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 :中华建设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提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以提高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平整度;原因;防治措施
  
  Shallow talk the reas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 of the asphalt road noodles neat degree
  Zhang Xin
  (Ningxia the superintendency consulta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mpany Yingchuan Ningxia 750000)
  【Abstract】The reason passing analysis the influence asphalt road noodles neat degree, put forward adopting to correspond of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 exaltation asphalt road the neat degree of the noodles, with exaltation asphalt road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noodles.
  【Key words】Asphalt road noodles;Neat degree;Reason;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
  
  1. 前言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公路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行车舒适度及路面的使用寿命。但是,大部分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坑凹、接缝台阶、波浪、车辙、桥头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现就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初探其防治措施。
  
  2. 沥青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影响因素很多,其主要与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段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
  2.1 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已铺筑路面出现坑凹沉陷。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陷,必然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分析其原因,不外乎:(1)路基填料控制不严,难以压实,不同程度的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2)半挖半填路基的接合部处理不当,未能按规范要求挖台阶施工,造成路基填挖接合部产生裂缝和沉降。⑶特殊地质路段路基处理不当或不完善,部分路基修筑在软土地段,处理不当或不完善造成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沉降。(4)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水流不畅,引起路基变形。
  2.2 桥头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严重影响路面整体平整度。桥头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主要表现在:(1)桥梁、涵洞的台背填土,由于压实的作业面狭小而压实不到位,通车后,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2)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大,造成沉降不均匀。(3)桥梁伸缩缝在选型和施工时考虑不周和处理不当,产生跳车现象。
  2.3 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在施工中,要求不严,基层做的不平,无论怎样使面层摊铺平整,但压实后也因虚铺厚度不同,路面产生不平整。
  2.4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对平整度的影响很大。(1)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机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匀、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2)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不好,也影响着路面平整度。(3)摊铺机操作不正确,最容易造成路面出现波浪、搓板。
  2.5 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及施工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有: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拥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有: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
  2.6 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都关系着路面的平整度,主要表现在:(1)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2)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3)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4)碾压行进路线不当,不注意错轮碾压,每次在同一横断面处折返,会引起路面不平。(5)碾压遍数不够,即压实不足,通车后形成车辙;碾压遍数太多,由于短时间集中重复碾压,会造成已成型路面的推移。
  2.7 接缝处理欠佳。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工作缝)两种,接缝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凹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
  
  3. 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防治措施
  
  3.1 严格搞好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公路工程的关键,要提高路基工程质量,必须对原地面和坡面进行严格处理,(1)填筑路堤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表层土清除换填,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不小于30cm为宜,并予以分层压实。(2)坡面基底处理。当坡度较大(横坡大于1:5)时,应将坡面做成台阶,让填料充分嵌在地基里,以防止路堤的滑移。
  3.2严格选择路堤填料。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腐殖土。严格控制含水量,保证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最佳压实度;采用不同土质填筑路堤时,采取以下措施:(1)层次应尽量减少,不得混杂乱填;(2)透水性差的土填筑在下层时,其表面做成一定的横坡,以保证来自上层的水分及时排出;(3)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采用不因潮湿及冰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质土填在上层。
  3.3 严格控制路基压实质量。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3.4 严格搞好特殊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极大,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提处理,处理的方法为:(1)对于路基高度不高,软土层或淤泥层比较薄的地段,采用砂垫层、置换填土、反压护道、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以增强路基。(2)对于排水地基,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砂垫层法、袋装沙井法、砂桩、塑料板排水法及置换填土来处理。(3)对于软土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比较复杂的地基情况,采用垫隔土工布、碎石桩、加固土桩及强夯的办法处理。(4)对于软土路提的处理,采用垫隔覆盖土工布、增设土工格室、土工格栅,(5)在填挖接合部铺设土工格栅等办法。
  3.5 完善排水设施。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同时注意防冲、防渗以及水土保持问题。
  3.6 桥头、涵洞两端及伸缩缝的防治措施。桥头、涵洞两端引起的跳车现象,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1)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路基: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采用插塑料板、袋装沙井的超载预压等方法进行排水加固,其次根据填方路提的压力计算,采用喷粉桩、挤密桩等进行加固处理;河流冲积物,使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沉积物种类多,要充分分析其成份,做好设计,进行地基渐变加固;湿陷性黄土要做好防排水设计,采用强夯等办法进行加固。(2)桥头设计过渡段,即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或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过渡段至桥涵结构物上。(3)台背填料的选择,在挖方地段的台背回填部位,因场地特别窄小,可选用当地的石渣、砂砾等优质填料;在高填方的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尽量选用内摩差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4)在靠近构造物背后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也可在桥台与填方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
  3.7 严格控制路面基层施工质量。(1)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必须坚持采用集中场拌和摊铺机进行基层施工,为了消除中间高两侧低的现象,可适当调整摊铺机两侧的横向斜杆,使熨平板呈中间低两头翘状态,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不透水薄膜或湿砂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不能封闭交通,应限制重车通行,其车速不应超过30Km/h,同时应注意其他交通设施对基层的损坏。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也可用贫混凝土填平振实,严格控制基层平整,认真抄平放线,确保基层标高和基准线标高准确无误。基层标高超过允许范围时,高处必须铲平,低处可用下面层补平。
  3.8 严格控制沥青路面摊铺工艺
  3.8.1 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线),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二种确立基准面(线)的方法,可结合路面的结构层次和施工位置进行选定。
  摊铺下面层采用基准钢丝绳(走钢丝)法,是在路面两侧安装基准钢丝绳,但注意:支持钢丝绳的支柱钢筋的间距不能过大,一般为5~10m;用两台精密水准仪测量控制钢筋的高程,钢筋宜较设计高程高1~2mm,并保证钢筋的高程在铺筑过程中始终准确;一般使用2mm~3mm的高强度钢绞线,用紧线器拉紧安放在支柱的调整横杆上,每两根钢支柱间钢丝绳的挠度不大于2mm;基准线应尽量靠近熨平板,以减少厚度增量值。
  摊铺中面层和上面层采用浮动基准梁法,浮动基准梁用于保持摊铺机前后高差相同,保证摊铺厚度和提高表面平整度,方法是:浮动基准梁的前部由长2~3m的2~4个轮架组成,每个轮架有3~4对小轮,行走在摊铺机前面的下层。浮动基准梁的后部是0.5m×10m的滑板(俗称滑靴),在摊铺层顶面滑移,为了减少基准误差和自动找平装置的误差,需在进行自动找平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时注意:横坡传感器安装误差应小于±0.1%;浮动基准梁的滑动基面应与摊铺基面平行上横坡值相同;随时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使其处于正常状态;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和横坡值是否符合设计值。
  3.8.2 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严禁时快时慢。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应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顶定做收缩缝的位置。在中途万一出现停机,应将摊铺机熨平板锁紧不使下沉;停顿时间在气温10℃以上时不要超过10min,停顿时间超过30min或混合料温度低于100℃时,要按照处理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
  3.8.3 摊铺机操作控制,选用熟练的摊铺机操作手,并进行上岗前培训;在摊铺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卸料车进行卸料;确保摊铺机供料系统的工作具有连续性,即保证脚轮(输送轮)内的料位高度稳定、均匀、连续,料位高度保持在中心轴以上叶片的2/3为宜。
  3.9 严格控制沥青路面的碾压质量。沥青路面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碾压作业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由下而上(沿纵坡和横坡);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初压可使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在同一断面上,而是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路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横向接缝的碾压,横向接缝的碾压是工序中重要的一环。碾压时,应先用双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即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碾压,需要时,摊铺层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压路机应主要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伸入新铺混合料的宽度不超过20cm。接着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约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面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纵向接缝的碾压,纵向接缝的碾压,压路机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10~15cm,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将接缝碾压密实。
  3.10 严格控制沥青路面接缝工艺
  3.10.1 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冷接茬在施工中是指新摊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搭接。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档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然后进行碾压。热接茬施工中一般是在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时采用的。此时两条毗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所以纵向接茬易于处理,且连接强度较好。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跨缝碾压。
  3.10.2 横向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可采用在预定摊铺段的末端先铺垫上土工布,再摊铺混合料,碾压冷却后用切割机将铺垫土工布部分切割整齐后取走,下次摊铺时在端部涂洒粘层沥青后摊铺。
  
