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土楼,穿越山海来看你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dolon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安有个二宜楼——这在福建土楼成为“世遗”、具备高度知名度的今天,已是“众所皆知的秘密”。许多人不远千万里,跨越山海,只为了一睹它的“真容”。事实上,二宜楼的确是值得的,它像一件静处百年的珍宝,散发着它的独具魅力,让未见的人想来,见过的人还想再来。
  奔赴在九龙江北溪的沿江公路上,与河流相向而行,四季的青葱翠绿让华安这座小城不负“国家森林公园”之美名。仙都镇大地村是二宜楼的所在地,这里距离漳州80 公里,距厦门147 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后,到二宜楼就越发的便捷,距离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短。與二宜楼同在一处的,还有南阳楼与东阳楼,均是蒋姓祖孙在“康乾盛世”所建,可谓一脉相承,且都属于“国保”,足见其不凡。
  你若是第一次到这里来,远远地便会被二宜楼所吸引。就规模来说,二宜楼属于巨型土楼,占地十余亩,坐东南朝西北,高四层、通高16 米,外墙厚2.53 米,外径73.4 米,形似一个巨大的圆盆拔地而起,一眼望去,十分大气恢弘。土楼的墙基是以铆钉式花岗岩石砌成,既可以防水,又可以防敌挖墙。2.53 米的墙基厚度,是所有土楼中最厚的一座,据说夯土时墙体放入了木条竹片,因此增加了牵引力。土楼里一至三层不开窗,一层每单位设S 形通声孔,便于闭楼时楼内外的联络,也防敌人攻楼时箭枪射击,四层外墙开窗,日间瞭望,可作射击窗。据说土楼曾经在1934 年被土匪围楼二个多月,久攻不下,还用平射炮轰击二宜楼,楼体也巍然不动,只在墙体内留了二个弹洞而已。
  所有的细节都在说明,二宜楼的首要功能是防御,其防御的完善程度,被有关专家谓之为自成一个系统。这与创建者蒋士熊“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思维密不可分,也和他祖上曾被海寇侵扰有关。蒋士熊祖上来自海澄吾养山,海澄临海,明代海盗更是猖獗,为避海寇之祸,蒋氏祖上便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迁到大地村,才有了今日的二宜楼。
  但你若以为它最突出的只有防御功能,那便错了。二宜楼之所以能够成为“世遗”,让来自全世界的人赞叹,便在于它能够巧妙地将防御性、实用性和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人居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走入二宜楼,感受与外观截然不同。土楼内纤细的木构件,标准的楼层与柱间,分置成12 单元的独立空间设计,无一不体现出内部设计以人为本的科学布局。二宜楼是双环形圆土楼构造,内环是平房“透天厝”,与外环互为独立,作为厨房与餐厅,一来可以防止由于煮饭烧火不慎导致失火而整幢损毁,二来空间的隔断也令环境更加干净卫生些。在房间的设置上,二宜楼采用的是单元式,这样的设置既保护了各家各户的隐私,又避免了互相干扰。而走廊的设计更在分门别户的同时实现了连接与交流,二宜楼的内环靠庭院设一外通廊,便于各单位之间行走、交往,即便是现在,二宜楼里的住户也都时常聚集在走廊上,卖些土楼特产,互相交流信息、感情,而位于四楼的隐通廊则好处更多,一则便于共同对敌,保护共同利益,二则便于屋面维修,互为帮助,三是敬祭祖宗时,各单元从私家祖厅后门,便可以进入隐通廊,省时方便,四是可以观赏楼外风景或了解楼外情况。第二、三层的便是单元走廊,为各家各户专用。二宜楼这种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走廊设计,是建筑上的一种创造,别出心裁又十分实用。
  二宜楼在选址设计上十分精巧用心,占尽了背山、面水、向阳等诸多上好条件,而土楼本身便有夏凉冬暖之效,因此楼内外空气、温度皆为上乘。关于二宜楼的楼名,说得最多的是“宜山宜水”之义,不论正确与否,二宜楼的确是做到了这一点。二宜楼依山势而建,前方远山是九龙岭,为华安第一高峰,近山则为龟山,左侧是狮子山提携蜈蚣山,右侧则是虎形山。二宜楼左右“二水潆迥”,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蒋士熊甚至改造河道,还挖掉了一座小山包。二百多年过去了,溪流仍旧清澈见底,汨汨流淌。院中的两口井水,水温长年相差1 度,甘甜润喉,丰盈不枯,被称为“阴阳井”,常令游客觉得十分惊奇。
  土楼建造者在细节上的极致用心,常常让世人惊叹,当你置于楼心中央时,能够尤其深刻地感受到。
  土楼内的院落空间达600 平方米,铺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圆心中央有一块“响鼓石”,由“响鼓石”铺设16 条射线,其中12 条射线对准12 单元。站于“响鼓石”上发音,四周便产生共鸣,喻意血脉相连,共荣共享,聚族而居,克振家声。这让人一下联想起北京天坛的“圆心石”。一座民居能够与皇家建筑在设计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足见主人的视野与胸襟非比寻常。
