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打闹歌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Ut真仡佬族的“打闹歌”,在形式上有其特定的程序,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充满着低沉而忧伤的情感色彩,表达了一个长期受压迫的民族深藏于心底的忧伤,反映了仡佬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传达了仡佬民族在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智慧。
  关键词:道真仡佬族 打闹歌 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79-82
  
  “打闹歌”是黔北民歌中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歌谣,在薅秧锄草时所唱,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黔北沿习已久,产生的时间已不可考。但从歌唱的内容来看,应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过去在农忙时节,大户人家请人帮工,为了提高耕作效率,请歌师到地里唱打闹歌,安排和督促农民干活,同时也用于鼓舞劳动干劲。解放初期,土地下户,一些土地多的农民,相互换工,集中劳力,轮流耕耘,也请歌师到地里唱“打闹歌”。人民公社时期,唱打闹歌的场景也随处可见。但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农民出外打工,这一流传已久的民间文化形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空谷绝响。然而,作为一种民俗事象的“打闹”消失了,而所演唱的歌谣仍在被人传唱,并深留于民众记忆之中。它所包涵的活动内容、仪式、文化内涵等,仍可以在歌谣中寻觅得以证实。
  
  一
  
  “打闹歌”是由两名歌师背锣挂鼓,边打边唱。歌师的劳动量为以一换二,即用两个劳动力换取一个歌师,可见歌师在劳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忙活于田间地头,运用鼓点和锣声的舒疾缓快来安排部署、调节劳动节奏,同时用诙谐风趣的唱白来鼓舞劳动情绪,让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取愉悦感,从而提高劳动效益。“打闹歌”内容非常丰富,天地日月、历史掌故、人情事态、劳动情景都属编唱内容。一个好的歌师,在十来天甚至一个月连续的劳动中,所唱内容是不重复的,其思维之敏捷、记忆力之惊人、生活积累之丰富,令人匪夷所思。其中,薅秧锄草的人们有时也参与到打闹歌中来,在与歌师的问答中边劳动边歌唱,气氛热烈,渲染出一片和谐、欢愉的生活图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黔北道真仡佬族“打闹歌”,与黔北其他民族的打闹歌谣又有所不同。首先表现在形式上有其特定的程序:在打闹之前先是排歌场,由两位歌师边唱边组织歌队,让各队排成一定的队形,以利于劳动。排好歌场后,歌师拜五方,即拜东南西北中五方神圣,然后插五方旗,之后才“顿腔”、开声。开声的第一段必须唱给天,神,向天神表明自己要劳动干活,请求天神不要下雨;唱灶神,希望主人家把饭煮熟不能煮生;唱把界神,打闹时不要打到别人的地界上;唱土地神,看哪些地方该挖、该动,哪些地方不能挖、动;锁龙王,希望打闹时天不要下雨,把龙王锁住,让他睡觉,不管人间的事;最后“封噬口”,即不能在打闹时乱说、吵打,干活要规矩等等,然后才正式开始打闹。开始打闹后,人们可以机动灵活地唱歌,见什么唱什么(当地人称为“见子打子”),随机应变。打闹之后要歇闹。歇闹是在太阳一杆高时(约下午两三点钟)。也有固定的程序,先说号头,大意是说,做了半天的工该休息一会了,然后歇闹。半小时左右,又开始说号头,边说边唱,连歌夹号,委婉的表达了做工人的心理愿望;时间长了,肚子饿了,希望喝点水<吃点饭。然后唱烟歌、酒歌、茶歌等,主要唱烟酒茶的根生和种类,对每一样事物的产生进行追问,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午饭后,继续干活。一般唱“颂(送)太阳”。内容丰富,曲调活泼,多为山歌儿、“扯谎歌”等充满生活情趣的歌谣。太阳快要下山了,就要收工,如果仍在劳动,就唱一些高腔,表明天色已晚,应该收工了;或者唱一些苦情歌,侧面表明一天的劳苦困顿,该休息了。调子很多,有慢号、高腔、哑聋号、思难号、丫合号、白马号等70余个,曲调也十分丰富,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旋律自由舒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从“打闹歌”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到,“打闹歌”的存在是与仡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命运分不开的。体现在劳动方式上,仡佬族的生产劳动是富有组织的集体劳动方式;体现在宗教信仰上,对神的敬仰是与对生活的敬仰密不可分的;体现在民族情感上,在“插旗”、“把界”中表达的是对土地界限长久的记忆和对土地界限永久性的渴求,表现出一个不断被挤压、丧失自己土地的民族对和平共处的向往;体现在曲调上,调式大多属于子调式,充满着低沉而忧伤的情感色彩,表达了一个长期受压迫的民族深藏于心底的忧伤;体现在歌词上,其叙事说理状物更是百姓生活世界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歌舞的参加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奇妙的和谐,人们按照一样的法则和一样的拍子动作。在歌舞的热潮中,人们都混合成为一个仿佛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发而动作的整体,并且完全统一在社会态度之下,于是歌舞活动获得了一种统一社会感应力的文化功能。社会的一致性就是这样完成的,民族群体的聚合与认同亦因之得以实现。”
  
