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如何优胜劣汰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周一早上,亚马逊新入职的员工都会列队参加动员会,动员会的目的是帮他们尽快进入亚马逊单一的工作模式。
  一名员工回忆说,动员会上会告诉他们忘记在之前的工作中所沾染的“不良习惯”。另一位员工说,当他们在马不停蹄的工作节奏里“碰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翻过墙去”。
  要成为最棒的亚马逊人,他们必须遵循领导力14大原则,那些原则刻在薄板卡片上。
  在几天后的测试中,获得高分的员工能赢得一个虚拟奖励:“我很独特”—“独特”是亚马逊对于打破职场规范者的褒奖。
  亚马逊鼓励员工在会议上推翻他人的想法,鼓励员工加班加点(邮件会在后半夜发来,紧接着还会有短信过来催问为什么不回邮件),坚持“高到离谱”的标准。
  内部电话簿上也讲了如何向他人的上司秘密投诉。员工说这经常被用来背后捅刀。(这种机制还给员工提供了投诉的模板,比如:“我注意到他工作缺乏弹性,总公开抱怨鸡毛蒜皮的事儿。”)
  很多周一入职的新员工也许几年后就不见踪影了。这个公司里的赢家员工梦想着创新能触动全球2.5亿客户的心,同时也能因亚马逊股价的上升而积累一小笔财富。而输家要么自己辞职,要么是在年度员工筛选中被炒掉。
  一些遭遇过癌症、流产和其他意外情况的员工称,对于他们的评估并不公平,他们是被挤出公司的,并没有给予一定的时间来自我休整。
  亚马逊试过用无人机送货,也试过卫生间一键式安装厕纸,它还在进行一项鲜有人知的试验:如何向白领员工施压,重新划定可接受的边界。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现在仍是公司的老板,这家公司反对很多流行的管理方式,对于这些陈腔滥调,其他公司最起码在口头上还应付一下,而贝索斯却设计了一个体系,这个很多员工称之为“复杂机器”的系统,用来推动员工完成贝索斯不断扩张的雄心壮志。
  


  >> 亚马逊员工参加公司在西雅图世纪互联体育场举行的野餐。
  “这是一家真正努力去做一些具有创新性、开创性的大事情,但那些都很难,”亚马逊的高级雇员苏珊·哈克(Susan Harker),“当你的目标是月球时,工作真的很具挑战性。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根本行不通。”
  博·奥尔森(Bo Olson)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图书营销的岗位上干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说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便是办公室中的哭泣。其他员工也描述过这样的画面。
  “会议室的门外,总会看到掩面啜泣的成年员工,”他说,“几乎每一个我合作过的人,我都见过他们在自己的办公桌旁哭泣过。”
  亚马逊之所以变得愈发强大,部分得益于其对员工“压榨”的能力。今年7月,它超过了沃尔玛,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零售商,市值达到了2500亿美元。
  亚马逊内部的办公室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谜团。
  公司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即便最底层的员工也要签署一份超长的保密协议。
  然而,超过100名现今和从前的亚马逊人—领导团队的成员、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零售专家和那些从Kindle项目到物流运输的工程师—描述了他们如何尝试将职场中的惩罚措施和他们所谓的激动人心的能量融为一体。
  “很多在那里工作过的人都感到了这种张力:那是最伟大的地方,我却痛恨在那里工作。”《亚马逊的方式》(The Amazon Way)一书的作者约翰·罗斯曼(John Rossman)表示。
  公司的老员工常说,亚马逊的智慧就在于它发掘了员工自己努力的潜能。“做一个优秀的亚马逊人,就是把自己变成亚马逊机器人(Amabot)。”一名员工造了一个新词Amabot,意思是员工会成为这个体系的一部分。
  这一过程开始于亚马逊的招聘团队每年的招聘工作,每年HR需要挑选上千个岗位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还要经历“标准提高者”“明星员工”“兼职面试人”的额外筛选,这样才能保证留用者是最优秀的。
  亚马逊留住新员工的方式包括:若他们在任职不到一年离职,要求他们偿付签约奖励的一部分;若在入职后两年内离职,则要偿付高额的重置费。
  很多当了爸爸的人表示,他们离开或者考虑辞职的原因是,来自上司和同事的压力让他们和家庭聚少离多。
  不管是留下的,还是离开的,大家都认为有人离职并不代表这个体系的失败,这恰恰说明了这样一个合理的结论:大量招聘的新员工帮助亚马逊这架大机器运转,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最忠诚的亚马逊人。
  一些面临大量招新的公司也许会收敛一下自己的野心或者让语气变软一些。但这不是亚马逊的做派。在最近的一个招聘视频里,一个年轻的女性警告称,“你要么适合这里,要么相反;你要么会热爱这里,要么相反。这里没有中间地带。”
其他文献
C=CBNweekly K=Magnus Kagevik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试图用“走出去”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的快速扩张,但《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指出,多数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2012年收购了德国机械巨头的三一集团,2014年的海外销售额却同比减少了近一成。在亚萨合莱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Magnus Kagevik看来,并购后谨慎做出改变,是保证并购成功的关键。过
