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a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减负增效”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切实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和造就出具有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参与 亲近 体验 创造 应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氛围营造,让学生参与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们: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它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之,而在相继诱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创造数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能激励他们不断地“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知识会越来越深。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应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做。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中,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作为从属于音乐审美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探索、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重要基础,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践性音乐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中,更是倡导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描述了将音乐知识技能与游戏、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学习。  音乐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随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减负不减质,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教学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现结合自己的教学
期刊
新课标确立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说到语感,大多教师都会觉得很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语感既不玄虚也不神秘,它切实地存在于一切语言和实践之中。如果我们简单来理解,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这种感觉,凡使用语言的人都会有,大人有,小孩儿也有。“成章入口,才能入口成章。”在提及这句话时,不禁就会使人联想到“语感”这一话题。关于语感,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理解。语感,是叶圣陶、吕叔
期刊
摘 要:所谓数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和对数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人们通常称之为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方法 初探  《课程标准》把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
期刊
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想到哪里,教师说到哪里,学生就听到哪里,提问一个接一个,表面看是在使用启发教学,实际是一种填空式问答,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计好的圈套,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空间,没有自我探求的时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语文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
期刊
摘 要: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显地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方法 理念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很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
期刊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有较大的扩充,知识点增多了,内容变多了,学习难度加深了,对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因而对刚踏入高中大门的很多高一同学来说,高中数学将是一门很棘手的学科。但是,数学又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否,将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把高一同学从初中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步入高中数学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是每一个高一数学教师的一项艰难而神圣的任务。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创新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重点突出了创新学习的特征及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的操作程序,为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创新学习 教学特征 操作程序 教学模式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的操作程序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求各科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为了实现认知性目标,进行的仍然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整堂课上,教师从头讲到尾,滔滔不绝,唾沫横飞,而学生呢,从头听到尾,昏昏欲睡,味同嚼蜡。这种不联系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更不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教学,很难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知道,儿童的世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