  二
  
  “歌因事而发”。“打闹歌”是人们从事较为繁重的劳动时所唱的歌谣。从功能上看,是为营造劳动气氛、消减疲劳困乏而唱的歌。但它与同为劳动歌谣的号子不一样。劳动号子大多短促有力,旋律高亢;而“打闹歌”的旋律则优美动听,热情活泼。伴随劳动所唱的歌,内容并非一定郡是劳动。从歌词的内容上看,“打闹歌”的内容与仡佬族的民间生活密不可分,是人民大众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身所经历、心所感动而创作演唱的歌曲。大多是“见子打子”(见啥唱啥),没有特别的主题,也没有曲意奉迎,毫无隐讳顾忌。直接抒发情感,并充满着幽默诙谐。如开场白:“我来得早来得早,来在路上耽搁了,闯到一个懒大嫂,背上背把茅丝草,我就问她那里去?她去那边薅打闹草,打闹草喽!”开场后,可以随意唱各种歌,唱盘歌,唱历史,唱人物,对唱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各种形式的歌唱中,表达了多彩的民俗、民间生活。
  盘歌是以唱歌的形式盘问对方一些事物,涉及面广。诸如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变化,山川草木的起源,动植物的种类及其特性与作用,庄稼生长过程及种植的季节等等,对日常知识、自然现象进行追问。在你盘我答之中,表达了仡佬民族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如:“什么出来高又高?什么结在半中腰?什么出来连盖打?什么出来棒棒敲”?“高粱出来高又高,包谷结在半中腰,豆子出来连盖打,芝麻出来棒棒敲”?通过盘歌将生活知识代代传承。当然,盘歌中也有许多夸张的手法、虚构的内容,歌手盘答中要随机应变,问得不准确或答复不对,都要引起大家的议论和嘲笑。因此,盘歌不仅是仡佬族教育子孙的形象教材,更多地表现了仡佬族人的生存智慧。
  咏唱历史,传说和英雄人物的歌谣,大多带有一定的叙事性,内容包括神灵、祖先、历史、传说、故事等内容。但每一内容并非如历史记载般的清楚明了,而是只记述了事件本身,对其发生、发展、结局等过程,大多略而不述。如:“一字下来一条枪,关爷要打古城墙。关爷打到城墙内,击鼓三通斩蔡阳。二字下来二条龙,二郎老祖显神通,手提金箍银钻子,七星大将锁孽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咏唱,更多地反映了仡佬民族的生活道德观和历史道德观。正如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说的:“原始人在时时刻刻被生存的困难和与自然 斗争的困难所迫害着。为战胜这些困难,他们一再用激情而奋振的调子唱出关于劳动和劳动英雄的颂歌。”
  情歌本是仡佬族青年男女传统的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近代仡佬族的婚姻大多变为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准则,很少对歌定情。但并没有停止对爱情的追求,因为爱情永远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因此,仡佬族的情歌,大多是结婚后的男子对唱,很少有女子对唱,而且多是在大庭广众唱。因此,这类歌谣又被人们称之为“风流歌”。“风流歌”大胆的倾述了对异性的追求和向往,大胆直率、风趣诙谐,真正地体现了“打闹”的特色,给人以欢愉和美的享受,它是农民在紧张劳累工作中的调节剂。虽然部分歌词中涉及“性”的内容,但它充分显示出人们埋藏在心底的情欲及其蓬勃的生命力,且并非什么场合都唱。因此,情歌更多地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类共有的美好情感。
  人们边唱着各种歌谣边劳动,唱得兴起时,就开始“比雄”,即比哪个的歌唱得好,哪个唱的歌多。“你的山歌没我的山歌多,我的山歌几箩箩。箩箩下面有个眼,你唱的歌没有我漏得多。”“你的山歌没有我的多,我的山歌有牛毛多。我唱了三年零六个月,才唱完一只牛耳朵。”热火朝天的山歌“比雄”,将劳动与歌唱诗意地结合起来,让人们忘却了劳动的辛苦,使沉重的劳动变成了一种田园的狂欢,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
  总之,“打闹歌”的内容,反映了仡佬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仡佬民族在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智慧,包含了仡佬人民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民俗审美特征,再现了仡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
  
