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的浪潮,数学教学工作也正在逐步地完善。在这场课改大潮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已不在是扮演一个聆听者的角色,教师彻底发挥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来切实的感受数学知识。
  [关键词] 发展性 动脑 动手 动口 数学课堂
  随着这些年课改的浪潮,数学课堂也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化,提倡自主学习,提倡发展课堂,提倡以学生为本......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也在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思想,转变方法,细细品味这课改背后的意义。我们在思考,作为教师该以何种姿态、怎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课堂生活中?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协作者、服务者......都有道理,但定位在其中的某一个,却又以偏概全。
  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如何建构好一个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有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能单单被动的做一个聆听者,要做课堂的主人。
  一、让学生学会"动脑"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思维不能随着教师的思路循序渐进,只是一味的洗耳恭听,那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师无论讲的多口沫横飞,都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太被动了,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听着。所以要想让数学课堂事半功倍,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动"起来,把握住学生的思维,将他们深深的吸引到课堂上,让学生的大脑,能随着老师的指引,灵活的转动着。
  那怎么样抓住学生的思维呢?首先,要做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要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一个让学生喜爱、有兴趣的故事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低年级的学生精神比较难吸引,所以在每节数学课上,我都设立了一个新颖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创设了学生都喜爱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且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就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时刻能围着老师的思路在转动着自己的思维。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且易于激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联想,唤起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思考。同时要利用新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逐步掌握思考方法。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过程中,出示三盘桃子,问:是否属于平均分?激发学生通过学生根据已学平均分的概念来判断,接着追问"那怎样分才是呢?"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让学生学会"动手"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小学生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操作活动。在这里的操作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是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师教育学生知识,不只是把现有的科学定理,强行塞给孩子,而是让学生,在自己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自己能根据经验来总结定理。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对自己通过总结、探索得出的结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例如,在教学学生,学习画圆的时候新知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去画圆,先是不给任何工具,点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在画不圆的情况下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组提供了图钉、细绳和一支铅笔,让学生分组画圆,结果有的画得很圆,有的仍然没画规范,老师就让画得较圆的组介绍自己是怎样画的,注意了哪几点才画好,又让那些没画好的组说说自己哪一点没做到或做好,通过一番反思,要想把圆画得标准,得注意两点,一是先固定一点,二是得把线拉直,水到渠成之时老师就告诉学生:这固定的一点就叫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有了这样一番经历,学生所学的知识一定会终身难忘。
  三、让学生学会"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使他们有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不仅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更为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有发表自己的欲望,对学习中的问题都有保持高度思维敏感。虽然学生的语言还很幼稚,但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逐步规范,使他们慢慢学会表达。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着,一是回答,二是提问。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他可能心中知道答案,却很难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教师因予以指导,提示。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如何确定商,我通过不断在练习中,向学生述说"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通过教师的不断叙述,学生渐渐的也学会表达了。
  相较两种形式,回答的形式似乎是课堂上最常见。而学生的提问却显得那么的稀少。然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敢言堂"、"群言堂"、"乐言堂"。
  如在课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问:"听了故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先下山有几只猴,后下山有几只猴?""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猴?"......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今天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今天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今天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应当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展示教的本领,而在于促成学的精彩。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会自主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做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为此,该文便以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问题为个案,通过实证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相互关系及两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习题册,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而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怎样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
期刊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定义一: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其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等。  定义二: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教学科学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
期刊
内容摘要:把小班化和探究性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确定恰当的探究任务,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课堂上出现问题,要适时点拨,来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要有适当的检验与评价机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情景 自主 点拨 高效  传统教育存在种种弊端,学生模仿有余,但创新不足,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由于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要落在课堂
期刊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医院财务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系统,对保障患者康复和医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医
不同的学科都有本学科不同的专业语言,数学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特殊的专业语言。一个不懂数学语言的学生,就不会学好数学。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这显然和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关,同时也说明学生需要继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说话的完整性、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浓厚的数学兴趣,学生就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使学生感受
期刊
该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遵循管理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原则,在多次反复征求医院管理专家和人才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了医院紧缺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作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抓住新课改这个契机,努力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设计作业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数学学科 作业设计 减负 素质教育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