  4. 结束语
  
  路面平整度要达到行车舒适这一要求,要从路基施工准备阶段就开始重视,所有参建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强化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才能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人民交通出版社.
  [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人民交通出版社.
  [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人民交通出版社.
  [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人民交通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吉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带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克难求进,认真探索,针对1998年和2006年投产运行的二、三水厂扩建工程中存在的进口设备备件不足、技术需更新换代;国产新工艺主体尚好、部分附属配套工艺仍需改进的问题,集思广益、汇聚民智,采用消化吸收法、取而代之法、重点保护法实时进行改进,成效可观,确保了这两个水厂高效优质的特点,促进了水务
期刊
[摘要]本文综述了节水灌溉技术内涵、体系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4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发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
期刊
【摘 要】粉煤灰作为工业副产品,它的综合处理和利用,不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利于环保,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绿色混凝土。本文从有效利用粉煤灰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试验测试了含气量为5.5%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4d、7d、14d、21d、28d、60d、90d、180d等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研究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随龄期增长的变化规律,总结了混凝土早期强
期刊
【摘 要】通过对都汶高速公路K25右侧堆积体的地质概况、特征、形成和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对该堆积体进行了天然和开挖后的稳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路线通过该段堆积体的挖方边坡的桩板墙进行了治理(优化)设计。   【关键词】都汶路;堆积体;稳定性;设计      1. 概述      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是四川通往西藏和大西北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旅游黄金干
期刊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很大程度与施工压实质量有关。总结近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经验和做法,提出控制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一些有效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减少和消除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压实工艺;压实度;空隙率;控制标准    在近年来,在我省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
期刊
[摘要]介绍了住宅工程常见的裂缝、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叙述了相关单位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为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针对住宅工程常见的墙体裂缝、现浇板裂缝、楼地面渗漏、外墙渗漏、门窗渗漏、屋面渗漏等质量通病,提出了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相关单位的管理措施,与同行们研讨交流,并求指正,以消除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使用户满意。    1、墙
期刊
【摘 要】针对兴化市存在渠首水源工程年久失修,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全等现状,提出为保证渠道系统的正常输水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必须搞好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维护工作。  【关键词】渠道:措施    Outlet and dike fasten the maintenance of building and defend Shen measure  Yu Zhi-guo,Wang Li  (Xinhua c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性质、安全问题及不利因素作一分析,阐述安全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及造成的不利局面,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强调要“以人为本,以安全意识为根”,“第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加强各方安全责任主体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保障建筑业应有的健康、有序、稳定、和谐发展,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水泥碎石用于一般公路沥青路面基层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以及它对沥青的作用。  【关键词】水泥碎石;重载车;沥青路面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of Using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as the Base-course of the Bituminous Road Surface for Heavy-load Tr
期刊
【摘 要】吉林省乾安县是地方病氟中毒较严重的县,如何评价地下水中氟离子的现状,从而指导地下水的开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用灰色统计方法,解决了氟离子现状评价并得到满意的结果,也为其它类似地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灰色统计方法;地下水氟离子;现状评价    Application of the gray statistical method in the groundwater fl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