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文学中季节感和景物观的探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小但很发达的国家,日本独特的风景和变换分明的四季,让日本人对于大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这种环境下,日本人形成了敏感和细腻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也恰好能将自然景观中的美感进行良好的阐述。日本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季节感和景物观,这种情感在大多体现在日本的文学中,也让日本的文学变得独具特色,变成了日本的一个代名词。本文从日本文学中季节感和景物观主要形成的原因来进行阐述,探讨有关于日本文学中季节感和景物观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日本文学;季节感;景物观
  前言
  日本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国土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类似于一个岛,日本的四季变化特征也十分的明显,致使日本人对于季节颇为敏感,对大自然有一种深深的敬意之情。在大自然的影响作用下,日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甚至日本对于大自然的细腻刻画,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在很多日本文学作品中,作家都喜欢将自然与作品联系起来,季节感成为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正是这些元素让日本的文学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季节感和景物观已经变成了日本文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少了对大自然的刻画日本文学将黯然失色。
  一、日本文学中季节感和景物观形成的原因
  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的主要形成原因,其实是日本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四面环水,并且日本国内有很多的山脉与许多的湖泊交相辉映,形成绝美的景色,日本的四季变化较为明显,每一个季节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美丽风景,也正是如此每一年日本都会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本地参观,日本的每一个景点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然而,日本有很多的活火山和地震带,所以日本的气候也并不稳定,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中,日本人也就形成了一种敏感而易变的性格,但也是这种不稳定的环境形成了日本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日本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种强烈的敬畏之心,而日本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十分的和谐,因此日本人在文学创作中,也十分喜欢将景物融入其中,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运用自然万物来比喻人。日本的樱花举世闻名,在日本的文学中,很多人常用樱花来比喻一个人的潇洒不羁,喜欢用松树来表达一个人坚韧的品质,这只是一些平常容易见到的景物,通过表面就可以理解。但四季的变化无常,也形成了日本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加上一些生活上的各种因素,日本人的内心常常比较伤感,所以日本人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一个国家的文学,是国家文化的表现,文学通过或浅显或深刻的言语和文字来表达一种现实,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学不仅能反应现实,也能反应一种文化。日本作家喜欢将季节感融入作品,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宣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景物其实都是作家的一种情感的表达,或是面对大自然的有感而发。
  二、日本文学中季节感和景物观的具体表现
  日本的大多数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会融入大自然的景觀,而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利用大自然的景物来表现季节感和景物观。大自然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宝库,日本作家要想创作出更好更新的作品,其关键就是如何将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到作品中,大自然会给予无数的灵感。日本的著名作品《万叶集》,就是大自然创作灵感的表现,这个作品中描绘了日本和歌中的一些对大自然的感想,完美的体现了季节感和景物观。日本的很多作家喜欢用较为委婉的方式去表达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不会将自己情感很直白的表达出来,因此大自然的景物就成为了作家的情感载体,利用相关的景物姿态,进行情感表达。这种容情于景的方式,不仅让情感得到表达,也让美景更为突出。
  在日本的《源氏物语》作品中,作者将大自然的变化无常,繁荣衰败与现实相互连接,把大自然的一些景物与大众的情感特征融合,将大众对一年四季的不同感想进行完美的衔接,让作品的精神得到很好的体现。指这个作品中,大自然的景物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不仅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潜在的心理特征,也为整个作品奠定了一种基调。四季的变换营造了作品中必须的氛围,而人与自然的相互结合,更是让作品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该作品所需要的是一个较为凄美的环境,而通过对季节变换刻画完美的呈现出这一氛围。而这部作品比称之为日本的《红楼梦》,可见其意义非凡。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最擅长刻画人的内心世界,也深刻的反映出了季节感和景物观。比如他的著名作品《雪国》,通过多次参观雪村的情景,描绘了大自然雪景的多种风格,体现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美感,从而体现了人物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季节感和景物观的展现,通过许多的方面进行展现,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标题,也可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景物。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在他的文字中,不管利用哪种方式,都能通过季节感和景物观来深刻的体现人物的情感。
  结论
  通过对日本文学中的季节感和景物观的分析不难看出,许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将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作品中,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风景有关。季节感和景物观的体现,也是作家刻画人物情感的表现,大自然的景物是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之处。将大自然融入作品,也成了日本文学的发展关键。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小,资源也不丰富,但是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从其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就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学作品充满这丰富的大自然气息,使得日本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得到体现,彰显了日本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任艳慧.对日本文学中的季节感和景物观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03):134-136.
  [2]连正.日本文学中的季节感与景物观[J].好家长,2016 (08):256.
  作者简介:王露(1985年7月),性别:女,民族:汉族,江西省南昌市,学历:研究生学历,职称:讲师,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单位邮编:330099,研究方向:日语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花鸟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花鸟画家以他们辛勤的艺术劳动,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创作了无数的艺术珍宝。当代,面对转型和重构的局面,对工笔花鸟画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林若熹教授,他以丰富的笔调,特有的绘画风貌,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不落前人的使工笔花鸟画大放异彩,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林若熹;工笔花鸟画;特征  林若熹立足于传统文化,潜心艺术,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其
期刊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托尔斯泰  摘要:“继承前人的传统”与“发扬自己的特色”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能“继承前人的传统”,又能“发扬自己的特色”,将二者辩证阐述,才是得《谏逐客书》之精华。如果只“继承前人的传统”,而忽视“发扬自己的特色”,不敢创新,就会固步自封,更不能推陈出新;如果只“发扬自己的特色”,虽然有个性特色,但会成为无源之水,反过来说,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中重视个性化阅读,重视课内外阅读互相促进,注重读写结合,语文课才能收到实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让阅读课真读真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课内外阅读;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提升小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的学习方式,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只有在语文课中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有了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他们一定会学得更好。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初探  一、搭配好合作成员,各司其职  为了合作学习顺利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是当前我国幼儿成长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幼儿园开展绿色教育课程则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使幼儿在心里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纵观我过当前的幼儿园绿色教育现状,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怎样提升幼儿园绿色教育课程效果最大化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室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成了相关的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旨在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論参考,为提升我国幼儿的环保意识水平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
阅读课外书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还特别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塑造良好和健康的人格。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补充,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通过合理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调动起课堂氛围,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堂知识,掌握文学知识技能。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情况的分析,结合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形式,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高效的应用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
期刊
摘要:张爱玲的作品还原了殖民主义统治下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现状,表现出当时整体的政治形态与社会形态。文章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外国人物形象,探索在中国历史特定时期里中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历程,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挖掘其背后真正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外国人物;人物形象;西方文化  张爱玲作为二十世纪红极一时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一直以来被广泛关注。与同时期作家作品相比较,张爱玲笔下的那
期刊
摘要:中原民居建筑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累积沉淀的重要文化内容,而影响文化形成的因素同样是由自然与人文两方面个共同构成的,对于中原民居建筑文化而言,不论是建筑文化本身还是衍生出的文化精神特质都是值得当下艺术设计教育不断学习与应用并继续传承下去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探究中原民居建筑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  关键词:中原民居建筑文化;艺术设计;教育;传承  引言:  建筑是文化、审美
期刊
摘要:“艺术终结”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探讨十分火热的一个问题。自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以来,到丹托的进一步阐释,都没有明确的提出艺术将会彻底的终止或者是消失的问题,但的确向人们揭示了艺术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就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来看,现代艺术的创新意味着对以往艺术的颠覆,而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也使“艺术”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相信只要人类没有终结,历史没有终结,那么艺术就不会终结。  关键词:当代;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