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秘密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ne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从水说起
  “上善若水”。
  水,让人充满敬畏。
  海洋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0.8%,在人体内水占到了70%。
  我们人类始终想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地球之外的生命,而判断一个星球是否可能有生命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先判断那个星球有是否水。
  二十多年前,有位日本人,叫江本胜,写了一本书《水知道答案》,被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江本胜认为,波动创造了词语,词语是自然的变化。因此美丽的词语创造美丽的本性。丑陋的词语创造丑陋的本性。这是宇宙的基础。因此,水和什么词在一起,事后用某种摄影方法所获得的水结晶模样也不同:跟好词在一起的水,结晶就好看,跟坏词在一起的水,结晶也会变得狰狞。
  连水都如此“多情”,这世界显得多么可爱!于是各国都有中小学和宗教团体把他的理论拿去教育孩子和信徒,应该懂得爱和感恩。
  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众多科学家批评江本胜的理论属于“伪科学”,而且批得有理有据。最后,江本胜本人也在其英语官网上承认并不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原创思考。
  有人评论说,《水知道答案》里的道理即使是假的,但通过假的理论让人懂得爱和感恩,不也挺好吗?何必较真呢?
  但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无奈。人类要生存必须不断通过理性来发展科学,用科学来认识自然万物的规律,然后加以运用。可是,人类要幸福,又不是能生存就能幸福,还得需要道德的环境,这样社会才会更加温暖和谐,才能真正幸福。
  然而,用理性的方法,我们找不到道德的依据。所以,西方哲学家康德把道德列为实践理性,认为道德无需证明为什么要遵守,没有任何利益的考虑,直接去遵守道德,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可我们凡人,谁能做到这样呢?于是“真”和“善”在这里发生了矛盾。
  人类已经走过了童年时代,再用童话故事、传说和经不起推敲的试验来试图让人自觉地去遵守道德对于许多人是行不通的了。
  如何用科学证明人该讲道德呢?如果证明不了,我们还要讲道德吗?如果不讲道德,我们人类的未来将是多么可悲呀?
  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大纠结,人在纠结的时候,难免会做梦,在梦里达成自己的意向。《水知道答案》就是这人造梦境的一个映射吧!可理性又一次把大众唤醒,江本胜的好意也就只能是苍白的好意了。
  用水做载体来阐述思想,启迪智慧,不是江本胜的发明,古代的印度、希腊和我们古代中国都有这传统。
  水:文明古国的创世“共识”
  我们的世界是从哪里来的?
  估计在史前时代黑漆漆的山洞中,我们的有些祖先吃饱了以后,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一代代过来,于是各个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创世学说。
  古希腊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光、气、水、土”四要素。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古印度则有“地、水、风、火”四要素说,这学说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了中国。据说这种学说是希腊四要素的印度翻版。
  中国古代的《尚书》里面就有“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后来这种学说成了中医、道家修身方法的理论基础,影响极其深远。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几种宇宙本原学说里,水是各古文明唯一的共识。
  在《管子·水地》里,系统提出了水是万物之本原的思想。书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国简里,也有一篇和这类似,专家将其命名为《大一生水》,这篇仅305字的古佚文中说,“大一”产生了水,水反过来辅助“大一”,于是生成了天,天再去辅助“大一”,于是生成了地,神明、阴阳、四时……就这样逐渐产生了(“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由此可以想见,水在我们祖先心目中、在我们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老子提到水,其用意何在呢。
  老子·孔子·水
  老子与孔子虽同在一个时代,而他们在见到水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悟却大相径庭。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上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养利益万物但不争功劳,甘于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低处,所以这品格最接近于道。
  而且在通行本《老子》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老子说,大自然的规律,是利于万物而无害;人间的正道,是去作为而不争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说的都是道的特征或者说得道者的品格,像水一样随物赋形,以柔克刚,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孔子眼中的水呢?
  在《论语·雍也篇》里,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有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认为,人的喜欢反映着人的内在道德趋向,水是多变的,因此爱水的人随机应变,聪明睿智。水被作为智慧的象征了。
  在《论语·子罕篇》中,水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孔子站在河边,望着滔滔水流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无论白天黑夜,在不停地流逝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又有了劝导学生珍惜时光,发奋努力的意味。
  但我们静心诵读上面这些经典名句的时候,或许能感受到老子与孔子不同的心境。孔子更关注人的品德,慨叹光阴荏苒,韶华易逝的人生,透射出的积极和乐观较多。   而老子给人更多的是超脱、深沉和宁静。貌似愚钝木讷、超然物外,而内心却牵挂着现实。在春秋时代,政治秩序、礼仪规范都几乎荡然无存,赤裸的欲望在支配着芸芸众生,贵族之中君臣相杀、父子相残、兄弟反目,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周天子的权威难以再次树立,诸侯的以暴易暴、称王称霸也不可取,靠士阶层的道德教育和对“仁政”的倡导,真的能够止杀治虐,让这个纷扰世界变得更好吗?
