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泮托拉唑治疗,B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B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泮托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均良好,但相比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腹胀、过敏等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胃溃疡;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疗效
胃溃疡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与胃酸过量分泌、胃粘膜损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等密切相关[1]。相关文献统计发现80%的胃溃疡由H. pylori感染引发,为此目前临床上胃溃疡治疗以根除H. pylori为基本治疗,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两种抗菌药物的四联疗法共10-14天。其中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包括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2]。本研究就此对照分析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合并H. pylori感染,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质子泵抑制剂过敏、抗生素过敏等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27例,年龄在19至66岁之间,平均(40.3±6.1)岁,病程在0.5至14年之间,平均(8.6±1.5)岁,溃疡直径在5.2至21.2毫米之间,平均(9.2±3.0)毫米。随机将87例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溃疡大小、病程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持等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40毫克泮托拉唑+100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天2次。连续治疗1个星期后改为泮托拉唑口服(溃疡没有出血症状)。B组患者行兰索拉唑治疗,30毫克兰索拉唑+100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天2次,治疗1个星期后改为兰索拉唑口服(溃疡没有出血症状)。两组治疗期间同时联合果胶铋 200毫克1天2次,阿莫西林 1000毫克1天2次,克拉霉素缓释片 500毫克,1天2次,共14天。两组均治疗6个星期。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通过胃镜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溃疡面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溃疡直径减少90%及以上;
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溃疡直径减少50%至90%;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变或加重,溃疡直径减少50%以下。
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比较x2=0.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腹胀发生率为2.27%,B组腹胀发生率为23.26%,两组比较x2=8.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腹痛、腹泻及过敏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溃疡主要由Hp感染、胃酸过分分泌及胃粘膜损伤等引起,为此临床治疗以根除H. pylori、保护胃粘膜为主[3]。根据2008年黄山消化性溃疡共识指南根除H. pylori应为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治疗,它是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目前抗H. pylori治疗主要为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两种抗菌药物10-14天(《2012年井冈山H. pylori感染处理共识建议》)。
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临床上公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胃粘膜壁细胞内分泌小管中质子泵氢离子、钾离子、三磷酸腺苷酶产生抑制作用,致使氢离子不可以经由壁细胞转移到细胞外及胃腔中,阻断胃酸分娩最终通道,进而达到抑酸的目的[4]。
泮托拉唑属于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它对吡啶化和苯丙咪唑环的选择性及特异性更强,其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高7倍左右,同时它对壁细胞选择较专一,对脏脏内其他药物代谢不产生影响,安全可靠。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比奥美拉唑生物利度提高达30.0%。相关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抗菌药物效果明确,不仅可以高效的清除幽门螺杆菌,而且可以明显抑酸,促进胃溃疡愈合[5]。
本研究中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P>0.05。表明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是B组腹痛、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其中腹胀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相当,但泮托拉唑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为此临床可优先选择泮托拉唑,以缓解患者不适。
参考文献:
[1]徐爱梅,刘斌.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01):87.
[2]姚玉龙.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7):82-84.
摘要: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泮托拉唑治疗,B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B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泮托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均良好,但相比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腹胀、过敏等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胃溃疡;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疗效
胃溃疡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与胃酸过量分泌、胃粘膜损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等密切相关[1]。相关文献统计发现80%的胃溃疡由H. pylori感染引发,为此目前临床上胃溃疡治疗以根除H. pylori为基本治疗,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两种抗菌药物的四联疗法共10-14天。其中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包括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2]。本研究就此对照分析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合并H. pylori感染,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质子泵抑制剂过敏、抗生素过敏等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27例,年龄在19至66岁之间,平均(40.3±6.1)岁,病程在0.5至14年之间,平均(8.6±1.5)岁,溃疡直径在5.2至21.2毫米之间,平均(9.2±3.0)毫米。随机将87例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溃疡大小、病程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持等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40毫克泮托拉唑+100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天2次。连续治疗1个星期后改为泮托拉唑口服(溃疡没有出血症状)。B组患者行兰索拉唑治疗,30毫克兰索拉唑+100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天2次,治疗1个星期后改为兰索拉唑口服(溃疡没有出血症状)。两组治疗期间同时联合果胶铋 200毫克1天2次,阿莫西林 1000毫克1天2次,克拉霉素缓释片 500毫克,1天2次,共14天。两组均治疗6个星期。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通过胃镜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溃疡面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溃疡直径减少90%及以上;
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溃疡直径减少50%至90%;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变或加重,溃疡直径减少50%以下。
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比较x2=0.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腹胀发生率为2.27%,B组腹胀发生率为23.26%,两组比较x2=8.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腹痛、腹泻及过敏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溃疡主要由Hp感染、胃酸过分分泌及胃粘膜损伤等引起,为此临床治疗以根除H. pylori、保护胃粘膜为主[3]。根据2008年黄山消化性溃疡共识指南根除H. pylori应为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治疗,它是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目前抗H. pylori治疗主要为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两种抗菌药物10-14天(《2012年井冈山H. pylori感染处理共识建议》)。
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临床上公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胃粘膜壁细胞内分泌小管中质子泵氢离子、钾离子、三磷酸腺苷酶产生抑制作用,致使氢离子不可以经由壁细胞转移到细胞外及胃腔中,阻断胃酸分娩最终通道,进而达到抑酸的目的[4]。
泮托拉唑属于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它对吡啶化和苯丙咪唑环的选择性及特异性更强,其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高7倍左右,同时它对壁细胞选择较专一,对脏脏内其他药物代谢不产生影响,安全可靠。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比奥美拉唑生物利度提高达30.0%。相关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抗菌药物效果明确,不仅可以高效的清除幽门螺杆菌,而且可以明显抑酸,促进胃溃疡愈合[5]。
本研究中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P>0.05。表明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是B组腹痛、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其中腹胀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相当,但泮托拉唑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为此临床可优先选择泮托拉唑,以缓解患者不适。
参考文献:
[1]徐爱梅,刘斌.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01):87.
[2]姚玉龙.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