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百年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租界”,曾经是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跳板,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至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0余年里,租界遍布中国各大、中城市。它是帝国主义者设立在旧中国的国中之“国”。租界里面的一切,中国政府是无权干涉的。那么,租界到底是怎样设立起来的呢?其实,一开头,也还没有什么条约的规定。是侵略者们利用瞒天过海的手法,收买当时满清政府封建官僚——愚昧无知、盲目崇洋,腐朽透顶和见利忘义,在蝇头小利面前就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一些民族败类,而逐步形成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二年,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在夏季的一个星期天,邀请上海道台赴宴,酒足饭饱之余,还送给他几件黄金首饰,然后两人共同驱车到黄浦江边游览风景。巴富尔指着一片荒地——上面倒满垃圾,臭气薰天。说是既然你们大清朝廷允准我大英帝国在上海建立领事馆,就请贵道台租给我们这点儿荒地,作为建造领事馆之用。上海道吃了人家的,也拿了人家的,此时是手软嘴也软,心想反正这荒地闲着也是白闲着,又不是自己的私产,何况人家也说是“租”,何必为一件小事得罪“洋人”呢?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就口头同意了。两人当即划定地皮130亩。有了道台的口头同意,英国人马上就紧锣密鼓地动工兴建领事馆。到1845年英国领事馆建成,又向道台提出:当年口说无凭,日后贵道台高升了,别人来了,怕出现事端,应该立个章程才是。生米已经成了熟饭,还有什么办法呢?于是上海道与英人订立了第一个“上海租地章程”。到1846年,英国人又提出许多英国商人要兴办洋行,修建仓库,这点儿地皮不够用,请求扩大。还是这个道台,还是用原来的办法,将地皮扩大到了1080亩,并且修改了租地章程。粗看起来,这个章程似乎只是一些事务性的规定,并没有取消中国在出租土地上的主权。规定英国人在该地区内可以向中国的土地所有者以私人契约租得土地。但是英国人实际上却巧妙地玩弄了一些手法,使它成为日后“租界”的奠基石,并且一步步地使它殖民地化和合法化。它首先规定:外商租地建房后,可以停租或转租给别人,而原来的业主不得任意停租。这样,外国人实际上享有永久的租地权,而中国业主只能听从外国人的摆布了。把“宾”和“主”的位置彻底翻了个儿。又规定:租地租屋的英商应花钱参与造桥修路、树立路灯、和修建排水、给水等市政建设,这正事实上为英国人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国法权以外的“独立王国”制造“合法依据”:“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出钱建起来的,你们中国政府根本无权过问这里的一切事务。”章程还规定:其他国家的商人,愿在英国承租的界址内租地建房和赁屋居住,积存货物者,首先要向英国领事馆申请,得到允许后方为有效。这就是说:在英国租地内英国领事具有最高权力,而把主权的所有者——中国抛在一边。有了“上海租地章程”之后,英领事召集在租地内的外商开会,宣布成立英领事领导下的“道路码头委员会”,向他们抽税、筹款,办理道路和码头的修建事务。外国人公开在中国境内成立市政机关,就从此开始。甚至以后上海的市政建设,都完全要按英国人的模式去搞。到1848年,英国领事又乘上海道台换人之机,混水摸鱼,把租地扩充到2800亩。
  美国人原来是住在英租界里。1848年美国牧师文惠康也采用与英国人差不多的办法,在英租界北面的虹口地区建立教堂,并把这一地区划为美国租地。法国人不甘人后,于1849年向清廷提出:“外国人在上海要利益均等,不能厚此薄彼。”软弱无能的清廷只好把英租界以南的一块500亩的土地划为法租界。5年后,这一伙强盗又串通一气,向上海道台提出修改“上海租地章程”的要求。于是乎,对章程又作了修改和补充,把“租地”正式改为“租界”,使之更符合于殖民地化和独立化的要求。到1863年,美国租界扩大到近8000亩,法租界也扩大到1200多亩。也就在这一年,美国和英国两国的租界合并,成立了所谓的公共租界。与此同时,《中英南京条约》和《中英天津条约》规定的所有的通商口岸,也都依例划定了租界。几年之内,外国租界遍布中国国内的几十个大、中城市,如同一个人身上长满了疥疮。
  上海的公共租界在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成立了一个以英国为首的外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机构——工部局。这实际是一个政权机构,它不受中国政府的制约。它可以独立办理警务、税务、财务、法院等一切事务,甚至还发行货币。
  本来在“上海租地章程”中规定:租地内不准中国人居住。但他们后来发现这样做,是等于作茧自缚。没有中国人,谁来当“奴才”?没有中国人,你剥削谁去?修改章程时,这些“洋菩萨”发了慈悲:“欢迎中国人住到租界里来!”不过规定:租界里的中国人,只能听从外国人的管理,中国政府无权干涉。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中华民族被人奴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租界”离我们也越来越遥远了。但“租界”,这个耻辱的字眼,是永远都不能忘却的。
  
  (责任编辑 孙开颜)
其他文献
营销是商业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很多成功者靠的就是高超的营销手段。日本有一位叫松本清的生意人,他头脑灵活,极富创新精神,曾因为开办“马上办服务中心”而在日本名噪一时。这里谈一谈他经营“创意药局”所展示出的独创性。  松本清开了一家与普通药店并无两样的药局,取名为“创意药局”。这个药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经营上,头脑精点子多的松本清,经常在“创意药局”搞创意经销。  “快来买哟,200日元的膏药
