喜欢越野自行车,喜欢越野自驾游,22岁
期刊
“礼者,天地之序也”,礼是来自于天地的秩序。《礼记·冠义》 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意思是说,人之所以为人,是人讲求礼仪。礼仪的开始,在于使容体端正,使神色庄重平静,使言辞谦逊。容体端正了,表情端庄了,言辞谦逊了,礼仪也就完备了。因此,“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既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养的表现,又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
期刊
这次来香港专程到香槟大厦,见到了老朋友陈烘先生。  秃脑门,圆脸盘,中等身材,精神矍铄。未言先笑,一团和气。身为香港古董相机会创会会长,陈烘先生的温文尔雅总是一副绅士派头;那温馨的笑容令人倍感亲切,一下子就会拉近你和他的距离。  我个人认为,既然能够在一个领域开创事业,第一是爱好,第二是精通。陈烘先生爱好收藏字画、古董、名表、甲壳虫车,而藏品最丰富的当属他的至爱——照相机。  玩相机玩胶片的,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