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入手,深化科学启蒙教育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iaow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启蒙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要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增强科学教育意识,创设并综合利用幼儿活动环境,从一日生活、区角构建、小园地、小实验等小处入手,不断深化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
  在区角开设中,要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条件。幼儿科学教育仅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开设科技游戏区、动植物观察角、科学画廊,科学图书角等,积极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其设置要体现趣味性、操作性、游戏性、安全性,内容要丰富,形成应多样,使孩子一玩百思、百玩不厌。如设置利用幼儿园的走廊、室外墙壁布置科学画廊,突出科学教育的主题,可以是科学幻想,如《太空世界》;也可以是反映动物生长繁殖过程的《小蝌蚪找妈妈》;还可以是揭示自然界变化的《四季的变化》等,使孩子置身于科学知识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受到科学的熏陶;又如可以设立科学游戏区,提供简单的观察、实验、操作材料,如平面镜、凹凸面镜、在棱镜、磁铁、小斜坡、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小陀螺、小苏打、醋、小汤勺、玻璃杯……在游戏区里可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大蒜长胡子”、“蜗牛吃什么”、“让乒乓球转起来”、“谁跑得快”、“搭纸桥”等等,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主地探究,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在园地开发中,要为科学启蒙提供良好的室外课堂。幼儿可以从室外的种植园地、饲养角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动植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了解天气变化,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可以建造种植园地,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种植的基地,可让幼儿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在园地内种植西红柿、黄瓜、葱、蒜、萝卜、青菜,体会简单的田间劳动的快乐。又如可以建造饲养角,饲养鸡、鸭、兔、鱼、乌龟、小蝌蚪、小鸟等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细心照料,学习科学喂养的方法,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小生命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在科学小实验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学习主题《哪种斜面上的小汽车滑得远?》时,幼儿在教师没给出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把小汽车放在不同的斜面上自由地操作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昀后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幼儿懂得了相同重量的汽车在光滑的斜面上比在粗糙的斜面上滑得远,在较陡的斜面上比在平缓的斜面上滑得远,在同样的斜面上较重的汽车滑得远的道理,从而培养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要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然后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例如,笔者在开展“我发现”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如春天,幼儿发现水池里的冰融化了,草地上长出了新芽,树枝上发出了嫩叶;到了暮春时,同一棵冬青上由于生长的时间不同,可以找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叶子。在自然角中,幼儿发现自己种的黄豆发了芽,长出了叶子等等。记得有一次,一名幼儿手里拿着几种不同植物的叶子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不同植物的叶子长得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他的这个发现特别的有意义,于是就让孩子们收集了一些不同植物的叶子,如松树、杨树、冬青、银杏、芦荟等等,目的就是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叶子为什么长得不一样,这些叶子都有什么作用。通过这种“我发现”活动,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十分丰富,每天都指导幼儿进行交流,这样,既增进了他们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又激发了幼儿发现的兴趣,从中不断丰富幼儿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知。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作者单位:句容市华阳镇第四幼儿园)
其他文献
课堂中对于文本细读这一部分,教师已经转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为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但在生字教学这一部分,很多教师还是沿用逐字逐字的教,一个个生词的抄—默—抄,这样机械的死记硬背,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机械的教与识中,消磨了学生的积极性;那些本来就学习有负担的,这样反复的抄默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就更容易产生懒惰情绪。基于以上的现象,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改变生字教学,以更好的激发学
期刊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解决问题 不显得突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创设必要的   的策略”,是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 情境,让学生发现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比较多,比较乱,从而   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 想到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列表格整理条   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 件是合理的、必要的
期刊
小学英语的预习应立足于积累新出现的单词和句型,能正确朗读对话和语篇,并能简单的表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能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等。  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这样针对性较强,预习效率较高。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预习难度应适中,注意贴切性   1. 教师可以根据“读”
期刊
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更简单的提法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实例,把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这里我结合《百分数的应用》练习课的
期刊
笔者是一所农村小学英语,在全校5名英语教师中,仅有2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把名师请进家门:让名师和本校教师通过同课异构方式,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我们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邀请了市级学科带头人( Teacher B)来我校送教,和我校另一位老师( Teacher A)开设同一教学内容(课外的一篇对话课)下面是他们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师生问候,尽显不同
期刊
小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经常会出现“教学楼高 6千米”、    “二年级学生有 38.5人”、“铅笔长 20米”、“我的体重是 35克”等明显错误。原因是教师缺乏一种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感,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数感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把培养数感作为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并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使数感培养落到实处。  什么是数感?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
期刊
近几年,笔者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原则,在 更好,让他们在模拟的价值中感受到创作的喜悦。学生在生   教学中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 动的生活情景中运用他们所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再创造,熟练   经验出发,让美术与生活联袂,探索将美术“溶解 ”在学生 结合本单元的图书封面设计和内容制作,让学生明白书籍装   的生活实践之中,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从而有效的 桢的设计也不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是由茹志鹃的《樟树赞》改编而来的。它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语言简洁生动,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开念之情。课文以樟树来象征宋庆龄,并没有浓墨重彩地直接描写、赞美宋庆龄,但我们又无处不感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深处的
期刊
《古诗两首》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由《石灰吟》和《墨梅》两首古诗组成。这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托物言志,借物传情。诗人于谦通过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不畏艰险、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王冕则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自甘淡泊的思想感情。  本以为学生能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讲解古诗的写作特色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