期刊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旧时,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极为讲究,了解这些称谓对我们大有好处。这些称谓的主要用词大致有这么一些:  一、令。这是对他人亲属称谓的敬词。如称他人的父亲为令尊、令严,母亲为令堂、令慈,妻子为令正,哥哥、弟弟为令兄、令弟,儿子、女儿为令郎、令爱。但“令”前不能再加“你或您”字,在别人面前谈及自己的亲属,千万不能加“令”字。  二、家。在他人面前称自己的长辈亲属,一般用“家”字。如家父、
期刊
近看电视剧《三毛流浪记》,其中有一集讲到三毛与清末苏州名医叶天士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味。  一天,有个中年男子得了打呃不止的怪疾,请叶天士诊治。叶天士问过病情后,突然脸色一变,冲上前,一把揪住病人的衣服,大声斥责该病人,说是看见他偷了别人钱包。这位病人大惊失色,满脸通红声辩自己没有偷窃。一番争执后,病人的打呃止住了。叶天士见病人已经痊愈,这才不慌不忙道出玄机。原来,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打呃是胃气逆乱
期刊
史进前。山西定襄县人,1917年生,1935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谢澄光。福建龙岩人,1932年生,现为中国书协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菲律宾中华书法家学会学术顾问。    方国兴。1946年生于江西南城,现为江西省博物馆副研究员、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中山书画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期刊
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四月的一天,“亲政”之后的光绪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臣下,可是这一天的召见,却在一个前来谢恩的“新官”身上发现了问题。  这个人便是刚刚被任命为四川盐茶道的玉铭。这天,他很早就来到殿外准备向皇上谢恩,当听到传唤后,便径趋入殿,跪下谢恩,极其虔诚。光绪帝望着伏在地上的谢恩者,问道:“你一向在哪个衙门当差”。玉铭不假思索,直截了当地答道:“奴才一向就在广隆”。光绪帝大感诧
期刊
清廷开海设关    清初,清廷为了围剿占据台湾的郑成功集团,对沿海人民采取了残酷的“迁界”和“禁海”措施。所谓的“迁界”,即限令直隶(河北)沿海南下到广东沿海一带居民一律迁入距海岸线30—50里的地方居住;所谓的“禁海”,即严令不许船舶下海经商,有时连捕鱼也不允许。这两道命令重复颁布多次,并对违令者杀无赦。在给郑氏集团造成经济困难的同时,也给沿海商民极大的摧残,使对外海上贸易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期刊
不久前,美国收藏家协会正式授予罗伯特·哈格“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职业陨石收藏家”的荣誉。这位40岁的美国人还获得全美个体商会给的相类似头衔。哈格之事在世界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这里将他一些鲜为人知而又生动有趣的秘闻轶事,略作介绍。    一道耀眼的奇光异弧    哈格同陨石的不解之缘,始于他9岁那年一个如诗如画之夜。那夜,父子俩舒适地躺在墨西哥湾柔软的海边沙滩上,聆听着海浪醉人的有节奏的冲岸声。  突
期刊
我国历代朝廷对科举考试的试题是严格保密的,对徇私舞弊的查处也是十分严厉的,轻则撤职查办,重则处以极刑。  清朝雍正年间,进士出身的俞鸿图,博学多才,办事认真,政绩显著,但由于平时喜欢在同僚面前显露自己才气,恃才欺人,得罪了一些官员,又缺乏巴结拍马之术,因此直至48岁,才进入四品官阶行列。他有一个贤慧的妻子,夫妻和睦相处,不料在他49岁时,妻子不幸病故,使其陷入孤单凄凉的境地。  夫人逝去半年,俞鸿
期刊
明柱上的楹联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明柱上,有一副与众不同、名闻遐迩的楹联,上联:与国咸休安冨尊荣公府第。其中“富”字少点;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里“章”字“通天”。此联缘何写成如此这般?它出自何人之手?  相传此联出清朝学者纪晓岚之手。  纪昀把“富”字写成“冨”,是极赞孔府“富贵无顶”。孔府自明朝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下诏在阙里重建府第,“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以来,孔子
期刊
民族英雄史可法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他得知北京城被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崇祯自杀,便在南京拥立福王,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这时的南明小王朝已岌岌可危,而朝政又被奸相马世英把持,排挤史可法令其外出督师扬州。史可法一到扬州即重新部署四镇兵力,加强战备,坚决拒绝清王多尔衮的诱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四月,当时的清豫亲王多铎率重兵将扬州团团围困,而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