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字书法之美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y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循着书法发展的长河,关注其发展时,我们看到了这个伟大民族所具有的伟大精神,因而凝练出书法艺术的伟大书法精神。这个民族以其特有的灵性创造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创造了特有的书法艺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正是深厚博大的书法精神,构成书法这一奇妙的艺术之美。集音乐、舞蹈、绘画、武术精神于一身,却不是音乐、舞蹈和绘画、武术,集具象、抽象的形、质、意、理于一炉,却是高于具象,别于抽象。中国书法之所以宏富、深邃,永不衰竭,主要因为它一产生便从宇宙自然和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使捍卫者尽情欣赏它的绝妙,并不断完善和丰富,给它赋予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中国书法精神和艺术之美不足以用有限的语言和简短的论述所表达,它的精神之美,促进书法家用最完美的形式服务于时代;它也有超然于物外的情怀,让你尽力摆脱世俗的干扰,在它独有的天地里净化你的心灵;它可以以其实践,让你领悟生命运动的奥妙;它可以作为最自由的境域,让你敞开心扉抒发你的激情,倾诉衷肠;它可以作为最神圣的一面镜子,照射你的灵魂,使你知道从哪里“修炼”自己;它讲求功力,不尚浮华,最喜欢坚韧与求是;它可以磨炼你的意志,提高人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国书法精神境界和它的艺术之美。
  一、古拙雄浑之美
  上古时期崇尚力量型的美感,在书法史上即以丰碑巨额之大与商鼎周器之重作为标志,体现书法艺术的雄浑之美。雄浑的书风需要雄浑的文化背景。高如寻丈的碑版和风蚀雨注的摩崖书风,因材质和自然环境所限,注重雄强取势和整体感觉。而对我们后人来说,笔画结构的开张和气势雄浑让人领略到它与周围环境构成一种和谐之美的宏阔之感。这种深沉博大、力鼎千钧的沉雄气象历经沧桑,会沿袭至今,让后世叹为观止。
  当然,未必个人的书风就不具有这种风格,被后人称其浑穆气象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伟大即在于此。当然和秦碣汉碑、商鼎、周彝对照,他以个人之力不免显得太软弱且太理性,但是他的“颜楷”却是冲破这种非理性一统天下而彰显雄浑的一个有力典型,他以极大的气魄和胆略准确把握了书法艺术的雄浑之美,结体的宽博、运笔的沉稳,笔画的厚重以及墨色的淋漓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尽管唐代楷书名家辈出,却在雄浑之气上都无人能企及他的高度,当然其他楷书名家却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风格。另外,在这方面有明显个性的还有“大字鼻祖”泰山金刚经、魏碑始平公、杨大眼造像以及伊秉绶的古隶等。因受其影响在当今书坛以及一些展赛中追求雄浑之气的书法家已是不乏其人,且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二、秀逸婉约之美
  书法艺术雄浑美也不是唯一的美,当然与它构成鲜明对比的是秀逸婉约之美。对秀逸美的界定,它可以隽秀、雅逸、恬静、灵巧、妩媚、婉约和绚丽......当然这些美的规格和尺度并不等同,虽然它们都足以构成雄浑的对立面。
  被后世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当属秀逸一路,它以完美的结构,精熟的运笔,飘逸的点画和合理的布局,把汉字的美书几乎写到了极致,并达到一个高不可攀的境地,因此,二王书风历代相传,而且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大家。
  与雄浑相对,人们熟知的赵孟頫书风亦为秀逸一路的典型,颜书尚筋骨而雄强,赵书取流利而飘逸;颜书求线条浑厚劲挺的张力,赵书显笔画洒脱圆浑的柔美。后人对赵孟頫的字褒贬不一,当属个人之所好,其实赵孟頫略带行草笔意的行楷有别人难以逾越的一种逸气。而他精熟的小楷和行书秀逸而有骨,颇有拂拂仙气,他的书风给我们提出极有研究价值的新课题,这种启示在后人的书作中也时有体现。
  显然,秀逸之美仍然是一种美的体现,不管是雄浑粗犷的还是秀丽婉约的,都会在审美王国中找到它的一席之地,书法的秀逸之美所体现出来的成熟和彰显的艺术特色,正是书法艺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现代人社会生活里所追求的一种时尚。
  三、险绝遒劲之美
  远古社会,由于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生产力低下等多种原因和条件所致,一开始人们能把字写得整齐、均匀、横平竖直已是最高水平的标志,如果从艺术角度而言,那么馆阁体式的千篇一律应该是理想境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字的演进与书法的发展,人们的书写从平正为宗逐渐走向险劲为尚,从低层次的追求秩序走向高层次的追求变化,它标志着从书法的一般美走向特殊美(个性美)的飞跃。较为明显的如魏碑,从字的结构和点画取势以及书写中高低错位、方起斜行,奇险劲健特别明显,与隶书的扁平成列和唐楷的平正为行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同时还有魏碑书风所谓的刀砍斧劈、遒劲刚健的特点之所在。
  宽泛而言,真、行、草、隶、篆等多种书体,在一定程度上多样化的书写表现中,也体现出险绝劲健之美,结构错落、中宫收紧、四周开张,使线条的组织具有一种视觉冲击的张力,与平稳相比更显其力度,更能感觉到线条运动的冲击趋势在无限延伸,故而“险”必然与“劲”携手,唯“险”之绝才会“劲”之至。