  在二宜楼的任一处,抬头望天,圆弧形的屋顶括出圆弧形的天际,令人感觉视觉舒适,无比开阔,土楼院内微风习习,院外绿树繁花,温润宜人的气候,常常令人微醺与陶醉,难怪人说“建筑是流淌的音乐”。
  二宜楼的建造构想是在蒋士熊60大寿那年被提出的。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不但敢于提出这样伟大的设想,并且踏踏实实地开始付诸实践。经过三年的充分思考与反复考察,清乾隆五年,也就是1740 年,二宜楼主体工程全面动工。蒋士熊开始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这项旷日持久的工程中。到了清乾隆九年(1744),蒋士熊67岁那年,他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留下未竟的大业交予子孙。可贵的是,他的6 个儿子与17 个孙子没有将这项工程停止,而是秉承他的遗志,又继续建造了26 年,使得二宜楼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终于问世了,而后又经过三年内装修后,才迁居至此。
  比之二宜楼的建筑精华,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与处世家风同样可贵。二宜楼拥有几百处壁画、彩绘、木雕、楹联,除了美观的功用外,建造者更在内容的选择上别出心裁,将许多经典的典故、故事画于梁、柱之上,比如在四层祖堂上的一幅《第一家》的长卷彩绘,还比如另一幅《九世同居》的彩绘等,都十分出彩,建造者将儒家文化和忠孝思想在家族里传播,向蒋氏子孙传达了丰厚的家风家训之意。如今看来,二宜楼的子孙们能够世世代代和睦而居,尊老爱幼,相敬如宾,勤劳勇敢,不正是源于蒋士熊的教育有方吗?   这便是二宜楼留予后人的另一番珍贵启示。
  看过二宜楼,你必定会止不住脚步地走向南阳楼与东阳楼。二楼都在二宜楼的东南位,圆形的是南阳楼,是蒋士熊的第四儿子蒋登兰之二子蒋经邦所建。长方形的则是东阳楼,是蒋士熊之三子蒋登懋的第五儿子、太学生蒋宗杞所建。
  南阳楼的构造与二宜楼相仿,但更显精巧细致些。内院的装饰统一活泼、富有韵律,楼后原建有花园,现已辟为茶园。而东阳楼更透露出现代空间设计之感,明亮宽敞,十分实用。二座土楼在继承二宜楼聚族而居和防《二宜楼》黄文钦/ 摄御功能的同时,又进行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像花开三朵,各表一支,相映成趣,引人驻足。
  据不完全统计,在华安分布着明清两代建造的土楼共有68 座,除了土楼之王二宜楼外,最值得一提的还有被合称为“上坪土楼群”的齐云楼、昇平楼和日新楼,并称“万历三楼”。其中齐云楼是所有土楼中有明确记年、单元式土楼中最早的圆楼,堪称“土楼之母”。
  相比大地土楼群,上坪土楼群的建造时间要早了近200 年,因此从外观上更具岁月沧桑之感。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的齐云楼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看到齐云楼的第一眼,我便愿意相信,蒋士熊在建造二宜楼之前,定然也是到过这里的,或许正是齐云楼给了他建造的灵感与动力。
  齐云楼建于沙建镇岱山村中的小山丘上,因起点高而得名。楼取单元式结构,每单元进深3 间,各备楼梯上下,并设1 方形小天井。外环2 层,内环平房。土楼里的3 个门,除朝南的大门外,西门被称为“生门”,嫁娶时走此门,东门称死门,殡葬由此进出。奇特的风俗习惯也延续到了离它不远的昇平楼。
  昇平楼则更有妙趣,楼身以花岗岩石条砌贴,这在整个闽南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心庭院的条石铺地类似八卦图,被称为土楼中的古罗马斗兽场。升平楼的中心庭院呈方形,外围呈圆形,寓意天圆地方。相比其他两座土楼,日新楼位置最高,规模也最大,但毁坏也最为严重,但日新楼却是许多摄影师的最爱,无论是晚霞满天的傍晚,或是星光灿烂之夜,残亘的石柱与空旷的空气凝结在一起,这一刻的土楼顿时有了令时空翻飞、摄人心魄的美。
  走入土楼,犹如走入时空隧道,常常在楼里楼外之间,让人觉得虚实交换,体验着前尘往事,感叹着世间变换,拂去心尘,轻装上路。
  一日的游歷或许不足以看遍华安土楼的美与奇,但却足以将华安土楼带入人生的记忆,土楼的温暖与深刻,不动声色地融合于时间纪元的长河中,它始终以千般美,静待着俗世之中的你和我。
其他文献
这是我第三次来“云水谣”了。  第一次光听名字就慕名而来,第二次偕同事附庸踏青,这一次恐怕是想给无处安放的“不惑之惑”找寻一个消暑避夏的去处。  记得第一次来时正是梅雨季节,迷迷蒙蒙的烟雨水雾笼罩着一切,眼前似乎是一幅水墨丹青。那时对云水谣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奇心和仰慕之情让这里的景致和故事都变得生动无比,目光所及,全是峻岭密林、青山碧水,以及错落有致的土楼群和古老的乌瓦民居。可是当时,光是这些景
期刊
