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家长的困惑:孩子为何不求甚解?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402771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昆刚上初二,语文、英语学习以及解答理科应用题时,他总是不求甚解,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他母亲带他来找我咨询的时候,十分苦恼地说:“这孩子很聪明,口才也好,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就是不踏实,一碰到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就偷懒,就想投机取巧。比如做一个阅读理解题,他粗枝大叶地一看,就觉得自己已经懂了,可写完了一对答案,都是错的……”
  与王昆接触后我发现,他妈妈说得很对,他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抱怨老师古板、作业枯燥无聊;对他那几位上私立外语学校的朋友充满羡慕,说他们不用高考,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说:“我每天能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转学或者自学,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分析王昆的情况,我感觉在初中生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们就是老师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不求甚解”的中等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有以下几个共同之处:明明学会了,但题目一变就不会做了;读得很快,好像都懂了,但一做阅读理解题就出错;讨厌纠错和订正,不愿反思“错在了哪一步”“如何避免下次再错”;得过且过,讨厌老师对一个小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认为老师讲解的重点与自己的期待相距太远,因此上课经常思想开小差。
  这类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不屑于补习或向别人请教,但大都人缘较好,与家人相处愉快,也没有思想品质方面的问题。所以,家长常常不觉得他们的学习问题有多严重,也不知道如何帮他们。老师们的注意力通常在成绩更好或更差的学生身上,无暇分析这类中等生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
  转换思维——问题在内部还是外部?
  整个交流过程中,王昆一直在抱怨。他的抱怨乍一听非常有道理,有点像成年人的思维。我一边用同理心聆听,一边将他抱怨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画出来。我的画面上主体是一个人,每一项问题都围绕着这个人,然而这个人的大脑和内心都是空的。我把那幅图拿给他看,说:“我这幅图怎么样?有没有完全反映你的问题?”他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应该都包括在内了。”
  我提出跟他玩一个游戏,让他在我那幅图的基础上重新画一幅结构图,将我那幅图上的所有问题都改成他期望的情形。比如“老师的作业都重复枯燥、毫无意义”这一项,他改成了“不再布置作业,让我自主复习”;“其他同学读一遍能领会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而我认识每个词、每个字,却不知道合在一起的段落在说什么”这一项,他改成了“有名师能够随时随地陪我阅读,逐字逐句为我讲解,直到我完全懂得为止”。
  当他最终完成整幅结构图的时候,他自己都觉得可笑:“这怎么可能呢?有这样完美的学校吗?”我趁机启发他:“假如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具备,你认为所有的困难都不存在,你就能成为学霸考上北大、清华吗?”听罢,尽管有些迟疑,他还是摇了摇头说:“恐怕不能。”
  接着我跟他聊起了一位高考状元写的文章。高考状元在文章中说:“就算未来的高考考打电子游戏,我也确信学霸能获胜!因为学霸会安排时间,会优化资源,一旦把与数理化死磕的那种毅力与斗志转移到玩游戏上,也会无往而不胜。”我跟王昆说:“这位学霸或许有点狂,但我非常认同他所说的学霸所具有的那种品格与素质——刨根问底的好奇心与死磕到底的意志力。”王昆没有反驳,陷入了沉思。
  对青少年来说,意识到“问题在内部、在自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即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也绝不会轻易承认。所以,广大家长在聆听孩子抱怨,疏导其负面情绪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宽容。在孩子恢复理性之后不妨用轻松的方式点一下他的“要害”。而这个“要害”,通常就是他们的思维模式——将所有责任推给外界,想方设法回避挑战。家长在点其要害的时候不用下定论,不要用批评、训斥的口吻,最好以提问的方式,要面带笑容,充满同理心地提出问题。
  在与王昆妈妈沟通的过程中,她说:“每次我们跟他(王昆)谈学习的问题,他都会把责任推给学校,说学校不入流,老师水平差,甚至抱怨我们家长观念有问题、能力有限,不能送他进好学校。”
  我告诉王妈妈:“你应该告诉他,就算是进了国际学校,如果不改掉不求甚解的毛病,也不可能成为优等生。”我建议她做“笑面虎”——外柔内刚,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不妥协,不因为孩子的抱怨而给他转班、转学或降低标准。因为王昆实际上一直在试探父母的底线,如果父母因为他的抱怨而退让,那么抱怨与装可怜就会成为他面对挫折时的习惯。另一方面,我建议王妈妈带儿子去拜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同事或朋友,让王昆真正了解留学,了解国外大学教育的“宽进严出”是多么残酷——不下狠功夫,不可能顺利从名校毕业。让他明白,导致他学习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不在学校,而在于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有问题。
  引导孩子“千锤百炼”,勇于试错
  经过了解我发现,王昆并非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他爸是一名软件工程师,说王昆小时候玩乐高积木、长大了学电脑编程都非常下功夫,會不断地问“为什么”,会主动思考自己错在何处,经常能够无师自通。
  王爸爸说:“编程就是一个‘千锤百炼,不断试错’的过程。王昆经常一动不动地坐半天,为了一个动作的衔接能尝试几十次。我觉得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受挫能力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因为编程对他来说是游戏而不是学习,因为没有既定的目标,只是玩,是打发时间。”
  听到这里,我有了一个思路:能不能把编程与学习联系起来呢?