  三
  
  “打闹歌”是由歌手敲锣打鼓说说唱唱为干活人助兴鼓劲的一种说唱艺术。在表达形式上,有较为整齐的句式,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参差不齐的长短句式等。节奏自由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曲调流畅上口。唱法有道白、慢板、快板、散板、平腔、高腔等。正如《中国民歌》所言,“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逐渐培养了人对于节奏和音调的特殊感觉”。“号”的朗诵性比较强,无恒常节奏,主要用来“起事”或转折、收尾,有紧号、慢号、二慢号、上钱号、花号、连歌夹号等。有一人独唱、一人领唱众人和及二人对唱等多种形式,或轻松欢快,或借事言情,或高亢粗犷,或旋律舒展。总之,情感的表达质朴、大胆,内容充满现实生活气息。从劳动时间看,“打闹歌”在早晨开工之时是唱齐田号(有说板、唱号,唱号有快慢松散之分),早饭后唱催闹号;“晌午”后唱花花闹;晚饭前唱放闹号。在说唱过程中,锣鼓穿插其中帮衬,人声与器乐交相辉映,从而形成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劳动场面。
  “打闹歌”的形式特点,大致有四:
  1、说号头,是打闹之前的开场白。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说白,一种是连歌夹号。连歌夹号就是前白后唱,或前唱后白。说号是由闹师自由掌握的。如:“人行天地间,二洞八神仙,心中做好事,念佛上西天!念佛上西天!”(白)最后一句一般都要重复强调。“栀子花儿香,粘在屋檐上,一股花风起,吹得满屋香。”(唱)号头通常都是由掌鼓的闹师说,内容多是调侃提精神的。说完号头,锣鼓响起,边唱打闹歌边开始劳动。
  2、“打闹歌”在歌词上有许多衬词,如“四川下来就一条江(嘛依),锣鼓叮(呐)铛(啰)锣鼓叮(呐)铛(嘛),姊妹(矣)二人(呐)去(矣)烧香(埋),厚脸栽婆娘(哟依哟呵)”。语气助词的使用,使歌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有的地方,甚至整个句子都是语气助词,如:“哟嗬依哟嗬喂哟嗬喂”唱起来悠扬动听,自由而又富有山野风味,使歌词跃动着鲜活的生命的活力。闻一多先生曾说:“原始人最初因情感的激荡而发出有如‘啊’、‘哦’或‘呜呼’、‘噫嘻’一类的声音,那便是音乐的萌芽,也是孕而未化的语言。声音可以拉得很长,在声调上也有相当的变化,所以是音乐的萌芽。那不是一个词句,甚至不是一个字,然而代表一种颇复杂的含义,所以是孕而未化的语言。”这种语言强化了歌的音乐感染力,对歌曲感情的表达,旋律的发展,节奏的变化,音乐形象的丰富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打闹歌”的内容并非固定,它是打闹师根据田间劳动情况而自由发挥的。为了有效地指挥和鼓动众人干活,他常常是根据情况的变化来调整和改变歌词内容,以唱代说指挥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有褒有贬。但大多用比喻、暗示、拟人等修辞手法,指东道西,把现实中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象联系起来,组成特定的、人们都能明白的曲调,绕山绕水地表达主题。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谐谑、讽刺、批评、鼓励等巧妙地融为一体,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表现出打闹师高超的说话艺术。也有的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调节气氛而唱。
  4、结构严谨,程序分明,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都与民间礼俗紧密相连。
  