  四、文静典雅之美
  把险绝遒劲之美比作植物中能抵御严寒及凛冽之气的苍松,把古拙雄浑之美比作不畏冰霜傲雪绽放的红梅,则文静典雅之美当可拟为馨香溢远、飘然若仙的蕙兰,近观清雅,远闻溢香。但它又不同于秀逸婉约之美和潇洒隽秀之美,秀逸偏于外表的美,是一种柔性基调,潇洒是重在风度的展现,颇有一种翩翩神采,文静典雅则有异于此,它既不重外表的漂亮与否,也不嗜于风流倜傥的绰约表现。它是内在的,亦是静态的。因此,它很可能貌不惊人,也没有大起大落和强烈的运动感,正是在这个比较点之下,我们以它作为险绝遒劲之美的对立面而论之。
  董其昌的行书、楷书堪称文静典雅之美的典型,他的笔墨挥洒中没有强烈的动态,以温文为优,以静雅取胜,颇有一种优游典雅之态,与劲健潇洒之美拉开了距离,故他与米芾虽无渊源关系,但毕竟大异其趣,他的结构也不完全以外貌华丽和内敛略胜一筹。然而文静典雅的书风并不完全不注重书法的运动感,正相反,它是把这种动的感觉从表面的形式显露引向深层的内涵,它的运动是在呼应顾扮揖让之间,以一种文静的、欲纵故擒的方式完成的。正因如此,我们在古帖或展厅,书斋或集市中欣赏文静典雅之作,常常被一种不屑外显的静穆之气所感染,把欣赏者的思绪引向一种宁静优雅、柔和舒缓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陶醉其中。
  五、爽利灵动之美
  用笔的个性特征代表了作品的风格特征。在书法中,用笔的方法和多变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如果把用笔的藏头护尾,中锋侧锋兼施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则在不同的场合下,它大致可分为隐与显两种类型,隐型用笔尽量削弱顿挫中侧的扩张程度,追求内在、含蓄的风格,显型用笔则尽量强化顿挫中侧的原有动作,使它更为清晰化、明朗化、节奏化。当然,在隐与显的用笔中,含蓄内敛和灵动多变也随之体现于笔画之中,隐而不滞,显而不滑,爽利灵动尽显其中。
  爽利灵动和沉雄稳健是相对的,在各体书写的体现中也不尽相同,就对远古的甲骨文而言,其线质在刀刻中则需稳健中求多变,在书写中则需通过笔锋见刀锋;在篆隶雄浑圆润的笔画中力求隐与显、快与慢、藏与露、干与湿、提与按等多种变化的把控;在楷书中除了注重结体的严谨外,更要加强用笔的隐与显、动与静,使规整的楷书富有生机和灵动多变的感觉;至于行草书中则更能体现酣畅淋漓、抑扬顿挫,将书写者的性情尽显笔端。
  我们熟知的初唐书法家褚遂良,继承隋代书风,受虞世南、欧阳询影响,但又有自家独特的面貌。其风格绰约遒美,宽博疏朗,灵动多变,信手为之意趣天成。留于后世的《倪宽赞》圆润爽利、浑穆正大;备受历代书家推崇的《雁塔圣教序》文词优美、结构开张、用笔灵巧、遒美劲健,成就了书法史上一大批有识之士;《阴符经》则取其草意而追求放浪不羁、飘逸求韵之险绝,体现了作者博大宏阔的胸襟和无所顾忌的洒脱情怀。自唐以来,褚遂良堪称爽利劲挺、笔致柔美、标新灵动的唐楷书风独特个性的杰出代表。特别在当今书坛上,更是独树标杆,成为一面永不退色的鲜艳旗帜。
  由于中国书法精神所蕴藉的博大精深、气象万千而无所不在、无处不显,仅用简短的文字和语言无法将美表述到尽善尽美,以上几点的确难以阐述明了所赞其意,总给人有“写干天际云间水,尚觉笔底意难休”的无尽之感……
其他文献
本文采酒后代驾,就是指由一名专业司机代替驾驶,将饮酒者连人带车送至约定地点。酒后代驾的类型有三种:第一,代驾公司;第二,酒店;第三,个人。本文以第三类主体提供的代驾服务为研究对
姜宸英《行书诗轴》,纯学古法,董其昌、文徵明的意味更浓郁一些。康熙十八(1679年)年间姜宸英在北京,虽未被推荐入翰林,但擅书之名已为世所传。其书风并不一味摹仿董书,这件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与创新。当前,中央倡导,媒体自觉,融合势头强劲,但总体上看,整合的深度、广度、速度还不够。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媒体深度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挂牌,负面清单开始了在中国外商投资准入领域的正式适用。负面清单准入模式是国际高标准、高开放度的市场准入模式,经过在中国几年的发展
当事人不同的诉讼主张和事实陈述是诉讼产生的缘由,诉讼的目的在于确认法律事实,解决纠纷,恢复社会秩序。事实的确认和法律的适用是诉讼目的实现必要活动,反映在审判中则是法官自
大学生村官驻村政策是国家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基层的组织能力建设和新农村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自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至今的两年间,大学生村官驻村政策对村庄的
本刊讯2008年12月29日至30日,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在省委党校隆重召开。30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与出席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
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如今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公认,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而文化软实力的落脚点之一便是公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我国农民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