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发现,叫江南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arel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永祎: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江南文化学者,曾受邀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讲授“梦里水乡江南镇”。著有《与我有约》和《水做的江南》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系江苏省首届紫金文艺评论一等奖获得者。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写作的资源宝藏,他们沉浸其中,上下求索,费尽心力,本文作者的“江南”就是他创作的活水源头。作家的成长进度与他对主题和题材的不断掘深是同步的,从满眼是风景,到满心是人影,透过作家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一位好的作家,就是永葆自省精神,以不断求新求实的心态,步履坚定地走在创作道路上。
  一直在写江南,但江南的灵魂是什么呢?
  平时喜欢写点文字,情非得已,写着写着,一不留神就拐进了江南古镇。粉墙黛瓦,花窗回廊,小桥流水,画舫丝竹,如歌,如梦,如缕,如烟,凝眸处,缥缥缈缈,朦朦胧胧,好像一直颠沛流离的心情,在忽然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原乡。薄如蝉翼的思绪,让我暂时放下了汹涌的岁月,摇曳在多情的水乡,陆续写了周庄、同里、甪直、木渎、西塘、乌镇、南浔、朱家角、光福、安昌、锦溪等50个江南古镇。描绘河岸人家,细说醉里吴音柔绵好;时见梨花淡淡,眺望翠堤春晓分外娆。
  江南就好像一篇欲说还休的文章,不管是欲擒故纵,还是欲抑先扬,总是让人欲取不得、欲罢不能。这是一个特别让人上瘾和过瘾的地方,一旦遇见,不再相忘,但我的写作主要停留在移步换景的激动之中,惊异、新奇、沉醉、享受,是这个时候的主旋律,因此镜头摇晃,画质模糊,走眼、走耳,却未必都能够真正走心。这是因为对背后的东西了解得还不够多,但文字毕竟是以精神世界流淌为源泉的,要想文字立起来,就得思维先立起来,一旦在思维的渠道里发生某种纠结或郁结,文字的成色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虽然写了许多东西,但好像许多都是在原地打转。
  这也是我一段时间里非常苦恼的事情,也在迫不及待地寻觅江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点,后来发现江南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水”字!水至于江南大地,浩浩荡荡,不择地而流,不唯江南,唯盛江南,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液态之笔描摹河流恬美,气态之墨弥漫烟雨迷蒙,固态之情洋溢飘雪如絮,这些在风景秀丽的江南都显得特别富有诗情画意,都会给人无边无际的美丽遐想。清透如玉的江南之水,能够带来许多意外的感动。原来江南这本极力积久的金装书,就是用水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行一行写成的,水是江南唯一的作者,也是最终的出版者。
  水代表着江南的精灵,江南的灵魂,江南的梦幻,江南的画墨,江南的一切都离不开水,源远流长、川流不息,水就是江南文化由来已久的发展秩序和基本逻辑。“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细雨缠绵,花红杨柳岸”,在柔嫩的时光里,但凡一见钟情的恋恋不舍,一见倾心的念念不忘,都会使纷至沓来的江南意象,如杏花春雨一般,飘飘洒洒,绵绵密密。“听雨荷风四面来”,如痴如醉,润物无声,我仿佛经历了一次醍醐灌顶的冲刷,突然间获得了一种涅槃式的重生,似乎找到了江南文化一以贯之的线索。
  要写透江南,首先要读懂江南的人
  可就在自己写得最嗨的时候,忽然有人告诉我,你文字的最大问题是见物不见人。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湖光山色,草木葳蕤,我一直喜欢陶醉在山环水绕的缠绵之中,希望能够写出禅意美丽的水墨江南。但在这情景交错之中,我并没有忽略人的因素,甚至还涉及不少人,但后来我终于明白,对江南人的理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轶事或趣事之类,或者是简单的人物素描,而是真正从总体上把握江南人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并直抒胸臆地写出他们的灵魂特质。对此我确实没有做到,许多描写都是一鳞半爪、支离破碎,有些还可能是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确实还没有写出江南人一气呵成的精神版图和殊途同归的集体人格。
  这样看来,要读懂江南,首先要读懂江南人,把握其所思所想,理解其所言所行,捕捉其所作所为,这不是可选可不选的选修课,而是必须认真研读的必修课。