  四
  
  “打闹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魅力在于他所传达的民族文化精神,他表现了仡佬人民在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生产、生活的历程,表达了仡佬民族所具有的内在的强烈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
  1、“打闹歌”为苦难深重的仡佬民族营造了精神栖息的家园。“打闹歌”是仡佬族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他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与劳动融为一体,让劳动成为一首美妙的歌,给劳动抹上一层迷人的色彩,表达了其真挚感情和美好愿望。作为仡佬民族情感的象征物,它与民族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成为民族情怀的寓所。
  2、“打闹歌”是民族认同其文化身份的凭证。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通常是通过民间歌谣的记叙而得以传承,特别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更需要我们从其民间传唱中对其历史文化进行追溯。L·A·怀特在《文化科学——^、和文明的研究》中说“人类和文化的历史,在于语词当中”,“清晰的言语意味着观念的交流;观念交流意味着保存传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也说:“历史是口头或书面的回忆”,从“打闹歌”对界神的祭祀中,我们可以看到,仡佬族的“打闹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应该是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土地所有制;同时,其中一系列的祭祀,还可以看出仡佬民族由来已久的泛神的宗教信仰。对天地各种神灵都顶礼膜拜,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认同的根本。而仡佬族在其熟悉的农耕方式中,一代代地强化着这一民族记忆。
  (三)“打闹歌”所传递的是仡佬族始终不变的生命意识的民族精神。“打闹歌”以其生机蓬勃、丰富饱满的形态,传递的是仡佬民族生命意识中的自由精神,是与民族情感命运紧紧相连的天籁之音。它由安排干活为目的,到以表达感情为核心,让生命的活力在其中得以极大的张扬。而歌词中所采用的方言俗语,正是表达了仡佬民族的生命状态;浅显、通俗、易懂的歌词,借景抒情、由景写情、比兴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仡佬民族生命里的基因显现。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命的和谐的形象写照,是民族理想的诗意存在。
  总之,“打闹歌”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既是现实的,又是十分久远的,具有某种原始文化的内涵。它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经验,传承了仡佬民族内在的文化精神。每个民族都是独特的存在,当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又丧失了自己的语言的时候,我们只能从他们留存的一些文化事像中去聆听他们的声音。而今,虽然传统的打闹已不复存在,但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民风民俗,大都具有顽强的适应能力和再生能力,我们希望,并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研究,让这种声音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责任编辑 何 萍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以“地理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来解析地理环境对贵州人人格特质的影响。  关键词:历史 贵州人 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3)01-90-95  《地理环境影响着该地域民族的气质与个性的理论,在中国早就已流行,“地灵人杰”四字就有很深的意涵。二十世纪初叶,梁启超先生将这种史论以形象生动的例证来解释不同地域人类的性格特
期刊
内容提要:班纳迪克?安德森认为所谓庞大的很多國家,实际上只不过是通过想象构成的一个共同体,并不具有实质國家的意义;杜赞奇说,我们不要用现代的民族國家的概念来讨论历史问题,要把历史从民族國家里救出来;施坚雅而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改变了将中國作为整体来研究的方式,改变了政治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研究;日本、韩國强调亚洲史、东亚史,弱化中國与中國史,认为中國不是一个“历史单位”;1996年以后“新清史”诞生,形
