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有意思”,长成“有意义”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犯难:是让学生作文追求“有意思”,还是主张“有意义”?“有意义”的作文要求学生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把作文当作与自己精神世界对话的过程;“有意思”的作文也许天马行空,但体现了“我手写我心”,更符合其天性。“有意思”和“有意义”这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能不能兼顾呢?如果让儿童文学作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他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吧!
  梅子涵,一个专门为儿童写故事的作家,一个写出来的故事让读者忍俊不禁的“老顽童”。为孩子,为家长,为老师,为许许多多儿童文学爱好者,他不知疲惫地忙碌着——讲述阅读,讲述故事,讲述文学的美妙和绚丽……
  如果让他来教孩子写作文,他是提倡有意思,还是主张有意义呢?姑且不去追究梅子涵的答案是什么,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点启发。
  一次笔者带学生去参加梅子涵的读书签售会,孩子们高举着小手,激动地问着稀奇古怪的问题。梅子涵静静地听着,习惯性地将头微微仰起,然后和颜悦色地回答。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梅子涵对孩子们说:“孩子们,童年时你们要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学书。在你的脑海里‘种植童话’,把非常奇异的想象、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脑海里。”
  如果说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己的书籍就是种植“童话”,那么童年多写一些属于自己的“鸟兽虫鱼”是不是可以算是种植“有意思”?或许有人要质疑:孩子看来“有意思”的东西大多是漫无边际的想象,想象又是每个孩子的本能,哪还需要“种植”?
  其实,有多少教师在孩子兴致勃勃地写着“有意思”的作文时,举着“选点要有意义”的“告示牌”,拿着“故事要合情合理”的“通行证”,告诉他们不可以“胡言乱语”地絮絮叨叨,不可以“天马行空”地不着边际,也不可以“异想天开”地随意驰骋!于是,在教师用心良苦的“精雕细琢”下,“有意义”的作文开始诞生,“有意思”的语言变得畏畏缩缩,千篇一律。
  三年级作文刚起步时,一提到写作同学们就抓耳挠腮。在他们的概念里,“有意义”的作文得“以小见大”,得“平中见奇”,所以一听写作就畏缩手缩脚,不敢下笔。笔者却“反其道而行”,让孩子们每天用三言两语记下“有意思”的事情。“今天我家的狗脱毛了。”“妈妈刚烫了卷发,很难伺候。”“爸爸的呼噜声断断续续,忽远忽近。”过了一段时间后,笔者请同学们拿起照相机给“有意思”的事情配点“有意思”的照片。有些孩子坚持着,有些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笔者也不干涉,一切全随他们的意愿,因为如果要给“有意思”的事情“上纲上线”,再“有意思”的事也会变得“没意思”。
  一个学期后,再到写作文时,笔者发现皱着眉“挤牙膏”的少了,写着写着情不自禁“扑哧一笑”的多了;像“狗尾巴草”一样短短一段的少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的多了;追着笔者问作文过关情况的少了,同笔者聊家长里短的多了。原来,让同学们多写“有意思”的事情,日久天长“有意思”也会变得“有意义”。在这期间同學们的习作渐渐远离了迟钝、枯燥、没有诗意,因为觉得“有意思”,写作不再是同学们的负担,他们的脑海里也因此轻盈地飞出奇异的念头,笔下因此自由地长出美妙的文字。
  一个平时非常畏惧写作文的孩子曾灵动地写下这样的语言:“没有游戏的课间,就像没有馅儿的豆沙包!”第一次读到这样“有意思”的比喻笔者感觉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细细想来又觉得这样的比喻非常“有意义”——没有馅儿的豆沙包索然无味,没有游戏的课间也同样毫无趣味。
  亲爱的老师们,别害怕学生会在“有意思”的天地里迷失方向!我们要坚信,种植“有意思”虽不会马上显现其成效,但只要我们去做了,终有一天“有意思”会长成“有意义”,渗进他们的生命,摇曳出绚丽多姿的语言之花!就像美国19世纪伟大诗人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那首诗里写的那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小学仁皇校区】
其他文献
春季高考是时代发展之所需  设立春季高考旨在打破高考独木桥,建立高考双车道,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能上大学,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難的问题,同时也有力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考试政策变化引人注目  春季高考考试科目和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专业技能230分,总分值为750分。  专业技能考试由具备相应专业优势和考试组织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或本科院校作为主
期刊
因去年11月份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入了刑,今年的高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近年来,接连爆发的高考作弊案,不但严重损害高考的权威与公信力,也伤害基本的社会公平。但是,作弊入刑、人防加技防的高考防患举措,能否真正消除高考作弊还有待觀察。  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是按考生的一次高考分数从高到低结合志愿录取,哪怕学生的平时成绩很差,可高考这次考试考出很高的分数,教育考试部门在投档、学校在
期刊
兴的联想重在心理感觉的微妙照应,使这种感觉变得确定和具体。《诗经》里有很多表现感觉的常见的兴句取象:  一、与青春繁盛之感照应的兴句取象(以花类居多)  如《周南·桃夭》《召南·何彼秾矣》都是以花的浓烈鲜艳兴起新娘盛年宜嫁的美好之感;《摽有梅》以梅之渐落兴起女子盛年将过的急迫感;《卫风·氓》中的“桑之沃若”及《小雅·隰桑》中婀娜的桑叶都令人联想到如嫩桑般鲜美的青春。《陈风·泽陂》中由青蒲与荷花兴起
期刊
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仍是令无数师生头疼的大难题:学生对写作没兴趣,教师找不到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方式。如何走出低效枯燥的作文教学困境呢?蘇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只有因地制宜创设符合农村作文教学的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激发起他们作文的灵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我想写”的念头。那么,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
期刊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大多比较优越。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小部分家庭由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致贫,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牵动了着全社会的心。随着单亲儿童、留守儿童的增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迫切需要我们基层学生资助工作者去帮助。因此,我们每一个基层学生资助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润物
期刊
摘要:当前,师生矛盾激化,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而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例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首先要冷静、巧妙处理矛盾。其次要给孩子陈述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的理由,消除彼此的误会。最后,教师还应讲究批评的艺术,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有效地解决师生间各种矛盾,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师生矛盾;巧妙化解;构
期刊
如何处理小学语文课文,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钻研的问题。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是解读课文的常规思路,这一思路有利于训练学生识字、连句、写话的能力,有利于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落实。当然,课文还有其他的处理办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立体式”读教材可以读出课文新滋味。  读法一:读生活  【课文链接】课文里叙写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民族小学》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愉快学习的生活场景;《
期刊
校园文学的发展促使我们思考校园文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方向、素质、方法等。人才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校园文学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向,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文学人才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伟大任务。  培养爱好文学、执着文学的校园人才需要宽松良好的人文环境,它包括校园的内部环境和社会的外部环境。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我们的智慧、个性都是环境的产物,个人能否成材,人生
期刊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是从上课开始的,而是从解读文本开始的。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原始起点,极为重要,文本解读得深刻,巧妙,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教学。  既然解读文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解读文本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清思路,以读解读  解读文本最基礎的是理清思路,所以我们教师应多读、熟读、细读,在读中感悟理解、消化吸收。  解读文本我们一般要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期刊
2016年9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会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