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然而转型升级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经济社会秩序混乱等相关问题,由此需要高度重视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本文对经济转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详细分析了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诸多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法 经济转型 作用
  1.经济转型概述
  1.1经济转型定义。经济转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首先,在宏观层面上,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模式工农业的经济发展状态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成为了拥有现代技术支撑的现代模式工农业;其次,在微观层面上,各个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进行企业技术革新与产品的升级等;此外,从经济体制上来讲,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制度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就从未停止,其一是经济体制的变化,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其二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由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由农业逐步发展为工业;其三是经济性质的变化,由只重量的低级模式逐步转变为更重质的高级模式;其四是经济模式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模式逐渐多元化。
  1.2经济转型特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与效益,更加注重独立创新而不是一味依赖于国外技术的引进,更加注重全方位的开放性而不是一味地以工业为主。由此可见我国经济转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处于全面升级的关键阶段。鉴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使得我国进行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1依靠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政府的推进作用。在改革开放之际,我国经济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这一巨大变革的顺利实现可以说是完全依赖于政府推进的,正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积极鼓励人们投身經济建设,才能逐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制度变革的完成。在平稳的社会状态下实现经济模式的巨大变革,需要由政府牵头实现,这其中体现的是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与政治环境下,经济模式的变革才能顺利实现。
  1.2.2经济结构与经济方式转型同步。在改革开放之前,为了体现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追求共同富裕,我国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为了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结构,还涉及到经济方式。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因而在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科技,只有依靠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才有可能实现由粗放到集约、由速度到质量等多方面的转型升级。
  1.2.3法律制度不完善。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就逐步开始了经济转型工作,随着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转型工作从未停滞,而相应的法律规范却没有跟上经济转型工作的步伐,导致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不完善,从而致使经济建设中的很多行为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进行约束。没有法律作为保障的经济转型工作势必存在诸多漏洞与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转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经济法作用
  2.1调整。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中,如何调节和平衡政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就是经济法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非常需要依靠经济法来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相应的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政府新推出的经济政策能顺利落地。可以说,正是有了经济法的存在,政府才能有效地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对相应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行有效地调节。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法的作用就更为显著,经济的转型升级势必会对某一方的经济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济法的调整下,才有可能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在稳定的大环境下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2.2指引。众所周知,指引是法律最基本的功能,在有完备法律规范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会选择更为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部分,必然也拥有指引作用。在经济社会中,各方的行为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与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秩序、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而这些规范与要求都是源自于经济法。经济活动中的各方正是在经济法的指引作用下,展开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使得市场经济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与发展,同时也正是由于经济法的存在,能够及时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发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3保障。法律的另一项的重要就是救济,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样具备这一功能,因而经济法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保障自身的经济权益不受损失。经济法所涉及到的,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方,因此经济法在平等地保障各方经济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它可以有效地保障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一方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3.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3.1调整经济活动。我国政府对于社会的治理一直秉持依法治国的理念与方针,在经济社会中也是如此,而经济法就是经济社会中各种行为与活动的准绳,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各种行为与关系都需要依靠经济法进行规范、约束和调整。这不仅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中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维持了经济社会的有序与稳定,更能保障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尤其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需要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关系与利益进行一定的调整,有效地保障公平与秩序、促使转型工作平稳完成,都需要依赖于经济法。同时,也正是由于经济法的存在,使人们对于经济社会有了更为清晰地认知,能够更加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在保护自身经济权益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相应的义务,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中的法治。   3.2保证经济转型稳步推进。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涉及到多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利益,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是极为关键的问题,而经济法的存在与落实可以有效地保证经济转型工作的稳步推进。经济法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到诸多法律主体,通过对其合法权利与义务的明确规范,在保证公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权益。同时,经济法的存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分享,从而能够更为合理地在经济社会中进行资源分配,對于经济社会来讲,实现了利益与资源的合理分配,就奠定了经济社会稳定与有序的基石,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与有序,就能更高效地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3.3约束政府权力。在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经济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由政府一手操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掌控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都由政府严格地把控。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最为显著、与计划经济最突出的不同点就在于政府的角色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一切都由市场决定,政府不再事无巨细地干预,只能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经济改革的发展速度也格外惊人,而相应的政府职能方面需要做出的调整则略显滞后,政府还存在一定的干预市场的行为,这无疑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需要经济法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一定的约束,尤其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政府明确自身职责,减少自身行为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通过经济法的约束与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从而促进转型升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4调整约束市场关系。经济法与经济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经济社会中纷繁复杂的关系都需要依赖于经济法进行合理的调整。首先,经济社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经济社会中的参与者,如何按照经济社会的规范与规律开展相关的活动,都需要经济法进行调整与约束;其次,经济社会中的参与者不仅包含个人,还涉及到政府、国家、社会等方方面面,只有合理合法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有序与稳定,而经济法正是承担了管理的职能,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各方经济利益与资源分配都在进行一定的调整,要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需要依赖经济法对于相应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关系进行一定的调整;此外,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定的经济问题、或发现一些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而经济法可以即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与弥补,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3.5维护经济秩序。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迅猛,与此同时势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盲目的,是无法依靠自身实现及时有效的调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一定的调控。但政府职能是有限的,政府不能过度的干预经济发展,因而需要更为全面的考虑经济问题的根源,由此不难发现,很多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律的不完善,很多厂家钻法律的空子进而导致了经济社会中的不法行为。同样的,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完全依赖于市场自身也会由于市场的盲目与滞后导致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出现,因而,需要经济法来实现对于经济社会秩序的维持,合理地分配经济社会资源,保证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然而转型升级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经济社会秩序混乱等相关问题,如何在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与有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顺利完成是当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关键问题。经济法以其自身的调整、指引、保障作用,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调整经济活动、约束市场关系,还可以对政府进行一定的约束、维持稳定的经济秩序,进而保障转型工作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孟昭君,李彬.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博览,2018(32):269.