期刊
内容提要:力之教授《与中古文献考说》是二部逻辑严密、材料翔实的论文集,三十二篇论文分别在《楚辞》和中古文献领域构建起完整的研究体系。全书始终站在“以古还古”的立场上,在历史语境中考察问题。该书特点大要有三,曰:探共性,辨众说,溯源头。  关键词:《楚辞》 引文 文献学 力之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3-12-14    流水无痕,历史却留下了不知
期刊
内容提要:明末作家孙钟龄的传奇作品《东郭记》取《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敷衍成篇,在嬉笑怒骂中刻画了群“丑”形象,寄寓作者对世态炎凉敏锐的内心感知以及深切的悲凉之情。本文以戏剧冲突为中心,从戏剧冲突的内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从中感悟作品深刻的意义内涵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东郭记 戏剧冲突 讽刺喜剧 丑形象  中图分类号:I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
期刊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美、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无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辛亥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时近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追述了丁文诚公与诤友薛子季怀的君子之交,以及他们是如何相对“于千里之外者,其用心庸得己乎”这段史料。“贤人进,则民生遂”,正如黎庶昌所言:“观文诚两次特荐,非获季怀之助,知季怀之深,而能若是乎?”另从阎敬铭的翘首企盼之情中,也可见一斑……  关键词:阎敬铭 丁宝桢 薛福保 薛福成 黎庶昌 王闿运  中图分类号:K2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
期刊
内容提要:清代诗人郑珍的《母教录》是在其母永诀之时摹其母生前之音容笑貌记之。其文立意殊俗,虽自然平实,却生动真切,娓娓道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至情至理,语语珠玉,真实感人。细细品来,一位勤俭仁厚,聪慧贤德,爱子至深,教子有方的贤母形象鲜明地伫立于读者心目,生动地体现出母贤子孝的深刻道理。  关键词:郑珍 母教 母贤 子孝 至情 至理 真切 感人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内容提要:在同时具有最真实的理性色彩与最大的文学重创弯曲度的历史题材小说领域。鲁迅与森鸥外由于写作目的不同而体现出了社会批评意义上的差距,对现实的关怀、干涉程度与方法的不同也导致了文学风格上的差异。鲁迅始终坚持古为令用的立场,《故事新编》的风格较为统一。对史实的取舍与作家的虚构都服务于批判的主题;森鸥外则基于摆脱现实的目的而选择历史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其模糊的历史现导致了作品外部风格甚至内在主题上的
期刊
内容提要:洪亮吉十四岁学习写作八股文,开始科名之争。在科举之路上跌打滚爬了三十多年,四十五岁成进士,两年后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十八岁奉命视学贵州。从其考生、考官、学政的经历可以管窥乾嘉年间科场实况,这对于研究乾嘉年间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认知价值,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士子心态与社会风气。  关键词:洪亮吉 洪亮吉集 科举 考生 考官 学政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
期刊
内容提要:黄曾樾是“同光体”诗论家陈衍高足,留学攻工科,却醉心古典诗作,近年发现其《慈竹居诗稿》,抒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事与心声。充满爱国激情和关切民瘼的情愫。诗如其人。  关键词:黄曾樾 诗集 爱国忧民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4-92-96    (一)    2008年夏,闽中先贤黄曾樾四公子黄骝兄从北京寄赠复印的《慈竹居诗稿》上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