富有神秘色彩的东溪窑遗址,位于华安县西南部的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属漳州府古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社。古遗址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漳州重要史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后,前往参观考察、寻古探秘者络绎不绝。一个冬日暖阳,天高云淡的日子,约好几个文友,前往探个究竟。  车子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奋力前行,透过车窗,阵阵绿流穿梭而过。阳光慷慨地撒进大地的怀抱,一束束光线透过树林在路两旁留下斑驳光影。东溪窑博物馆建在高安
期刊
清晨的日头仿佛还没有睡醒,恍惚着,软软地泼下来。风在铜陵古城风景区里悠悠地穿梭,木栈道、古城墙、还有香火缭绕的关帝庙,笼罩在一重半透明的纱帐里。却也因了这一床纱帐,关帝庙屋脊上的剪瓷雕愈见照眼,“双龙抢珠”、“凤凰飞舞”……剪辑精美的瓷片,层层叠叠,泼辣地翻卷着,金钩银丝相交错,成煌煌的一片。  有多少慕东山风动石美名而来的游客,临走前,总要为关帝庙屋脊上美轮美奂的剪瓷雕流连忘返?你一定想象不到,
期刊
南靖县山城有条明清古街——庙后街。它就在山城武庙后边,因此叫庙后街。庙后街和圩尾街是山城仅存的两条明清古街。民国后,山城的古街都重新命名。如庙后街改称大同路,圩尾街改称民主西路,羊肉街和盐管街改称民主东路,橄仔街改称平等路,麦仔街改称新民路,草仔街改称民治路。山城的居民只有在写通讯地址时才用上新街名,日常生活中却习惯叫老街名。  庙后街有店铺80多间,路面宽3米多。房屋虽历经修建,但是许多楼房依然
期刊
微山湖,我来了。  千里迢迢,我由闽南来到齐鲁大地。正是盛夏七月,站在这片古老苍凉的土地上,眼前是滕州微山湖十万多亩的湿地红荷风景区,苇草争绿,荷花竞红。湖面一望无际的波峰层层叠起,微风中碧水涌起阵阵涟漪,似向我亲切地轻言细语:你好呀,欢迎你!我感到了由衷的喜爱和欣喜,却又隐隐地冒出一种疑惑和惊奇:眼前的微山湖,分明应该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有着温婉柔美的模样,晴天丽日下,亭亭的莲梗将直径一米多的
期刊
但凡读过林语堂作品的人都知道,林语堂一生都对高山敬畏有加。尤其是对故乡坂仔的山之敬畏,林语堂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些敬畏,人们可以从他的著作中反复读到:例如:“我生在福建南部沿海山区之龙溪县坂仔村。童年之早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是山景,二是家父,那位使人无法忍受的理想家,三是严格的基督教家庭。”(《林语堂自传·童年》) ;又如:“影响于我最深的,一是我的父亲,二是我的二姐,三是漳洲的西溪的山水。
期刊
一千多年前,有位唐代高僧从广东潮州灵山寺,来到素有“漳南佛国”称号的漳州,然后挥动法杖,在天空上画了一个圆圈,于是,一座名叫“三平寺”的寺院就金光闪闪地座落于现在的平和县文峰镇境内。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该千年古刹已成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日夜享受着万民的朝圣和仰望乃至神思。而那位唐代大德高僧,也就成了三平寺的开山和尚,法名——义中禅师。  义中禅师,俗姓杨,名义中,敕封广济大师,俗称三平祖师
期刊
南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自然生态优美,旅游资源独特,农业资源丰富,民营经济活跃,侨台优势明显,革命历史悠久,尤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主要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蜚声海内外。带着钦仰之情,我来到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与“风水”建筑规划学说的完美结合。它由五座大型土楼民居组成,中间一座方楼,围绕四周的是三座圆
期刊
有人说崇本堂是华安文化的高峰,有人说崇本堂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也有人说崇本堂是一曲动人的乐章……走进崇本堂,让我们心灵展翅飞翔。  最早听说崇本堂是从一位收藏华安玉的朋友那儿。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安玉痴,有空就到江边或采沙场的石堆中挑选,也常到石农家购买。他收藏着许多华安玉精品,或造型奇特,或肌理分明,或纹理华美,或画韵十足……只要是他特别喜欢的天然华安玉藏品,就会将它拍照上传到网络空间,归入到一个
期刊
建安故地,理学名邦。千年古剑,百里延潭。会水陆,雄溪山,西古城,东朝霞,夫北闽古郡,环城皆山。双溪绕城东,阁起溪畔,是以名楼。斯楼何危危,举头西北,可望浮云。双溪何茫茫,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延湖何宽广,小阁倚明翠,大庙敬蛇王。稼轩贬谪,泛舟延潭,挥洒《南剑》千古;郑氏抗清,登楼凭吊,泪尽黍离之殇。  黄金瓦,红丹漆,楼藏琴棋书画。一乎文化高台,多少骚客文人,多少锦绣文章。黑白忽落,引线穿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