  [2] 刘海英.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8(29):211.
其他文献
无权处分是民事权利变动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情形,涉及债权效力、物权效力、善意取得以及不当得利等诸多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困扰实务界和学术界多年。我国《合同法》第51条和《物权法》第15条在学理解释中便发产生激烈争论。且最高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又做出了与合同法相悖的解释规定,这进一步使我国立法在无权处分效力的态度上出现不清晰之现状。司法解释的规定与合同
期刊
【摘 要】 2000年《立法法》(现行2015年修正)颁布,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要求。但实践中审查要求近20年未行使过一次,作为保障法律体系统一、稳定的制度路径,审查要求權理应受到关注。本文从现行的制度出发,对审查要求进行检视,在实践和制度层面对审查要求的不足作出探讨并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检察院原来所辖的反贪局、反渎局被新成立的监察委吸收。至此,公诉部门和民行检察部门成为检察院的关键部门,检察院的公诉职能变得越发的突出,检察院对民事诉讼领域的参与也会不断深入。这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检察院可以对民事诉讼的全过程,甚至是最后的执行程序,都能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是当前的规定存在条文少,但涉及面广的问题,因此,充实并完善相关法律
期刊
【摘 要】 棚户区改造工程作为一项国家安居性保障工程,对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实践中,棚户区改造没有考虑到单位制的变迁对房屋所有人及房屋的影响,使得房屋所有权保护程度不充分,也让棚户区房屋征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通过对棚户区改造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与检讨,进而相对完善的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詞】 民法视角 房屋征收 检讨  一、棚户区界定标准中的违法性  棚户区界定标准中房屋具有“违
期刊
【摘 要】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由2004年的2.56‰上升为2018的3.2%,2019年全国离婚人数仍延续上升的趋势。[1]ADR模式可以减少离婚程序的对抗性,有利于维护离婚当事人的友好关系和长远利益,ADR的几种主要形式如谈判、咨询、调解都各有特点,在我国离婚纠纷中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在我国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借鉴国外AD
期刊
【摘 要】 党内巡视可以说是国内一项由来已久的制度,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演进过程。现阶段党内巡视这一制度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党在制度实践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新的制度形式,能够在党内进行从上而下的监督和巡查。党内巡视这项制度是监督党内活动和工作的创新型制度,能够在国内反腐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挥出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抵御我党在执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一步强化执政建设,最终推动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  
期刊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对于司法体制及其综合配套制度深化改革的迫切愿望,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其改革也势在必行。随着本阶段司法改革的纵深化发展,法官职业保障机制已经上升到了与司法责任制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现阶段已经基本确立了“责任与保障并重,权力与制约同行”的基本原则。现阶段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并随着《新法官法》的出台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对于法官职
期刊
【摘 要】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更大的风险。其中,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影响最大。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强防范措施,积极应对金融会计风险。本文将分析新财务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和形式,并力求找到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和预防这些风险,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型金融 金融会计 中国企业 风险成因  预防措施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加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民商活动中,而民商法担当着调节、指导民商活动的重任,任何民商活动及纠纷都需要借鉴民商法。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导民商事活动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经济活动能够在互信基础上顺利开展的前提,为此,本文致力于剖析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并研究诚实信用原则应如何完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商法 诚实信用原则
期刊
【摘 要】 德国《宪法》和《住宅建设法》都明确规定,保障居民住房是联邦政府首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建造面积、布局、租金适合广大居民需要的住房是德国政府制定房地产政策的出发点。德国具有完善、高效的房产税收制度的运行。在确保住房供应充足、维护住房供求平衡、平抑房价、限制和处罚住房暴利等方面具有其自有的特色。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可以遏制房价上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及收入分配。  【关键词】 房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