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目的;阅读技能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以下就提高阅读效果的基本途径,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髙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辨体以及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人教版中年级的实验教材,每组都有一至两篇略读课文,这样编排旨在加强学生自读训练,是为了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略读课文中。通过学生反复的自读实践,培养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力。课本所选的略读课文大多故事性强,内容较浅显,结构层次较清楚,表现手法较常见,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相适应的,把略读课文交给学生主动自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自读能力,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第十二册第二组导读指出:“阅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收集有关资料。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以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同时结合《读写例话》中的读法指导进行针对性地阅读教学,促进自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自行阅读助推器的作用下,同学们保持积极、饱满、活跃、清晰的阅读情绪与单元教材“亲密接触”。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要求学生单单地读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讀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三、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四、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水平制约着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
但不可否认,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兴趣、拓宽丰富知识,提高自读能力、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阅读技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目的;阅读技能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以下就提高阅读效果的基本途径,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髙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辨体以及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人教版中年级的实验教材,每组都有一至两篇略读课文,这样编排旨在加强学生自读训练,是为了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略读课文中。通过学生反复的自读实践,培养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力。课本所选的略读课文大多故事性强,内容较浅显,结构层次较清楚,表现手法较常见,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相适应的,把略读课文交给学生主动自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自读能力,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第十二册第二组导读指出:“阅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收集有关资料。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以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同时结合《读写例话》中的读法指导进行针对性地阅读教学,促进自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自行阅读助推器的作用下,同学们保持积极、饱满、活跃、清晰的阅读情绪与单元教材“亲密接触”。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要求学生单单地读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讀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三、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四、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水平制约着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
但不可否认,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兴趣、拓宽丰富知识,提高自读能力、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阅读技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