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血管最好的人群学养生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wz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眼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很难相信,竟是心血管病,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全国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病!但哪里人的血管最好?据专家调查发现,五台山僧人、贵州苗寨人和福建畲(shē)族人的血管健康状况最佳,应该能给我们不少启发。
  五台山僧人:蔬菜和豆制品吃得多
  五台山僧人们的血管弹性非常棒。他们的总胆固醇浓度几乎都在4mmol/l左右,这表示他们的血管非常健康。一般城里30多岁的人都是5-6mmol/l左右,即便血管里有斑块,也不容易发生脱落。
  僧人们的斋饭主要以蔬菜和豆制品为主,油盐放得很少。蔬菜中有很多抗氧化物质,可以保证血管内皮功能,尽管饭量大点,也没有出现能量堆积。
  僧人们生活规律,清心寡欲、运动量大,以及五台山优美的环境,都是城里人无法比的。常年素食对血管确实有非常不错的保护效果,但因长期素食,僧人体内普遍缺乏动物蛋白营养,专家不提倡普通人彻底戒肉,建议少吃肉多吃蔬果。
  贵州苗寨人:生活简单没有压力
  贵州苗寨人高血压患病率不低,但血管弹性与五台山的僧人相差无几。因为当地人爱吃咸,一查血压,高压有的高达160-200 mmHg,但他们一点不适的症状都没有。他们的血流速度非常好,血管弹性也很好,斑块依附的血管壁很结实。
  他们基本上只吃自产的蔬菜,有些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仍然下地里干农活,每天作息非常规律。早晨5点多起床,晚上8点左右就睡觉。在村里过了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就去过几次县城。
  苗寨人生活的地方山高坡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于交通仍不方便,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每天都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生活非常简单,没有城里人的紧张压力。寨子周围山头茂密的原生态山林,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天然的氧吧,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他们的寿星不断增多,苗寨人的长寿也得益于此。
  福建畲族人:黑米饭清畅血管
  畲族人口不多,全国仅有60万左右,主要聚居在福建省内,大多居住在山区。畲族人血管内除了老年人有少量斑块外,年轻人几乎查不到,脉搏波速度比城里人平均水平低,血管弹性较好。
  他们饮食上普遍偏清淡,比如招待客人的面条,就是清水汤加酱油、香油和青菜,很少有加荤菜卤的。平时吃蔬菜水果较多。他们当地特色小吃是畲族黑米饭,用糯米加上当地专用来染黑糯米的一种野生植物乌饭树叶熬制而成。
  这种黑米饭能消耗体内的油脂、清畅血管。研究显示乌饭树汁含有槲皮素、花青苷、黄酮、天然黑色素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有调节血液循环、贫血衰弱等效果。
  畲族人还爱喝茶,当地人饭前饭后都爱喝红茶,茶叶对血管的好处非常多,畲族人也得益于此。
其他文献
在武夷山五夫镇“兴贤书院”门额上,有“洙泗心源”四个砖雕汉字画面。洙泗是孔孟故乡的两条河流,“洙泗心源”即指代朱子理学与孔孟之道一脉相承。武夷山风景区朱熹纪念馆馆联如是题到:“接伊洛之渊源,开海滨之邹鲁。”  五夫镇政府大院内,处处是高耸的樟树、蓊郁的竹林、带着小鸡觅食的母鸡,它有一种与生命、与土地贴得很近的亲切感。几棵大樟树已有850年的历史了,其中就有一棵是朱熹亲手种植的。朱熹是武夷之子,垂暮
期刊
还记得吗?在四十一回来到大观园的那个老妇人——刘姥姥。我想在一个富贵人家养尊处优的老太太贾母碰到一个从乡下来的比较贫穷的老太太,其实她们生命中有许多不同的互换。有人觉得刘姥姥跑到贾家来大吃大喝,然后走的时候还能带走多少多少的东西,好像是刘姥姥得到了多少的好处,可是《红楼梦》一直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生,所有的好都是在互换的,贾母在富贵当中看不到的人性,她会在刘姥姥身上看到。贾母和刘姥姥一见面的时候,贾母
期刊
最早指出“马太效应”  老子的政治思想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对贪得无厌的统治者的憎恨。  如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老百姓之所以忍饥挨饿,就是由于统治者收的苛捐杂税太多。  老子更进一步尖锐地批判腐败的统治者,痛斥他们是强盗头子:“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芋,非道也哉。”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大道平平坦坦,但是君王
期刊
宋人熊禾写过:“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此句将孔子(夫子)和朱熹(文公)并举,把朱熹理学思想推崇到了千载圣贤的地位。这样一个坐在神坛高大上的朱熹总令人感觉高不可攀,亲近不起来,和我们在诗里读到的他很不相若。  记忆里,朱熹写下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充满了闲雅怡情,即便是课本里写着那花团锦簇的春天亦被他赋予了深刻哲理,我们读来感受到的首先还是
期刊
编者按:《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他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
期刊
武夷山,钟灵毓秀,两宋时期,武夷山地区汇集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流碰撞,使得武夷山声名远播,意蕴非凡,更因白玉蟾在此,全真道南宗蓬勃发展,辐射四方,理学大儒朱熹亦在此发展、成熟,声名日重,武夷山又被称之为“道南理窟”。  朱熹与白玉蟾二人,一个是儒学大家,一个是道学大家,又同一时代,同在武夷山,自然惺惺相惜,少不了交集。  在南怀瑾所著的《中国道教史略》中有一笔提及二人,在书中“白玉蟾与朱熹”的标题
期刊
武夷群山,或巍巍伟岸,或柔柔妩媚。山山之力度,山山之风骨,各领风骚。自古道高山好水,水傍山流。武夷山水琴瑟和鸣,诠释的是天长地久。千百年来,清清澈澈的水一步一缠绕,氤氤氲氲的山一转一回眸,望穿石壁,望穿秋水,相环相错,相依相守。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情更可人。难怪有人感叹,原来山水也如情人,如名曲,可以让人销魂铄骨。只因“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武夷
期刊
最近庙里的早餐多了一份粽子,我看了看日子,知道快到端阳了。  这个时节,桐花落了,梅子未熟,桃叶郁郁,山色青青。想起去岁端午,恰好是在读白玉蟾祖师的文集,读到一首《端阳》诗。诗中有这么几句:“桐花入鬓彩系臂,家家御疫折桃枝。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昌蒲斟绿醑。美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从中可以一窥当时的物候风俗,桐花还没有落尽,老百姓要折桃枝祛病除邪,此外还有办宴席、包粽子、饮酒等,看得出人们
期刊
我们通常说的“三国”,一半在东汉末,一半在魏晋间,即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之时。在魏晋时段里,曹魏立国看起来有45年(220—265),实际上在249年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家族就掌控了朝廷大权,犹如当年曹操操控着东汉建安政权一样,直到265年腊月建立西晋。  司马家族掌控曹魏政权的开山是司马懿。《晋书·宣帝纪》传论称赞司马懿说:“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这句话是说,司马懿善于掩
期刊
一、将苑奇书  明代编的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录,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  《将苑》最早见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题作《诸葛亮将苑》,又称《武侯将苑》或《心书》《新书》《武侯心书》《武侯新书》等。《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  及至清代,姚际恒的 《古今伪书考》和大学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