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风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19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絮飘摇三月天,扁舟一苇西湖边。
  对于西湖的情愫,大抵是从床头相框中的那张照片开始的。虽然6岁时的旅程记忆早已褪色,只能看到相片中我稚嫩的脸上如春天般明媚的笑容,身后,積石如玉,列松如翠。
  对西湖的眷恋在一轴轴古卷诗词中溢满心窝,于一则则坊间传说中氤氲开来。我想去西湖畔,听一首棹歌,纵一苇小舟,饮一盅清茶。
  我终于在16岁,一个细雨微凉的下午,回到了西湖。
  一眼望去,是大片的绿。彼岸的墨色与翠色相接,夹杂着粉白的花树,柔柔地向远处蔓延。阳光收敛了光芒,苍穹黯淡,更映衬了这惊心动魄的绿色,林间嵌着几座凉亭,是最简朴的样式,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类似飞檐流丹,或是华丽异常,却叫人按捺不住地想入内小憩片刻,邀这清风、碧波、飞鸟同醉。
  西湖的水,不似九寨沟那般流光溢彩,没有塞纳河水的柔情万种,只是静静地流淌过亘石。她历经风霜雪雨,见证红尘枯荣,仍不言不语,无惧无忧。
  我曾无数次幻想与西湖重逢的场景。在湖心亭斟一盅琥珀酒,观盏中柳色,听渔家唱晚——无须至交,自饮足矣;或觅得此生挚爱,携手湖畔,雪落眉梢,融于心间。可我万万没想到,眼前竟是拥挤的游人,耳畔竟是喧闹与嘈杂。
  与同伴拣了条小径,离了那些众人纷纷打卡的旅游景点,只沿湖款款而行。虽说没能喝到虎跑泉水冲泡的龙井,湖畔店内卖的茶却也有三分苦涩,三分清甜,让人欢喜。
  倏地,我停住了,拉了拉同伴的衣角。身侧的树探出虬枝,遮住了彼岸的风光,几株还未抽芽的松柏直指苍穹。透过稀疏的花枝,能看到一叶木舟与一位老者。他背对着我们,用竹竿捞起湖中落叶,起起落落之间搅碎湖中之影,溅起波涛缱绻。我看不见他的神情,只觉他动作轻缓,仿佛时光也变慢了。这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了心中的西湖。
  那一日,我没有去白堤、雷峰塔或是岳王庙,亦未登上画舫般的游船,却深刻地体会到了西湖的魅力所在。我想,如果生在古代,我应该是一名君子,着一袭明黄衣衫,仗剑负琴,踏雪寻梅,在西湖看一场雪,折一枝桃花,煮酒高歌,奏笛起舞。
  古人言:“西湖之畔,君子如风”。不错的,西湖让你忘了那个红尘中的自己,在某个一瞬间,让你抛去一切俗念,安静聆听内心的声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我愿如那扁舟上拾叶的老者,在纷杂尘世中,觅一片心中的西湖。
  西湖之畔,流连指间落英;
  君子如风,温柔世间峥嵘。
  刘韫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繁星文学社社员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其他文献
儿时看过两种戏,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是看玩把戏,一是看淮戏。  “十八團把戏”是家乡的特色。那年月的玩把戏,就是现在的玩杂技,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走街串巷,寻处空地就撂场子表演。表演最多的地方是寺庙前的广场、老街茶馆旁的空地,凡是人多热闹的地方,就是杂技表演的最佳场所。特别是过年过节,玩把戏的场子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童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看街头杂技,一听见街上响起熟悉的敲锣声,便火急火燎地往街
期刊
喜欢每个有月亮的夜晚,无论是月如银钩还是月如银盘,伴着月光前行,总能心安如莲。?  1  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要上夜班。母亲说她最喜欢有月亮的夜晚,因为有月光伴着,回来时就一点也不害怕。我说我也喜欢有月亮的夜晚,因为不管月亮是圆是缺,她总能溜进我的房间,挤到我的床前,伴着同样孤独害怕的我。于是,每次母亲上夜班,我们都会互说一句:“今晚有月光哦,别害怕!”  有时,奶奶会坐在我的床前,摇着蒲扇,
期刊
羊肉汤  羊肉汤店开在菜場巷子里,有二十多年了,一进门,左侧一口大锅里羊骨头熬的乳白色汤翻滚着,热气腾腾。开店的是一对苏州东山的中年夫妻,男的熬汤、端碗,女的收钱、称羊肉。称好的羊肉放在一个大陶碗里,葱姜蒜调料放好,男人舀一大勺羊汤浇在上面,喜欢辣的可以加一勺辣油。饭量大的,可以在旁边的店里买了油条、馒头,就着羊肉汤吃。  吃完羊肉汤,一头微汗,走到农商行后面一条巷子里,坐到一排擦鞋摊前,花两块钱