  因为这里有江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顺势而为,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格局;这里有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过自己的辛勤勞作,创造出的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这里有他们敢于发现蚕桑价值,让丝行天下成为绵延千年的商业奇观;这里有他们崇文重教、秉承绍续、崭露头角、光耀门楣的流量文脉;这里有他们世代接力的温柔敦厚、淳朴善良的世俗风情。多少年来,他们以岁月为流,以沧桑为饮,在世事变幻的波澜壮阔之际,于人生跌宕的千回百转之中,通过许多耳濡目染的形式,创造出独抒性灵的精神遗存,进而成为江南文化的结晶和核心所在。有了这样的视角,我再看苍翠青山,墨绿两岸,好像都站满了人。从满眼是风景,到满心是人影,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思维的飞跃。因为江南的一切,确实都是江南人的成果,所以我认为水做的江南,最终的答案就应该是水做的江南人。
  通过这种生命昂扬的审美观照,就能发现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灿烂。江南文化不限于物质层面的直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体现,或者说许多都是由精神层面传递到物质层面的心灵轨迹。因此,那些水乡符号不再是冷冰冰和木讷讷的物体,而是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浓度的人文情怀。日月凝聚灵长的精华,山川荟萃心灵的风景。因此,对于江南文化,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地表述为,这是一种孜孜以求、不舍昼夜的生命状态,代表着江南人与生俱来的玲珑心致和与时俱进的独特眼光。这种生命状态不仅有着细致入微的原始基因,也有着追求极致的新生禀赋。打开脑洞,赋能身躯,就能够栩栩如生地体现为永不满足的生命活力,推动着江南总能快人一拍而且矢志不渝地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境界。明清时期,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苏州的赋税顶上半个江南,“风物雄丽为东南冠”;宋代范成大《吴郡志》中记载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间俗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们对江南美景的由衷赞叹;昆曲、黄梅戏、越剧、扬剧、评弹等诞生在江南也不足为怪;还有恬静内秀的徽派建筑和咸鲜甜润的精致菜肴,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我们说江南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就是说这种生命状态挥发出多少代人创造力的积累和叠加。   因此,江南文化就是江南人的文化,这就决定了我的江南写作,必须着力与人的世界打交道,深入了解他们思想感情的模式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只有心心相印才能息息相通,只有息息相通才能源源不断。
  江南的风景就是江南的人文风景
  江南是一种诗情文化,也是一种秀美文化,更是一种人才文化。“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明朝四分之一的状元出于江南,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明清两代每七个进士,就有一个出自江南,江南还成就了数不胜数的文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等,包括鲁迅、茅盾、徐悲鸿、徐志摩、金庸、张爱玲、钱锺书、钱伟长等。这里不仅是整体性的人才辈出,还有家族性的人才共生。以金庸先生为例,他的表哥是徐志摩;表外甥女陈喆,笔名琼瑶;堂兄查良铮,笔名穆旦,是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表姐蒋英是著名的歌唱家,其丈夫是航天和导弹之父钱学森;大姨妈袁晓园是汉语拼音的发明者。这种蓬蓬勃勃的生命状态来自江南文化的形态与江南人格的情态融合而成的不可遏制的力量,我们只能在这种交互作用中找到江南文化的地址,在排沙简金中发现诠释文化的历史源头。
