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既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种内部冲力。
  一、善于激情,情也融融
  煽情。老师声情并茂的导入让学生能迅速进入文本,品读课文,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这一目的。在上《老王》时,我这样设计:世界上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幸运的人,如我——老李;一种是不幸的人如——老王。老王为什么会与老李的处境这般的不同呢?老王又是谁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吧。幸运的老李和不幸的老王触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所以,恰到好处的导入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甚至可以充当全文的关键性提问,使得学生的探究意识被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极大的热情去解读文本,对理解文章主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激情。遇有抒情性较强的课文,则可以从朗读开始,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使一篇课文的分析始终沉浸在优美的情调中,学生学习的劲头会很高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因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层次的不同而异彩纷呈。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再加工,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和学生形成情感共鸣。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在激昂的音乐衬托下,通过多种绘声绘色的朗诵,感受诗人的 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取得的效果比老师枯燥的讲解要好得多。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入探究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绘情。介绍建筑布局类的说明文比较平淡无味,而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画图,课堂上同学们的图作,会使方向性本来就薄弱的学生产生争执,难点一下子明了,教师上课难点就解决了。
  抒情。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如在教完《老王》时,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来写老王,注重人物细节的描写。然后再让学生来写我——老李。由于自称老李,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作文中能用幽默、活泼的语言来刻画“老李”的形象,感情真挚、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老李样子并不老,大约四十多岁,每天都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看着她,使人振奋,如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一切”“老李性格活泼,谈吐幽默,在她的课上常常有我们明朗的笑声,常常伴有欢快的旋律充斥课堂……”“老李的头发稀少,这大概就是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吧!”看着学生们一篇篇发自肺腑的作文,我深受感动。
  二、以情怡情,开启心智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的人物中,设想自己就是作品中某个形象,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又把此情移到学生心上——怡情,达到“情感共鸣”,让他们增智益志,受感染,受教育,在教读文本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本中的一员,可能是一棵树,一块化石,一只蝉……可能是李白、杜甫、苏轼……可能是丑小鸭、杜小康、奥楚蔑洛夫……学生把情感融入文本中,设身处地地体会文本中某个形象的情感,例如在教《行道树》时,让学生以自己就是一颗树,来感觉树的远离家乡和伙伴,来到恶劣的城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在《教孤独之旅》时,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教《背影》让学生透过作者晶莹的泪光看那黑布大马褂的父亲,再想想自己的父母,明白爱就在微不足道的言行中,学会感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发展其智力,又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行为和习惯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思想教育不是赤裸裸的、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巧妙的、感染熏陶式的,学生在感染熏陶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因此,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品读完文本后,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等到从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为什么出来看到是蒲公英而不是夹竹桃呢?比较多同学认为是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而有位同学却说:“蒲公英的花朵脱离母体会飞,而 ‘我’现在能独自邮钱给叔叔,说明‘我’已长大,能独自闯荡了。”这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提出不同的见解,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怡情的同时,能开启心智,有自己主体的独特体验和发现,发展了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三、以美传情,陶情益智
  朱自清的《春》,教师引领学生品味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精神的感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又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寓于图景中,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引导学生捕捉被诗人赋予了这样那样的情感内涵的诗歌意象,进行深入感悟,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沟通,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利用好文本教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读名著,通过名著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初一时,我要求学生读名著,做摘抄,说名人故事;初二鉴赏名著,说读名著体会。这样一来,学生读的书多了,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加深了,在点评作品时往往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就有了个性的差异。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生本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度尊重学生,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新模式。  1. 有目的的编排小组。在编排小组时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是不是好朋友等多种因
近几年广州市中考作文题题型都是标题(命题)作文,遵循“人人有事可写,个个有话可说”的原则,题目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把握,但考生作文审题失误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方法一:抓题眼,明题旨  “抓题眼”可以运用“句子抓谓语,短语扣修饰(限制)”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谓语部分往往就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常常是题眼。另外,题目中出现的一些虚词也不容忽视
“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学习能力又是其它能力发展基础,它影响其它能力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与“填鸭式”教学相对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教育,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发挥其主体性,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但是,我们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而思维是数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大胆猜想,自由探索  数学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猜测、假设,提出一些预见性的想法,设想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比如完全平方公式(a b)2的学习,先引导学生猜想,在错误的猜想结果a2 b2的基础上引导大
教师职业幸福感(The teacher occupation well-being)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这一特定职业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一、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因素  1. 中学教师理念滞后。教师把人类文明的薪火通过自己的手传给新的一代,使人由一个无文化的自然存在而唤发出人性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难点比较抽象,学生的知识准备少,迁移能力欠缺,没有感性认识。教师直白地讲解,学生不容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直观问题,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效果更理想。  如引入有理数时,我就设计了一个计算珠海与北京同一天两地温度差的问题情境,布置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当学生颇有兴趣地回答这一问题时,遇到
结合工作实践及参与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的体会,对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迫切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取得新的突破。"改革"一词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60余次,并辅之以"更大决心推动"等措辞,实属
危机事件:某班A同学突发性自然死亡  事件经过:某月11日上午体育课,部分学生在踢足球,其中A同学自己在捡球过程中突然倒地,师生迅速合作开展多方抢救工作,后经120送往医院证实死亡,属突发性自然死亡事故。当时班上男生目睹整个抢救过程。同班学生得知结果后,对事件的无能为力感到自责,情绪陷入悲伤状态。  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突发事件和遭遇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运用现有的资源和惯常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而出现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现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论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一、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