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t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中国数学教育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确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学生观;建立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也能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一种有效、简洁的手段的数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学会向数学知识提问”、“学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了建议:
  一是数学教学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是应认识到“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 《重构课堂》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 “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向于全面性——— 既重视现代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培养高尚完善的人格,又发展其强健的体魄;既提高其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纯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身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分析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为了使教学目标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发展权利和需要尊重理解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人,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现代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注意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协调、和谐、互补。
其他文献
良好、适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有意义地理解数学”大有裨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过于平庸或过于绚丽的无价值的情境充斥着小学数学课堂:有的教师忽略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一味地追求数学的生活味,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既脱离教学内容又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的情境;有的教师为了出奇制胜,过分追求情境的标新立异,忽略了情境的挑战性;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忽略了情境的负面干扰,影响了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对思想品德课愿学和乐学。    一、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激发
期刊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政治课理论说教枯燥、乏味、空洞,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民主讨论氛围不浓烈、普遍厌学的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教学改革,寓教于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本人认为可采用下面几种主要方法:    一、设置教学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中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类资源是课程资源中富有灵性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无可替代的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景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和搭配课堂流程,才能使得学生的个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也作为具有生命意义的、富有鲜活性、创造性的资源给同伴们借鉴或者使用,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如在进行《长方体
期刊
自从课改以来,“完美教学”一直是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然而,所谓的“完美教学”对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的起着决定性作用吗?    一、盲目创设情境忽略了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紧扣教学的中心问题,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创设一个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
期刊
高中新课改在甘肃的实施,这期间的培训、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们不仅在为高等美术院校输送美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美和创造美。所以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实践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  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过:“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提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    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    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
期刊
我们知道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在碰撞中闪光;也只有给学生释放一定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纷呈。    一、套上“紧箍咒”,折断思维的翅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是一老师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