  有次去无锡,专门去探访了“八大名人故居”,包括钱锺书、顾毓秀、阿炳、薛福成、钱穆、钱伟长、秦邦宪、张闻天。曾经有人问我这些老房子有什么看头,我说非常有看头,而且很有味道。很多人都会慕名而去,但有的只是为了凑凑热闹,如果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这些故居与其他的房屋也没有什么差别。我更看重这些故居与名人成长唇齿相依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让他们如此与众不同?应该说,这些故居承载着太多的信息因子,任何一种随意的触碰,都能回放出身临其境的当年情景。我们在这些地方多走走,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当年的模样,也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能够感受到他们当年的气息和曾经的心跳。我在阿炳曾住过的残破房子里,看到只有一张小床,上面铺着破旧的蓝印花布,斑驳的墙体,朽蚀的窗棂,凌乱的家什,经过修缮尚且如此,当年的情景肯定更加不堪,但就是在这种人生境况下,他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深刻而经典的作品,这是何等了不起的伟大艺术家!目有所见,心有所思,不知不觉中,写作的欲望就急不可耐地腾空而起,自然而然希望能够提炼出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真情实感。
  都说十里秦淮的烟波,倒影映月,梦残歌罢,扬州一梦,烟花几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夫江南者,诗心所凝也”,在许多诗人的眼中,江南自古就是柔情的、柔软的,甚至是柔弱的。殊不知,两岸桃花,静水深流,到处都有卷起千堆雪的拍岸惊涛;“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风驰电掣,狂飙突进,雷霆气势,霹雳风格,一举就能击破一枕千年的温情之梦和悲伤之叹。公元1276年,元军挟持南宋皇帝下诏给镇守扬州的主将李庭芝和副将姜才,要求二人弃城投降。李庭芝说:自古以来皇帝只会让将军用血肉之躯保卫江山,从来没有圣旨让在外作战的将军投降的。他们义愤填膺,撕碎圣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着扬州人民与入侵的元兵展开了殊死搏斗,救亡图存,可歌可泣,忠节浩气,气吞山河,最终寡不敌众,英勇捐躯!为了能够写出他们的心路历程,我专门到扬州东关街的双忠祠去拜谒两位英雄,穿越时空的景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江南人身上固有的“宁为玉碎、不為瓦全”的刚毅血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许多震撼心灵的生命奇观。
  这些年,我去过江南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在江南古镇,独自一人徜徉在山水之间,心里只剩下宁静和美好。这里的生活看似简约但不简单,在不动声色中构建闲适哲学的审美世界,到处都是自然而然,到处又是斤斤计较,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感受。举凡精致民居,高矗祠堂,肃穆牌坊,恢宏庙宇,摩天宝塔,精巧古桥,玲珑楼阁等,都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也映衬着道法自然的呼唤,还传递着缘起性空的修炼。亦动亦静,亦俗亦雅,精工细作,无微不至,谱写出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定执着;一堂一室,一门一窗,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雕一刻,或寄情,或托物,或言志,或隐喻,都代表着江南人的美好愿望和人生期盼。
  由此可见,要写人所未写,就要到人所未到。当自己努力沉浸在江南人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习惯、故事、传说之中时,就希望把这些辐辏到江南文化永不停息的车轮上,伴随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气象,写出江南人的新境界。因此我现在写作,就更加注重江南人的故事,江南人的生活,江南人的精神,江南人的气质,江南人的贡献。江南文化是一种流过江南人灵魂的文化,江南的一切风景都是人文风景。因此,在自己热爱这些人文风景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生命中的惊喜。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撰写的文字里住着自己的江南,但时过境迁,又发现那已不是原来自己的江南。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其他文献
我和父母在地里收花生,几个妇女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过来。我问母亲,她们是干什么的?母亲看了一眼说,拾秋的。说话间,她们从我们身边翩然而过,车的后座上绑着口袋和小镐。她们到了一块刚收完的花生地,下车,向旁边还在收秋的人问明了情况,这才下地去拾。  这些人和我们一样,也是秋天田野上忙碌的风景。但是,我们是在劳动,她们是在放松。她们累了,可以无休止地歇着。饿了,可以随时回家。我们不能。她们是在秋天找点儿事干
期刊
在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以最早成陆的地方计,寒来暑往,春秋更替,至今已走过了5800多年的历史。  放眼望去,一马平川,不见险峻的高山,也无丘陵的影子。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护佑着她,亚热带湿润气候使得她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说起她的芳名,那可是有典可征的,可以远溯到西周时期呢。  春秋时,晋国灭贾国,贾国上大夫贾南屏,千里迢迢逃至黄海边。于是,《左传》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昔贾