  接下来,我在王昆编程的时候认真观察他。他使用Scratch软件将代码编成一个个模块,把模块咬合起来,让动画人物唱歌、发怒、跳舞、奔跑。他将自己的声音添加导入,为人物配音,制作出一段段小视频。我问他:“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你为何还要不断调整甚至重做呢?”他说:“我把这些动画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和微博上,大家的点赞能给我带来自豪感,所以我要做到最好。”
  我灵机一动,说:“假如你能把这种精益求精的方法用在试题纠错或阅读上,一定能让你的学习出类拔萃!”他看看我,未置可否。我接着说:“我给你制订一个把这种方法转移到学习上的计划,你愿意配合我吗?”他乖乖地点了点头。   计划的第一步是培养他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那之前,王昆对语文和英语的阅读都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考试,一碰到阅读题,他先去看文章后面的题目,再去文中找答案。只要把答案填上,他认为就应付了差事。我决定先让他试着“深深扎根”于某一本书,体会到“慢阅读”的乐趣。我给他选的书是《林清玄散文》。王昆一看,就抱怨这种书太枯燥,没意思。我与他妈妈沟通后,跟他们母子一起制订了一个详细阅读计划:将总页数分成15份,按顺序一天读一份,再花5天时间来写阅读笔记。一开始,王昆边看边开小差,眼睛盯着书脑子却在想别的,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在装样子。我建议他交替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有些页码自己阅读,有些页码粗粗浏览,有些页码跟妈妈一起读,有些页码则要读给家人听。其间,我要求他不断地向自己提问——刚开始家长可以帮他:“这一段在讲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这种思维训练反映在纸面上,就是概括并写下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在凝练笔记的过程中,他被逼着动脑筋,在感到困难时还需要向别人寻求帮助。
  第二步,教他为自己寻求外部激励,促使自己精益求精。为此,我让他建了一个阅读微信群,将他的读书心得与想要问的问题发到群里,很快在群里引发了大讨论。同学们积极跟帖,语文老师也时常指点,这都为他带来了动力,促使他如期完成了阅读计划。
  这是王昆第一次字斟句酌地读完一本非漫画类书籍,他自己都感觉“很不容易”,很有成就感,也发现了过去那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是多么可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简直是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读”!