  思绪飘散,老子在继续冥想着……
  “七善”与“不争”
  老子紧接着写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一个遵循道来生活的人,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灵善于保持沉静,与人相处能够真诚友爱,说话善于遵守承诺,治理政务简单高效,选人去做事善于让人才用其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就是因为有为而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错。
  之前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说的是“利而不害”的“天道”。而后面这七个善,处处是在说如何把事做好,用“不争”做统领,我认为所体现的就是“为而不争”的“人道”。
  他的内在逻辑或许是这样的——
  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既然天道是“利而不害”的,因此人道应该是“为而不争”的。
  这是人性的最根本的依据所在。
  所以,在老子看来,人类要想更加幸福,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认识天道,认识自我之道,从而回归在自己的最本根、最合于道的天赋之性。
  从此实现人生的净化与提升。
  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性。
  可这又谈何容易呢?
  不过,人类如果处理不好“为”和“不争”的问题,又怎能避免走向灭亡呢?
  读了这么久,喝口水吧!
  喝一口老子的智慧之水,再细细品味一下我们纠结的处境吧!
  曾国藩说,“正人心、厚风俗,其始实赖一二人默运于渊深微莫之中,而其后人亦为之和,天亦为之应。”
  西哲尼采也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都与老子遥相呼应。或许,从自己开始,从自性入手,真是让世界更美好的关键所在呢!
其他文献
中国眼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很难相信,竟是心血管病,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全国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病!但哪里人的血管最好?据专家调查发现,五台山僧人、贵州苗寨人和福建畲(shē)族人的血管健康状况最佳,应该能给我们不少启发。  五台山僧人:蔬菜和豆制品吃得多  五台山僧人们的血管弹性非常棒。他们的总胆固醇浓度几乎都在4mmol/l左右,这表示他们的血管非常健康。一般城
期刊
我国每年阳历的7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到达105°时为小暑。小暑来时,已是初伏前后,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三候之一候便是:温风至。所有的风都裹着热浪而来。  小暑后五日:蟋蟀居壁。蟋蟀后腿长,善于跳跃,平时居住在草堆旁、庄稼地、房前屋后的小洞里,温度升高后,它
期刊
“瘦鹃”这个名字,念起来有一种清远深美的感觉,不过,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孤意伤感的花草。  名字虽说是个便于区分你我他的代号,但往往也有一定的由来和意义。“瘦鹃”两个字,正隐隐流露出了一种独有的个性和情趣。拥有这个名字的人,是二三十年代有名的编辑人周先生,原名国贤,“瘦鹃”是他青年时投稿一篇小说时的笔名,后来一直被沿用到老。  周先生一生痴爱花草,自称有“花木之癖”,深入骨髓,百“戒”不掉。早年居
期刊
儒家哲学至宋代,发展为格物致知、明心见性的“程朱理学”,朱指朱熹,程指“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作为“二程”的兄长,程颢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六岁时,师从道州(今湖南道县)周敦颐,研经习道,发奋钻研,一生不辍,“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宋史·程颢传》)终成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的影响,被奉为“先贤”,祀于孔庙东庑第38位。让人惊异的
期刊
把“皮肤”翻译成英文,很简单就是skin。但是仔细想想,那只是皮的意思。“肤”与“皮”是同义词还是近义词?有没有区别呢?如果有,区别又是什么?搞清区别对中医临床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回答是肯定的,“皮”与“肤”只是近义词,有区别。《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黄帝问:“人不停地发抖、打寒战是什么原因?”岐伯说:“是因
期刊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喇嘛的传说。  在一次围战中,当一个士兵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喇嘛时,喇嘛对那个士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  “早晚都是死,为什么要等?”那个兵说。  他的话还未说完,喇嘛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坠落下来,落地时竟是盘腿而坐,原来他已经进入禅定,神识脱离而圆寂了。  喇嘛为什么瞬间坐化呢?  原来,据佛经记载,杀阿罗汉者要堕入无间地狱,这位喇嘛悲悯要杀他的小兵,为免小兵造下恶业,
期刊
据说,崇拜强者是人类的天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发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则以“更高、更快、更强”为主旨,西人对“Power”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老子这位中国智者是如何看待强大的呢?  且看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啥样的?  前面老子曾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诉说道的难以言表。在这里他
期刊
白玉蟾,南宋人,道家内丹派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琼子,今海南省琼山县人。自幼聪敏过人,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后因任侠杀人,县衙下令缉捕,白玉蟾连夜逃出琼州,改装道士,亡命于福建武夷山一带,他对仕途生活憧憬破灭了,潜心研究道教的理论。  据其传所记,白玉蟾天资聪慧,善于学习,历游华中、东、南道教名山,“独往还于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山,蓬头
期刊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我看来,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青山如黛,绿草如茵,“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春雨绵绵,湖水碧绿,“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风和日丽,鸟语花香,“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些古诗词描绘的春色,美则美矣,但终归是太抽象了。与抽象的文字相比,我更喜欢欣赏绘画,尤其是古画,它能带给我直观的具体的美感,让我沉静和欣悦。明代画家陆治的《三峰春色图》与清代画家吴历的《湖天春
期刊
《曹雪芹画传》购于2004年,一版一印,已收藏十年。  《画传》乃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与画家赵华川合作而成。周汝昌平生为曹雪芹五次撰传,然而给雪芹写一个传记,用画面表现为一部画传,是先生多年的心愿。这本《画传》创意别具一格,令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小书采用连环画的方式,图片与文字结合,上为画,下为文,二者结合,增强了故事性,通俗易懂。画面底色为浅浅的淡黄,一缕温婉的气息在书页间流动;文字为竖排,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