期刊
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得及下山。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逶迤而下。山路险峻,虽然小心翼翼,全神贯注,但手心里还是冷汗涔涔,生怕一不小心行差踏错,出现不可想象的后果。行至开阔地带,索性停下来,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喘口气儿。  到底是山里,秋意浓重,夜凉如水。我瑟缩着臂膀,不错眼地盯着一轮挂在松枝柏叶间的大月亮,寂静空灵,清辉如许,月光如轻纱一般,清澈透明,从中空径直跌落下来。  远山轮廓分明,月光映照下的
期刊
每次逛菜场,我总会莫名的感动。我喜欢徜徉在红红绿绿的蔬菜天地间,听卖菜人深深浅浅的吆喝,体会生活最真实的烟火韵味。  我喜欢葱,不分大葱小葱。年少时住乡下,那时的孩子没有零食。春天来了,园子里会先长出一畦绿茸茸的小葱,像新生婴儿毛茸茸的胎发。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只是盼一棵棵小葱长大,就能让我们的味蕾滋生出愉悦的感觉,就像一只小花猫在觊觎一条小鱼的快乐贼心。  小葱慢慢长粗、长高,有了喜眉喜眼的模样儿
期刊
我和父母在地里收花生,几个妇女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过来。我问母亲,她们是干什么的?母亲看了一眼说,拾秋的。说话间,她们从我们身边翩然而过,车的后座上绑着口袋和小镐。她们到了一块刚收完的花生地,下车,向旁边还在收秋的人问明了情况,这才下地去拾。  这些人和我们一样,也是秋天田野上忙碌的风景。但是,我们是在劳动,她们是在放松。她们累了,可以无休止地歇着。饿了,可以随时回家。我们不能。她们是在秋天找点儿事干
期刊
在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以最早成陆的地方计,寒来暑往,春秋更替,至今已走过了5800多年的历史。  放眼望去,一马平川,不见险峻的高山,也无丘陵的影子。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护佑着她,亚热带湿润气候使得她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说起她的芳名,那可是有典可征的,可以远溯到西周时期呢。  春秋时,晋国灭贾国,贾国上大夫贾南屏,千里迢迢逃至黄海边。于是,《左传》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昔贾
期刊
阿姨家门口有棵樱桃树。每年的樱桃季,我都会到阿姨家尝鲜。站在一树红得深浅不一的樱桃下,就着大树吃樱桃,是件奢侈的事。又过了几年,大樱桃树下长出了小树,阿姨就移了一棵小树栽在我家院子里。  孩提时,樱桃树不多见,仅村头有一棵。全村的小孩都惦记着这棵树,结伴去看。樱桃由青而黄而橙红,不动声色地变化着。一群孩子昂着头,从嫩黄看到淡红,顺便看看湛蓝的天空。小时候,任何东西看起来都很遥远、高大。彼时,樱桃树
期刊
包忠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是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的奠基人,曾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市作协主席、南京市文联名誉主席、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江苏大众文学学会会长等职。所著《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填补学术空白。本文作者朱寿桐教授为知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专家,曾执笔包忠文主编的《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有天上课,讲到如何理解鲁迅杂文
期刊
简中寓禅  《意趣》是作者韩丽晴发表在《莫愁·小作家》2020年4期的卷首语。全文十个自然段,最长的段落不超过150字,最短的45个字,作者不只喜欢简短的句子,也喜欢简短的段落和简短的文章,意趣寓于简短之中。  作者说,语句简短,“明了普通”“没有深厚含义”,面目可亲,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可以一眼见底。  作者又说,生活简单,“根本没有答案需求的人”,没有那么多“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