  给家长的建议: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好引领者
  其实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父母已经不再是“生活保姆”和“心灵导师”,而是承担着以身作则的“领导者”角色。
  对于王昆这种具有学习潛力的中等生来说,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应该是喋喋不休的说教,或打骂惩罚式的强迫与压制,而是要学习观察、变通、交流与激励。就像王昆的爸爸,他发现了儿子在编程方面的特长与兴趣,也发现了儿子在做这件事情时态度非常认真,但他却没有尝试着把儿子在编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引导到学习上,以至于王昆一直处于“不求甚解”的学习状态,实在可惜。
  也有不少中学生讨厌纠错,而老师一定会布置“在错题本上写下演算过程”之类的作业。我建议父母转换角色,当遇到“令孩子厌烦”的艰巨任务时,让孩子自己列计划并进行细化。家长可以提出一些变通的方法,比如引导孩子利用网上的资源寻找多种解题思路。家长也可以默默观察,记录孩子在纠错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让孩子能够直观地看到纠错对自己学业的促进。
  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地寻找变通规则,能够帮助孩子突破思维桎梏,不再把责任推给学校或老师,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并最终改变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不良学习习惯。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孩子生病了,躺在那里无助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如赶紧下厨为他做顿“病号饭”吧,不但让他有胃口,还有助于他早日恢复健康。  (1)上火,嗓子疼  嗓子疼或口腔起泡,吃东西时最好是让食物的温度与体温接近,同时避免吃酸性和较硬的食物。为缓解嗓子的疼痛,让孩子食用柔软的泥状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菜花派  菜花半个,洋葱1/3个,蟹肉100克,黄油3汤匙,盐、胡椒各适量,奶酪30克,牛奶两杯,生奶油1/4杯,小
同学个个是敌人  小海今年17岁,是珠海市某中学的高二男生。升入高二以后,小海出现了一系列异常表现,先是无端怀疑同学偷他的复习资料、篡改他的试卷,进而与全班同学为敌,刻意自我孤立,最后发展到一进教室就心慌、气闷,求父母给他办转学手续。小海的爸爸孙先生在班主任的要求下,带小海找到我咨询。  与孙先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海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小海在重点中学显得不那
女儿说,  再不陪她玩她就长大了  “80后”刘琼是湖南益阳人,2006年他从湖南商学院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进入一家体育互联网公司。之后他花了10年时间,从一名基层营销员做到了公司副总裁,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2012年,刘琼做了爸爸,女儿琪琪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但因工作太忙,经常到北京、香港、上海等地出差,一走就是好几天,刘琼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他大概计算过,发现自己出差乘飞机在天上飞的时
现在手机日渐普及,几乎人手一个,包括孩子。但是,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玩手机,因为怕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习。这次来咨询的家长就是如此,为争夺手机,他们和儿子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为便于大家了解争夺战中亲子双方的心理活动,我把家长和孩子讲述的同一件事,分两个版本呈现。  家长:因为手机,亲子成仇  因为手机,我和儿子简直成了仇人。我们一见面就吵,偶尔不吵的时候也在冷战,我看他不顺眼,他看我不顺眼;我跟
无法克制的偷窃  小惠今年14岁,是一名初二女生。她学习成绩中上等,不过数学成绩很好,曾在广东省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过初中组的二等奖。她家境殷实,衣服、用品都很高档,每月有300元的零花钱,是同学们都十分羡慕的富二代。  不久前的一天,小惠的妈妈田女士接到一个文具店打来的电话,让她马上去店里接受罚款,否则就不放小惠回家。田女士慌忙赶到文具店,得知小惠在文具店行窃,被管理员逮个正着。赃物是一
知识源于生活,妈妈主张玩中教学  王心仪2000年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一个贫寒农家。妈妈李春花体弱多病,常年在家务农,同时照顾因患有高血压、哮喘病而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李春花还有两个儿子,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家中仅有的五亩地,以及李春花的丈夫外出做零工挣钱维持。  念过书的李春花深知,孩子的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启蒙时期开始。因此王心仪一岁时,她就开始教女儿图画、数数、背诗……   李春花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方
日前,英国都柏林经济和社会研究所为评估睡前阅读的效果,针对7845个9个月大的婴儿展开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成人与婴儿间的对话比给婴儿阅读或展示图片,对提升婴儿交流技巧的效果要强4倍,对提升婴儿解决问题的技巧,对话比睡前阅读的效果强3倍。  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讲师苏姗妮·伊根对该研究结果感到惊奇。“之前,我们都会认为阅读(对促进婴儿交流)有更好的效果,很可能超过交谈。”她说,对许多家长而言,经常同
热爱诗词的孩子,其实是比别人强在了那些你看不见的地方。  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可谓风靡全国,夺冠的16岁小姑娘武亦姝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单。不少人说,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不过溢美声外,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比如:“死记硬背这些诗词有什么用?”“高考只占5分,有背诗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现在会背诗,不知道以后会比别人强在哪儿?”等等。此类说法乍一听,似乎有道理。是啊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要求12岁以下儿童禁用含有可待因的药品,其中包括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止咳水”。  可待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儿童药”拒之门外?据专家介绍,可待因是一种存在于罂粟中的生物碱,属于阿片类药物(可抑制痛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传导,达到镇痛作用),能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进入体内会产生类似吗啡的作
做家长的都知道,孩子没有自信心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可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有些家长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间充当了孩子自信心的杀手,将一颗颗明日之星扼杀在了摇篮里。而当孩子失去自信、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又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失望,完全不知道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所以,我们说,好家长是需要学习的。  当家长了解以下误区后,尽量在家庭教育中避免犯类似错误,则善莫大焉。  误区1.为孩子设立不恰当的目标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