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考素描基础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00000p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改在甘肃的实施,这期间的培训、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们不仅在为高等美术院校输送美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美和创造美。所以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实践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
  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说过:“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提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可见,高考素描基础教学在学生的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使得学生避免枯燥乏味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而是赋予激情和趣味地投入其中,让他们既能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顺利通过高考,又能让学生顺应时代的脉搏,抓住时间的脚步充分表现自我、展现自我和创造自我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是看到哪儿画到哪儿,他们往往只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不注意整体效果,不注意物体各部分相互的关系。结果画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画面构图偏大或偏小或不完整,物体大小比例失调,位置关系出错,形体扭曲等等。画面的整体性是塑造艺术的根本法则,要整体表现就必须整体观察。所以我建议学生在开始作画时,先对作业有整体的构想,在习作的第一阶段,从整体的角度调整画面。深入的过程,就是逐渐认识和对画面各种关系逐步调整的过程。要整体地深入,切勿过早地、孤立地完成某个局部,应是各部分保持整体关系下的不断同步深入,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
  
  二、素描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在高一年级美术专业学生中安排了四个素描教学单元:石膏几何形体的写生,石膏几何体与静物组合的临摹与写生,复杂静物组合的临摹与写生,石膏五官的临摹与写生。在训练的同时,穿插讲授素描构图学、透视学、艺术解剖学等专业知识。这样利用多元化单元教学使学生既能获得实际知识与技能,又能获得艺术思维的变化,使技术能力与艺术素质形成正比,纠正了以往素描教学中偏重技能而忽视思维训练的弊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安排学生进行结构素描训练,要求学生把透视、解剖知识运用到绘画上,只用线条塑造,并很理地把对象结构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如果不了解结构,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形体。结构包括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若不表现结构,只抓表面和光影,这种素描就像写文章把握不住主题一样,离题万里,言之无物,空洞乏力。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养成了主动作画的习惯,同时获得了较扎实的造型能力。然后安排学生进行明暗和结构为主的素描训练,要求学生对光进行分析理解,并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训练可提高学生对色调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最后是全因素素描训练,安排不同质感的复杂物写生。在这里要求把所有的素描元素综合运用。如构图、形体、明暗、线条、质感、空间等,不仅要做到深入,而且要兼顾整体。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性格、素质、阅历和修养都不同,尤其是进入了高中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艺术天赋,也不是都有强烈的绘画兴趣,更多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半途改学绘画或是寻求一条谋生之路,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应付高考。因此,我们应因材施教,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其在发挥原来优势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例如在一次人物头像写生课时,要求学生用结构来表现。但有一位学生在绘画时非常吃力,画面效果当然不好。我知道他平时喜欢画漫画,这时我让他尝试用画漫画的画法来理解表现,也不强求他的画姿和握笔姿势,结果画面显得简洁、精练而有力,画面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通过这个尝试使我清楚地看到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引导教学的优点及成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逐渐意识到: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有个人特色、有创新意识。在艺术创作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个性发展唯一的目标是使个体获得自我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立的分析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新意识,要求教师能够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在专业方面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尤其是要有敢于尊重、爱护和理解具有不同观点、不同审美取向的学生的胸襟和气度。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营造尽可能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例如:在真人头像写生的训练中,我往往和学生挤在一起,旁边放一堆各种不同的绘画工具,不限制他们的绘画材料,不限制他们的绘画形式,小声播放一些音乐,这样模特既不容易疲劳,面部表情还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放松,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也加强了。训练结束前,将我的画面和他们的一同讨论评价,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画面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让我从他们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其有利之处在于: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探索的积极性,调动主、客观因素进行素描的实验、发现和创新;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新观念的接受能力和学之并加以用之的欲望将增强,从而使知识总是不断地更新,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最后,学生和我没有了代沟,我们是师生更是朋友,在我的课堂上他们能大胆地发现自我、展现自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最基本学科,不但要让学生学习掌握造型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学也要不断更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育活动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一门系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以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新生的体育活动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工作复杂,涉及面广,实施起来相对较困难。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我校大课间之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艰辛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下面对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要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
期刊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字面来看,“学会”与“会学”只一字之颠,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在以往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只关注了孩子有没有学会,而忽视了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更感到
期刊
良好、适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有意义地理解数学”大有裨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过于平庸或过于绚丽的无价值的情境充斥着小学数学课堂:有的教师忽略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一味地追求数学的生活味,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既脱离教学内容又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的情境;有的教师为了出奇制胜,过分追求情境的标新立异,忽略了情境的挑战性;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忽略了情境的负面干扰,影响了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对思想品德课愿学和乐学。    一、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激发
期刊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政治课理论说教枯燥、乏味、空洞,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民主讨论氛围不浓烈、普遍厌学的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教学改革,寓教于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本人认为可采用下面几种主要方法:    一、设置教学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中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类资源是课程资源中富有灵性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无可替代的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景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和搭配课堂流程,才能使得学生的个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也作为具有生命意义的、富有鲜活性、创造性的资源给同伴们借鉴或者使用,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如在进行《长方体
期刊
自从课改以来,“完美教学”一直是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然而,所谓的“完美教学”对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的起着决定性作用吗?    一、盲目创设情境忽略了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紧扣教学的中心问题,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创设一个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