期刊
阿姨家门口有棵樱桃树。每年的樱桃季,我都会到阿姨家尝鲜。站在一树红得深浅不一的樱桃下,就着大树吃樱桃,是件奢侈的事。又过了几年,大樱桃树下长出了小树,阿姨就移了一棵小树栽在我家院子里。  孩提时,樱桃树不多见,仅村头有一棵。全村的小孩都惦记着这棵树,结伴去看。樱桃由青而黄而橙红,不动声色地变化着。一群孩子昂着头,从嫩黄看到淡红,顺便看看湛蓝的天空。小时候,任何东西看起来都很遥远、高大。彼时,樱桃树
期刊
包忠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是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的奠基人,曾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市作协主席、南京市文联名誉主席、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江苏大众文学学会会长等职。所著《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填补学术空白。本文作者朱寿桐教授为知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专家,曾执笔包忠文主编的《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有天上课,讲到如何理解鲁迅杂文
期刊
简中寓禅  《意趣》是作者韩丽晴发表在《莫愁·小作家》2020年4期的卷首语。全文十个自然段,最长的段落不超过150字,最短的45个字,作者不只喜欢简短的句子,也喜欢简短的段落和简短的文章,意趣寓于简短之中。  作者说,语句简短,“明了普通”“没有深厚含义”,面目可亲,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可以一眼见底。  作者又说,生活简单,“根本没有答案需求的人”,没有那么多“想
期刊
柳絮飘摇三月天,扁舟一苇西湖边。  对于西湖的情愫,大抵是从床头相框中的那张照片开始的。虽然6岁时的旅程记忆早已褪色,只能看到相片中我稚嫩的脸上如春天般明媚的笑容,身后,積石如玉,列松如翠。  对西湖的眷恋在一轴轴古卷诗词中溢满心窝,于一则则坊间传说中氤氲开来。我想去西湖畔,听一首棹歌,纵一苇小舟,饮一盅清茶。  我终于在16岁,一个细雨微凉的下午,回到了西湖。  一眼望去,是大片的绿。彼岸的墨色
期刊
阿元探长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和赵警官一起,保护潜艇研发团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他们住的宾馆是座二层小洋楼,面朝大海,周围都是沙滩,没有别的住房,十分安静,非常适合搞科学研究。  夏天的傍晚,海边的天气渐渐凉了起来。突然,宾馆二楼传来了呼喊声:“不好了,不好了,潜艇模型被人偷走了。”  阿元探长听到后,心里一惊,忙招呼赵警官,顺着声音,快速跑到宾馆二楼,来到存放潜艇模型的2009房间。房间内,工程师胡图
期刊
近年来,3项全国、省级作文大赛特等奖花落江苏省邗江中学。其中,徐彦瑞同学获得“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全国仅4人获此奖项),刘颖同学获“苏教国际杯”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高宏艳同学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特等奖。  这些硕果的取得离不开邗江中学繁星文学社全体社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对文学教育工作的支持。繁星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围绕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紧扣“创造可能”这一社团建设的关键词,
期刊
黑板黑乎乎的  却在上课时  闪烁出一道道光芒  铅笔芯黑乎乎的  却在作业本上  閃烁出一字字光芒  眼珠黑乎乎的  却在书本前  闪烁出一页页光芒  匡鸿羽:浙江省嘉善县吴镇小学四年级学生,荣获2019年中国年度十佳人气小诗人等奖项。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期刊
史铁生曾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风景湖也是一样。  ——题记  早晨——春  风景湖的春天没有具体的时间划分,天气暖了,树更绿了,这便是春。  其实,还是冬末的时候,风景湖就有了春的兆头。小草已经迫不及待了。杨柳也顾不得严寒了,为了迎接春的到来,新芽儿不断冒出来了。经历严寒的考验后,小草儿比去年更绿了。有的花儿已经绽放,姹紫嫣红,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