期刊
“你知道这个菜比平时的菜要贵三倍吗?”毕胜男打掉了罗素伸向碗中的筷子,试图将碗中的菜硬塞进女儿的嘴里,这些菜都是她专门为女儿采购的有机蔬菜。  毕胜男和罗素是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男女主角,这部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在收视率方面优势明显,颇受欢迎。  毕胜男只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一个趋势正在逐渐显现,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意到有机食品,并普遍抱持着友好的态度。  在英敏特发布的报告《有机食品偏好2
期刊
今年夏天,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要在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re)演出《哈姆雷特》,这事儿已经上了全球新闻的头条,演出也是一票难求,人们争相前去捧场。有人不远千里跑去伦敦,就想看看自己崇拜的卷福出演这个莎士比亚作品中最伟大的角色。  虽然我不敢就《哈姆雷特》或者其主演的聪明才智跟别人辨论,但在巴比肯艺术中心今年夏天的安排里,有另一个
期刊
如果说有一本纸质书首印超过200万册,上市一周内又数次加印,这听上去实在不像是这个数字化时代的故事。  但它的确就发生在《设立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身上。这本书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前传,后者是50年前出版的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每年可以为作者哈珀·柯林斯(Harper Lee)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2015年7月14日,在全美90家书店首发的《设立守望者》创下了哈珀·柯林
期刊
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谈过他在里德学院学书法的故事,他说自己并没有想到原本只是想好好学写字,最后会变成Macintosh计算机的文字版式。他认为人要尽量去学习不同的东西,有一天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的“点”会画出一条通向未来的线。  余鹏一直记得这段话,在2014年年底成为Airbnb中国区产品负责人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点已经连成线了。  学计算机专业的余鹏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很清楚
期刊
后知后觉,看人议论才知范玮琪成了热点。微博底下有几万人说她让人失望,也不挑挑日子,重大(阅兵)的日子不表关心不送祝福,只知道晒娃,不就生了两个儿子吗,搞得别人不会生似的。  直接反应当然是蛇精病,群魔乱舞一类的。转念想,是某些组织炒话题吧,谁能这么短时间内聚集这么多条评论呢,范玮琪又不是小鲜肉,又没红到大众心坎里。晒娃的历史也有一阵了,高龄产妇,试管婴儿,老天眷顾,一下收入两枚帅哥,不晒没天理啊,
期刊
梳洗化妆通常是每个女人早上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洁面乳被搓成泡沫拍到脸上,冲洗干净后,再擦上化妆水、乳液和面霜。如果是夏天,出门前15分钟,防晒霜必须涂抹到位。在此基础上,再有选择地擦上BB霜、粉底液,画好眼线,刷好睫毛,抹上唇膏。  但美丽往往是有代价的。许多年来,在所有这些东西抹到用户脸上之前,天竺鼠、白鼠、兔子等动物是各家化妆品公司测试的对象—产品或是其中的化学成分有时涂抹在动物的皮肤上,有时甚
期刊
我的一个非常远的亲戚,在过节的时候向我咨询某种非常特殊的投资。这种投资我虽然不了解细节,但大概知道是风险不小而且收益不高的那类。  我的负面建议并没有影响这个女士的投资热情。她告诉我她一直做这种投资,不是因为这个收益高而是她喜欢,她喜欢就足够了。  不只一个投资者和我这么说过,而且这么说的基本都是女性。我曾经对这些无视理性的人感到非常惊讶,或许她们这么说是为了掩饰自己错误的投资决策?但后来我发现事
期刊
美国劳工统计局(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发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8月失业率为5.1%,这是自2008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我想知道失业率多少是合理的?  —Roman  不妨先来做一个国家间的横向对比,以今年6月为例,美国失业率为5.3%,与其相邻的加拿大为6.8%;东亚的日本和中国香港失业率分别为3.4%和3.2%;欧元区失业率达到11.1%,其中最严重的
期刊
你是那种每月要囤点货,以防世界末日的人?要不要来点宠物兔粮,或只在日本供应的零食Umashi Oasi Cheetos?  那你一定会爱上最近的这场购物狂潮:订购盒子(subscription box)。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爱上这一理念,每一次收货的过程都能带来方便和惊喜。他们收到的货物既便捷亲民,又别具一格。  每个快递盒子的收费通常在10至30美元不等,盒子里的货品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但通常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