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育人功能的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作者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劳动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理论,利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资源,探索其育人机制和实施策略,构建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以班级种植与亲子种植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劳动实践“体验课”、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课”、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整合课”(项目学习)等多种切实可行的课程样式,充分发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劳动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开心农场”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1-0002-02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努力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因此,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学校(以下简称凤凰学校)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辟“开心农场”作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并成立课题组积极探索其育人机制和实施策略,构建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机制
  凤凰学校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并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早期以学生的劳动体验为主,没有清晰的育人目标设定,活动的形式也相对简单,教师对如何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我们进一步厘清劳动实践基地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劳动实践基地是育人的载体和资源。劳动实践活动是发挥其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的目标体现。
  厘清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机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育人目标指向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劳动实践基地的教育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劳动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实践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课程样式
  为更好地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論、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劳动体验课、探究课、整合课(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切实可行的课程样式。
  (一)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劳动体验课
  劳动体验课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为育人目标指向,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一般以班级种植、亲子种植等方式开展活动。班级种植,即以班为单位,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开辟班级种植区,实行分类分耕、自主管理。各班根据不同节气,自主选择种植内容,从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到劳动成果分享,学生全程参与。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做好活动目标预设、过程跟踪,并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必要时还可请专业农技师介入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艰辛,享受劳动乐趣,获得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情感认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懂得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亲子种植,则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般以低年级学生家庭为主,由学生和家长共同拟订种植方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在劳动实践基地亲子种植区定期开展活动,亲子共同参与,实现家校共育,提高育人实效,增进亲子的感情。此外,学校还特别为融合班的学生开辟了专门的实践场地,让特殊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探究课
  探究课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问题解决,重在过程方法体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探究、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为育人目标指向,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一般以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发现和确定问题是活动实施的前提,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习得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获得科学结论必须遵循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如三年级的学生在种植草莓时,发现小部分草莓的叶片出现枯萎的现象,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带着问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持续观察,学生发现叶片枯萎是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先是叶边颜色开始加深,后慢慢萎蔫,直到枯死。茎也会随着叶片的枯萎慢慢变色,最后也会腐烂。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查找资料、讨论分析,总结出:种植过密,加上实践基地处于低洼地,雨后排水不良,造成根系腐烂,产生伤口,病菌大肆侵染,导致发病。学生自主寻找外部资源的帮助并尝试优化策略: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采取用药杀菌、疏通排水、分区灌根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叶片枯萎的问题。
  又如六年级种植小组在种植西瓜时有学生提出“西瓜可以是方形的吗?能不能在西瓜上打上学校的标志呢?”等问题,辅导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集体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开展研究。历时110天的方形西瓜种植实践活动,学生全程参与,从播种育苗、整地移栽、追肥、杀虫、覆地膜、整理枝蔓,到开花授粉、坐瓜、变瓤、订制安装模具、开模具采摘,最终在充满期待中成功种植出带有学校标志的方形西瓜,并进行了校园义卖。他们分享劳动成果,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整合课
  整合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指向,运用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现学科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与积极情感的投入,解决复杂问题,提升核心素养。如“我爱荷花池”项目、“自动浇灌系统”项目、“海绵城市探索”项目、“校园博物”项目、“微型景观”项目等。
  以“海绵城市探索”项目为例。某日,下大雨,学生放学看着雨水从水沟中流走,觉得很浪费,产生可否把雨水重新利用的想法,并找到科学教师一起探讨。带着问题,科学教师带着学生观察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中水循环系统,学生发现基地有泗水收集池,一级过滤格栅栏初淀池、二级过滤砂石过滤、三级过滤人工湿地、四级过滤水草过滤清水池。经过回收过滤的水用于学校景观、绿化及“开心农场”种植浇灌等,实现了中水回收利用,节约用水开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获得对海绵城市的初步认识,并了解了深圳市光明区原来就是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于是学生开始了“海绵城市探索”项目学习。项目组设计问卷,对周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周边居民对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并不了解,于是学生有了开展海绵城市宣传的想法。在学校的帮助下,学生参观考察了深圳城市环境建设公司,了解了整个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和运作,并撰写文案、拍摄素材,制作了普及、宣传海绵城市的视频,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海绵城市。通过项目探索,学生解决了关于城市雨水资源回收利用的疑问,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并呼吁更多人加入建设海绵城市队伍中,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三、发挥劳动实践基地育人功能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需要场地保障。劳动实践基地是基础,没有劳动实践场所,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无从谈起。目前,中小学,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由于土地资源紧缺,校园空间有限,对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及成果的应用有一定的影响。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因学校拆除重建,失去了令人羡慕的“开心农场”,发挥劳动实践基地育人功能的研究,感觉一下失去了支撑。但很快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在临时教学区利用有限的空间,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留“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的元素,开辟了农创园,让劳动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得到延续。同时,新校建设也利用楼顶平台设计楼顶花园、菜园、果园,为后续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预留了空间,也为其他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需要师资保障。教师对劳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不论是知识结构,还是人生阅历,都还不够成熟,教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直接影响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制约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程 晗.如何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0).
  [2]田红宾.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价值[J].启迪与智慧,2017(8).
  [3]生麗波.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7(27).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李 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赵紫屏(1982— ),女,广东汕尾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综合实践学科教学;
  卓伟琼(1981— ),男,广东汕尾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美术、综合实践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写字,也是学做人。汉字以其特有的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人文之美,具有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提升的基础功能,而且汉字书写的过程也具有培养学生性情、态度、审美素养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汉字书写;育人功能;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14-02  引 言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成为现在
期刊
摘 要: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时这种天性能激发孩子无限的创造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对自己的课堂进行雕琢,充分利用好幼儿爱玩的天性和强烈的好奇心,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大胆探索新知,不断接受知识的润泽和滋养。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上,希望对构建更高质量的、学玩结合的幼儿课堂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思考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教师以生活为切入点讲授生物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本文以生物教学实践为例,对初中生物学的生活化教学展开分析,并从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设计生活课堂问题、进行生活实践活动、布置生活课后作业等几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广大生物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英语来说是音标,对于日语来说是五十音,对于我们的母语来说则是拼音。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打好基础。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拼音;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完善期,小学生也应成为法律的学习者和践行者。法律知识专业性强,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抓好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学为例,对小学法治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法治知识;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整本书阅读强调阅读的完整性,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帮助,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经典作品《红楼梦》是语文阅读书目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指引学生有深度、完整系统地完成对《红楼梦》的阅读,教师必须灵活应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  关键词: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目前,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而名著导读课作为其中的重要课型,在整本书阅读课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本文从名著导读课例入手,分析名著导读课的基本步骤和实施建议,从而正视名著导读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68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是学生培养道德情操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动态课堂;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相较于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音乐创编实践教学在音乐课中的比例并不大,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内容的教学。音乐创编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编实践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奏创编;小学音乐;旋律创作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文章作者以《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为评价工具,对广西农村幼儿园学习环境进行初测,测量结果未达到幼儿学习环境最低标准。进而采用行动研究对其语言学习环境进行改善,通过去小学化、增强活动计划性、投放并使用图书、利用活动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和送教下乡等路径进行探索,改善了幼儿语言学习环境,达到了幼儿学习环境最低标准。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语言学习环境;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