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14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个词特别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教育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倾听 理解 表达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现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就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格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实践,更加适应社会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应重点从倾听、理解、表达能力的训练去下功夫,花心思。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的低段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倾听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
首先,我们可以创造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的场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活动组织应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常规,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倾听。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班级常规是我们每天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只有懂得遵守集体纪律,遵守必要规定,才能保证在倾听时也懂得专心致志,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再次,多运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手段。多鼓励,少批评,让倾听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果倾听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那么,理解能力就是通向能够表达的纽带。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呢?
(一)、引导想象和联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例如:教学《七颗钻石》,在课尾我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托尔斯泰在写作这篇童话故事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我们一起跟他合作一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这篇童话故事更生动、更形象、更感人。这种拓展训练,不仅使学生在原文的主题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打破了思维定势,而且又无异于一次口头作文,可谓一石三鸟。
(二)、精心设疑,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探索问题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学生中的疑,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抓住教材中的疑点,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的“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应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就是表达。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首先要重视课堂上的训练,训练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指导学生如何说。其次应该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我们学校里的小天鹅舞台,半日活动等就是良好的平台。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與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而活动课的过程,又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它能够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于是我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半日活动课,以此为主阵地,开展能力测查展示: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秀秀我自己”、“手抄报比赛”、 “名人故事会”、“演讲会”、 “赛诗会”、“我是小记者”等活动课。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
书面表达的培养学生首先要积累,广泛阅读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如文章如何立意,积累素材,理清写作顺序、结构,好词好句的运用,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最后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评价不能草草了事。
参考文献:
[1]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李作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4)
[2]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高文燕.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05)
[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胡晓燕. 语文知识. 2016(20)
关键词:倾听 理解 表达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现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就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格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实践,更加适应社会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应重点从倾听、理解、表达能力的训练去下功夫,花心思。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的低段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倾听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
首先,我们可以创造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的场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活动组织应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常规,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倾听。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班级常规是我们每天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只有懂得遵守集体纪律,遵守必要规定,才能保证在倾听时也懂得专心致志,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再次,多运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手段。多鼓励,少批评,让倾听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果倾听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那么,理解能力就是通向能够表达的纽带。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呢?
(一)、引导想象和联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例如:教学《七颗钻石》,在课尾我设计这样一个练习:托尔斯泰在写作这篇童话故事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我们一起跟他合作一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这篇童话故事更生动、更形象、更感人。这种拓展训练,不仅使学生在原文的主题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打破了思维定势,而且又无异于一次口头作文,可谓一石三鸟。
(二)、精心设疑,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探索问题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学生中的疑,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抓住教材中的疑点,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的“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应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就是表达。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首先要重视课堂上的训练,训练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指导学生如何说。其次应该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我们学校里的小天鹅舞台,半日活动等就是良好的平台。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與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而活动课的过程,又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它能够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于是我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半日活动课,以此为主阵地,开展能力测查展示: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秀秀我自己”、“手抄报比赛”、 “名人故事会”、“演讲会”、 “赛诗会”、“我是小记者”等活动课。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
书面表达的培养学生首先要积累,广泛阅读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如文章如何立意,积累素材,理清写作顺序、结构,好词好句的运用,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最后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评价不能草草了事。
参考文献:
[1]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李作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4)
[2]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高文燕.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05)
[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 胡晓燕. 语文知识.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