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我做主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索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力度却大大小于现代文,方法也多是串讲、翻译和解析为主,那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使学生一头雾水,让学生发出“学古文难而无味”的感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这与某些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误区相关联。怎样才能改变文言文教学无味有低效的现象呢?笔者参照各路专家的理论兼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实践经验中结如下:
  一、以读为本,读品结合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的成为解读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文言文的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求读准字音、句读正确。这和词的理解、句的理解都有紧密的联系。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古文”味,更要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归纳起来有几个步骤,供大家参考:
  (1)教师可以“抛砖引玉”自己范读(确定自己朗读能力不错),学生跟读,或者故意播放平平淡淡的词带。
  (2)引导学生评说“磁带”朗读的不足之处,进而归纳朗读在节奏、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鼓动学生与录音员一较高低。
  (3)当堂评议,选出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再读。
  (4)全班配乐诵读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评议,自我欣赏,自我激励。
  (5)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扫清障碍。
  (6)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读出主旨,读出自我。以上步骤体现了读与品的相生相成,缺一不可。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在《石壕吏》教学时提出“三读课文”的理念,即用三分钟先准备,复述故事大意,再读则扫除文章障碍,三读,提出问题点拨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其实,三读,也就是“读品结合”的另一种称呼,不管何种形式,“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如果把文言文的“读”分为三个层面,那么,“读准”为第一境界,“读通”为第二境界,而最高境界应该是读出自我,读出个性。笔者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一文言课时,读到“天与云与山与水”,有学生提出这句话太拖沓了,古人不是要求是惜墨如金吗?一连用了四个“与”,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本人趁机让学生去掉“与”的句子和原句对比读了两遍,读后讨论,有学生得出理由:“这四‘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在一起,如果去了,感觉他们就有界限似了。”还有学生补充:“有了这四‘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效仿古人拖长音调,摇头晃脑读出了天地苍茫的景象。由此可见,通过读,可以让学生顿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以问生疑,以意率文
  有“疑”才能产生认识冲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老师要深钻教材,要善于创新提问,以激活学生思维。当他们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适当点拨,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如,在《岳阳楼记》教学中,上完课文之前,笔者故意告诉学生:范仲淹对岳阳楼两种景色描写非常生动逼真传神,可是他却从没有到过岳阳楼,而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他为什么写得出?一句话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先是很惊讶,而后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范仲淹肯定到过很多地方,阅历丰富,写得当然逼真,这叫妙手回春;还有学生说,他一定读了“唐贤今人”许多描写洞庭湖、岳阳楼的精彩诗文,胸中有岳阳美景,这是胸有丘壑。答案可以说异彩分呈。文言文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不应该是“串讲—识记—背诵”单向式教学。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经典的教学案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以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师问愚公妻称愚公为什么?智叟称愚公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君”与“汝”,钱老师追问为何用不同的称呼,通过查阅,学生恍然大悟,教者抓住两个词语引领学生理解“君”与“汝”用法的不同,也理解了智叟对愚公的不敬态度。看似乎随意一问,却能惊起波澜,真可谓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盘活资源,左右逢源
  虽然语文课程资源种类凡多,开发途径方式也不少,但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把语文学科的知识拧成一股绳,缺乏整体意识,缺乏有机联系。怎样才能做到化零为整呢?首先是盘活语文内部资料,如在翻译《岳阳楼记》句子“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景”字时,学生想当然地说是“风景”,而引导学生从形声字的结构去分析,他们就明白“景”字的结构是上形下生,形旁与太阳有关,在这里是“阳光”的意思。《岳阳楼记》里的“予观夫巴陵盛状”中的“胜”字的含义为“优美”,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常用语“名胜古迹”、“旅游胜地”等来理解。针对文言文中重点而又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将本文的古文字词学习与成语积累相结合,进行有机连接,达到活学活用的地步。
  四、动中求新,行中知意
  初中文言文多以故事性为主,人物角色分明,便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经历快乐实践学习,更能留下永恒的记忆,得到更大的收获。随着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也日益丰富。恰当地运用一些新的教学形式,开展各种有效地活动,可以使文言文的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学生在借助注释初通文义后,不妨让他们看了一段有关富春江的录像,比较课文和录像所表现出的富春江的不同特点。这样既可以借用录像的形象资料理解文本,又在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是阅读概括语言训练,可谓一石三鸟。
其他文献
孝道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孝道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自古以来一直把孝道
期刊
课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课改的实践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然而,回首这些年来的成效,我们却怎么也乐不起来!频繁发生于中小学校园内外的各种自杀事件、他杀事件、打架斗殴、离家出走,因自我封闭而精神失常,畸形的爱情观,甚至弑父杀母等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我们还能沾沾自喜,高呼我们的教育是人性化、个性化,充分尊重了个体的先进教育模式吗?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能有一次,如何善待生命
期刊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根据西班牙民间故事改编的一则童话,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直白,寓意浅显,对于感情和心智正在走向成熟,渴望浪漫、惊险和刺激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缺少吸引力的。怎样浅文深教,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略显“幼稚”的童话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是我在备课时着重思考的。经过反思思考,我精心设计了一节与众不同的阅
期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孩童时期生活的散文。读这篇散文时,你会感受到其间处处传达着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细微变化之心境,但不管怎样改变都改变不了儿童那种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情感态度。为了充分体现这种情感,文章采用比照的结构形式,选取了几个场景来展现。因此,在教授此文时,采用“比照”形式来解读文章,岂不更好?  比照,在这里是比较对照的意思。和常见的比较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本人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实践“综合·探索”的一点个人经验,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以美术为媒体实现跨学科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跨学科的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原理,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使他们的创意、设计充满个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引导;实践;综合探索;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综合·探索”学习是以美术为手段,表现
期刊
最近,为促进常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我们常州市新北区开展了初中学校心理保健师的培训,盛请相关领域的名师专家前来开讲点评。专家之言,寥寥几语,却四两拨千斤,拨得云开见日出。  最近在看郑金洲老师编著的《课改新课型》,期中导论提到要重构课堂,在课堂重构的要点中提到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中小学课堂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几个方面: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②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期刊
二次函数是初三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初中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总是有很多的困惑,对学习二次函数总是无从下手,不理解函数的意义,许多学生甚至患有恐“函”病,一见到函数题就怕。那么,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相关基础知识点时怎么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紧扣二次函数的定义,让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  首先,我们在给学生讲解二次函
期刊
心仪异性是从心理产生的对异性的一种欣赏和赞美,是一种审美愿望的实现与自我陶醉,人人都曾有过,只是有的人表现于言行上,有的人却把它暗暗地珍藏在心里,有的把它当成学习工作的动力,有的则使它成了正常生活的羁绊。  世上有一种感情很美妙,值得用一生去珍藏。但再美妙的东西也不值得拿自己的学业和前途作赌注。心仪、喜欢、倾慕,是因为对方优秀。只有自己也优秀将来才能配得上他或她的优秀。  正处于中学时代的花季少男
期刊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就有先进、中间和后进之分。十个指头有长短,作为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与个性发展中,出现一定的差异,这属正常现象,我们只有认识这种“正常”才不会对学生表现出的优、良、中、差感到大惊小怪、怨天尤人。头脑中应该出现的印象只能是:这一切正常。  张某是我班的一名男生,学习成绩在班里排末位。课后,我经常找他了解情况,给予他鼓励……课堂上,经常有意识地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社会适应力,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格,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关注个别教育的同时,更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如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分发挥破冰热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