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的浪潮,数学教学工作也正在逐步地完善。在这场课改大潮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已不在是扮演一个聆听者的角色,教师彻底发挥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动",来切实的感受数学知识。
[关键词] 发展性 动脑 动手 动口 数学课堂
随着这些年课改的浪潮,数学课堂也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化,提倡自主学习,提倡发展课堂,提倡以学生为本......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也在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思想,转变方法,细细品味这课改背后的意义。我们在思考,作为教师该以何种姿态、怎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课堂生活中?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协作者、服务者......都有道理,但定位在其中的某一个,却又以偏概全。
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如何建构好一个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有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能单单被动的做一个聆听者,要做课堂的主人。
一、让学生学会"动脑"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思维不能随着教师的思路循序渐进,只是一味的洗耳恭听,那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师无论讲的多口沫横飞,都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太被动了,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听着。所以要想让数学课堂事半功倍,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动"起来,把握住学生的思维,将他们深深的吸引到课堂上,让学生的大脑,能随着老师的指引,灵活的转动着。
那怎么样抓住学生的思维呢?首先,要做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要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一个让学生喜爱、有兴趣的故事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低年级的学生精神比较难吸引,所以在每节数学课上,我都设立了一个新颖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创设了学生都喜爱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且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就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时刻能围着老师的思路在转动着自己的思维。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且易于激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联想,唤起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思考。同时要利用新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逐步掌握思考方法。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过程中,出示三盘桃子,问:是否属于平均分?激发学生通过学生根据已学平均分的概念来判断,接着追问"那怎样分才是呢?"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让学生学会"动手"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小学生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操作活动。在这里的操作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是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师教育学生知识,不只是把现有的科学定理,强行塞给孩子,而是让学生,在自己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自己能根据经验来总结定理。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对自己通过总结、探索得出的结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例如,在教学学生,学习画圆的时候新知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去画圆,先是不给任何工具,点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在画不圆的情况下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组提供了图钉、细绳和一支铅笔,让学生分组画圆,结果有的画得很圆,有的仍然没画规范,老师就让画得较圆的组介绍自己是怎样画的,注意了哪几点才画好,又让那些没画好的组说说自己哪一点没做到或做好,通过一番反思,要想把圆画得标准,得注意两点,一是先固定一点,二是得把线拉直,水到渠成之时老师就告诉学生:这固定的一点就叫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有了这样一番经历,学生所学的知识一定会终身难忘。
三、让学生学会"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使他们有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不仅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更为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有发表自己的欲望,对学习中的问题都有保持高度思维敏感。虽然学生的语言还很幼稚,但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逐步规范,使他们慢慢学会表达。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着,一是回答,二是提问。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他可能心中知道答案,却很难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教师因予以指导,提示。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如何确定商,我通过不断在练习中,向学生述说"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通过教师的不断叙述,学生渐渐的也学会表达了。
相较两种形式,回答的形式似乎是课堂上最常见。而学生的提问却显得那么的稀少。然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敢言堂"、"群言堂"、"乐言堂"。
如在课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问:"听了故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先下山有几只猴,后下山有几只猴?""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猴?"......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今天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今天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今天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应当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展示教的本领,而在于促成学的精彩。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会自主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做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发展性 动脑 动手 动口 数学课堂
随着这些年课改的浪潮,数学课堂也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化,提倡自主学习,提倡发展课堂,提倡以学生为本......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也在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思想,转变方法,细细品味这课改背后的意义。我们在思考,作为教师该以何种姿态、怎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课堂生活中?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协作者、服务者......都有道理,但定位在其中的某一个,却又以偏概全。
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如何建构好一个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有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能单单被动的做一个聆听者,要做课堂的主人。
一、让学生学会"动脑"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思维不能随着教师的思路循序渐进,只是一味的洗耳恭听,那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师无论讲的多口沫横飞,都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太被动了,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听着。所以要想让数学课堂事半功倍,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动"起来,把握住学生的思维,将他们深深的吸引到课堂上,让学生的大脑,能随着老师的指引,灵活的转动着。
那怎么样抓住学生的思维呢?首先,要做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要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一个让学生喜爱、有兴趣的故事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低年级的学生精神比较难吸引,所以在每节数学课上,我都设立了一个新颖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创设了学生都喜爱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且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就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时刻能围着老师的思路在转动着自己的思维。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且易于激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联想,唤起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思考。同时要利用新教材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逐步掌握思考方法。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过程中,出示三盘桃子,问:是否属于平均分?激发学生通过学生根据已学平均分的概念来判断,接着追问"那怎样分才是呢?"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让学生学会"动手"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小学生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操作活动。在这里的操作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是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师教育学生知识,不只是把现有的科学定理,强行塞给孩子,而是让学生,在自己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自己能根据经验来总结定理。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对自己通过总结、探索得出的结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例如,在教学学生,学习画圆的时候新知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去画圆,先是不给任何工具,点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在画不圆的情况下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组提供了图钉、细绳和一支铅笔,让学生分组画圆,结果有的画得很圆,有的仍然没画规范,老师就让画得较圆的组介绍自己是怎样画的,注意了哪几点才画好,又让那些没画好的组说说自己哪一点没做到或做好,通过一番反思,要想把圆画得标准,得注意两点,一是先固定一点,二是得把线拉直,水到渠成之时老师就告诉学生:这固定的一点就叫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有了这样一番经历,学生所学的知识一定会终身难忘。
三、让学生学会"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使他们有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不仅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更为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有发表自己的欲望,对学习中的问题都有保持高度思维敏感。虽然学生的语言还很幼稚,但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逐步规范,使他们慢慢学会表达。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着,一是回答,二是提问。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他可能心中知道答案,却很难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教师因予以指导,提示。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如何确定商,我通过不断在练习中,向学生述说"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通过教师的不断叙述,学生渐渐的也学会表达了。
相较两种形式,回答的形式似乎是课堂上最常见。而学生的提问却显得那么的稀少。然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敢言堂"、"群言堂"、"乐言堂"。
如在课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问:"听了故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先下山有几只猴,后下山有几只猴?""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猴?"......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今天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今天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今天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应当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展示教的本领,而在于促成学的精彩。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会自主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做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