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对两则课例的反思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一所农村小学英语,在全校5名英语教师中,仅有2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把名师请进家门:让名师和本校教师通过同课异构方式,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我们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邀请了市级学科带头人( Teacher B)来我校送教,和我校另一位老师( Teacher A)开设同一教学内容(课外的一篇对话课)下面是他们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师生问候,尽显不同风格
  [Teacher A 教学片断]
  
  刚上课时,教师非常严肃地对大家说“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You may call me Miss A. Don’t be afraid. Let’s sing a song.OK?”学生对新老师有点敬畏,有点应付地回答“OK!”由于所唱的歌曲学生还没学,很多人不会唱,课堂气氛很沉闷,教师A一下子显得很被动。
  [Teacher B 教学片断]
  
  刚上课时,教师面带笑容,对大家自我介绍“My name is Zhang Hua,I’m Miss zhang.Would you like to be my good friend?”学生感到很高兴,纷纷回答, “Yes!”“Of course!”
  “Sure!”教师紧接着说 “Now,my new friends,let’s sing a song 《Excuse me》.OK?”学生高声回答“OK!”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当中,纷纷和学生握手,学生兴致很高!
  [反思]
  
  从两位教师的案例中不难看出,两位教师都想通过自我介绍和唱歌来活跃气氛,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A教师过于严肃,且所学歌曲学生不会唱,尤其她说“Don’t be afraid”!本来学生对新老师就有几分敬畏,再说上这么一句,学生受到心理暗示,无意间就可能更加紧张。 A教师没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忽略了和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的交流。 B教师却巧妙将自己介绍为Zhang Hua,因为对话中的一位主角就是Zhang Hua.学生一下子就觉得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近了。而且 B教师善于与学生作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在唱歌中和学生握手,让学生在刹那间就喜欢上了她,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出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二、单词、句型教学,展示不同手段
  [Teacher A 教学片断]
  
  在师生自由谈话时,教师说“I usually read newspaper and watch TV on Sundays.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一位学生说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教师就指位这位同学问其他同学“What does he usually do on Sundays?”有人回答“He usually plays basketball.”教师将重点句型板书。这样的对话重复了三次,由于学生有点紧张,回答的内容很单调,无非就是watch TV,read books,do homework等。紧接着教师问 “Do you have a brother or a sister?”问了几位同学,都回答Yes。该教师有点着急,便用中文小声提示“父母亲生的兄弟姐妹”,学生马上改口说
  “No”.原来班上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总认为堂表兄弟姐妹就是brother or sister,于是教师紧接着又问“Do you have a cousin?”并板书cousin,写出中文意思,学生回答Yes, I do.这时,教师才带领学生学习单词cousin.
  [Teacher B 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第一个画面是姚明打篮球,教师问
  
  “Where does he live?”学生纷纷回答“He lives in America.”教师又问 “What does he usually do?”由于大家很熟悉姚明,因此很多人举手回答“He usually plays basketball.”教师板书句型。第二个画面是刘翔跑步,教师问“Where does he live?”学生纷纷举手“He lives in China.”教师又问“What does he usually do?”学生回答“He usually runs.”教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李宇春唱歌和郎朗弹钢琴的画面。这时画面出现一位体操女运动员,教师问Who’s she?学生纷纷猜测,教学师均置于否定。学生猜的兴致更高了,教师说“She is my cousin, She lives in America.”教师板书 cousin.教学生读,并指着画面说“She’s my cousin.She’s my uncle’s daughter.”由于学生学过单词uncle和daughter因此马上就明白了cousin的含义。
  [反思]
  
  同样的内容, A教师只是单纯地说教,由于没有真实的语境,加上教师的误导,致使学生学习句型和单词都显得困难。 B教师通过生动的画面,引用了公众人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学(下转第52页)
其他文献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为数不少的学生语文课听听似乎都懂,都会说,可考起试来成绩却不理想,尤其是乡镇小学的学生这样的情况比较明显。而语文学习成绩的落后,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我们还发现,学生卷面上被扣分尤其是在做阅读题时丢分严重的原因,除了本身阅读能力  (含分析判断能力)的欠缺之外,很重要的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下面谈
期刊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感悟意境,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诗词教学常用“释题 —读通诗句—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老五步法,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词艺术分解得支离破碎,难以让学生领悟所蕴含的意境美。那么,    怎
期刊
农村小学一般是三年级开始作文。开始作文时,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作文是怎么回事,既不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如果引导不当,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害怕作文,因此,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消除惧怕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根据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首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消除对写作的惧怕心理,让他们明白,作文并不难,它只不过是用笔写话而已。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用文字
期刊
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得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一定的技能训练,还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要加强阅读积累的指导,使阅读积累成为学生的精神盛宴。  阅读积累可以分为“阅读积累 —体验内化—运用活化”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彼此联系、互为作用。其基本特征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
期刊
课堂中对于文本细读这一部分,教师已经转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为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但在生字教学这一部分,很多教师还是沿用逐字逐字的教,一个个生词的抄—默—抄,这样机械的死记硬背,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机械的教与识中,消磨了学生的积极性;那些本来就学习有负担的,这样反复的抄默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就更容易产生懒惰情绪。基于以上的现象,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改变生字教学,以更好的激发学
期刊
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解决问题 不显得突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创设必要的   的策略”,是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 情境,让学生发现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比较多,比较乱,从而   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 想到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列表格整理条   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 件是合理的、必要的
期刊
小学英语的预习应立足于积累新出现的单词和句型,能正确朗读对话和语篇,并能简单的表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能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等。  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这样针对性较强,预习效率较高。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预习难度应适中,注意贴切性   1. 教师可以根据“读”
期刊
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更简单的提法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实例,把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这里我结合《百分数的应用》练习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