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可以这么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之中,与语文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我 们传统的语文教学 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文以载道”。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它的本和源。这也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经常感到不解的地方——学了这么多年语文了,学生竟然越来越不会说话了。
  现代素质教育的推广将语文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大语文教学。它指的是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行合理的整合,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辐射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把语文教学中智力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接爱全面的培养和训练。所以,让语文重新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让语文教学再次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应该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多的启发。当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分析文段,概括段意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应试”。学生为了文章的意义、文章的写法、文字的含义在练习,全然忘记了语文所蕴含的内在的美。这样的语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河流山川感到很漠然。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感悟。
  大自然是美不胜收的。这些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将很难理解。当然,我们读过《桂林山水》,感受过那儿的山那儿的水,我们读过李白、王维的诗篇,感受过山川的秀美和大漠的风光,读过《背影》,体会过父爱的伟大。然而,这些毕竟来源于书本,是在课堂上运用诵读来领略的。虽然这是我们感受语文所必需的手段和路径,但比之于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来这些就显得很苍白无力。我们不妨让我们的学生走向大自然中,去看春天里野花开遍的山坡,去听夏夜里天籁的静谧,去领略秋风秋雨的凄凉,去感叹北国雪原的广袤。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去思考,去体味,才能真切感受得到那种无法通过读书而得到的美感。
  作文课上,我们布置学生写一篇赞美母亲的文章。学生交上来之后有几篇文字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于是我们埋怨学生不会作文,埋怨学生没有亲情。其实错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我们的学生我们教的是怎样抒情怎样议论,怎样布局谋篇。让学生堆砌来的文字会感人吗?我们不妨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告诉学生这一周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母亲。看母亲所做的,听母亲所说的,可以跟母亲交流,可以为母亲做点什么。学生在用真情去观察母亲的同时,那种自然的亲情便会油然而生,这个时候再动笔,他心中有了那么多的素材,还会写不出那份感动吗?
  交给学生感悟生活的方法,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原来生活是这样的美好,生活中的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迎面一个中年的男子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脸上挂满了喜悦的微笑。从这些体味他的内心,学生会想象很多——他今天在工头那儿领到了足额的工资,他今天去县城领回了孩子的大学通知书,他今天在一个老中医那儿得到了一个治好妻子多年疾病的秘方。这是一个学生通过观察写的作文。我表扬了这个学生之后,让学生来这样来理解——看到了这个人的面部表情(语文术语叫神态描写),这个同学就发现了这么多内心的世界,这说明什么——说明神态描写所表现的是人物的内心。然后让学生联系平时学过的课文,举一反三,加以理解。
  二、让课堂联系生活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方面的论证而编选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我们应该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使课堂教学连接生活,让教学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让课堂生活化,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然后通过其生动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课文的内涵。诸如此类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去体验文学作品的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让课堂生活化,可以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文中的含义。很多古诗古文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由于距离我们生活的较远,学生很难理解。
  把生活带入课堂,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活泼而有趣味。因为我们不再是把一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而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课文,在学习中联系生活。由于贴近了学生,走进了学生的心理,这样的课程学生会感到丰富多彩。
  三、让课外充满语文
  因为语文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的课外生活也应该让学生感觉得到语文的无处不在。
  春节时候的对联征集活动就属于这一类型的课外探究方式,每逢寒假,我都要求我的学生以住址为单位组成小组。在年三十那天帮助大人或者自己为家里贴上对联。然后摘录自己家和邻居家的对联,到校后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一本《对联大全》。比之在课堂教师讲的平仄啊对偶啊知识来说,学生更加喜欢自己去探究,去获取新的知识。
  查找错别字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社会上走一走看一看,自己去发现广告啊、标语上的错别字。无形中让学生改掉了写错别字的问题。
  观察人物活动,让学生去留心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然后用各种语文的手法表现这个人物。这不是单纯的作文形式,而是通过观察让学生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搜集俗语、谚语、俚语的活动。在搜集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丰富的表现力,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
  这些都属于课外生活里的语文范畴。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相信,学生会逐步趋发现,去思维,去体验。为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他文献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完成其它体育训练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适时地采用游戏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练习的力度,而且对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都有显著的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形式多样、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
期刊
面对目下材料作文“卷土重来”、席卷天下之势,一些高中语文老师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喜的是对材料作文似曾相识,打过交道,可以说是老对手了;忧的是久不练习,已显得有些生疏了,特别是在当下话题作文之风愈烈,网络小说狂舞的时代,自由、随意的观念已深入一些学生之心,要想要求学生正确立意,之后写出中规中距的文章已显得格外艰难。  故此,对于现在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敏感,静下心来,躬下身子,深入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运用一切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非线性编辑系统则是其中一个强有力的技术装备。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已从传统板卡型(视频采集卡)发展到无卡软编,再发展到目前的CPU+GPu非线性编辑,也就是I/O板卡负责上下载、CPU负责编解码运算、GPU(图形处理器)负责特效合成的新型非编系统。  二、非线性
期刊
教师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是一个不变的故事。千百年前有人歌颂教师,千百年后还有人歌颂教师。对教师的赞颂之词俯拾皆是,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是“成灰泪始干的红烛”、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们周围充斥着教师颂歌,各种漂亮的词汇把教师捧上了天。  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无愧于这些赞誉,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默默中流淌着自己的生命,滋润着脚下的土地,如百
期刊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农村中学的学生美术知识欠缺,社会实践少,美术基础比较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鲜活的、探索性的美术活动中去。  一、现代美术课堂呼唤现代教育技术  美术正在全方位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生活中用美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将越
期刊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应用的交流工具。采用交际化教学法,能显著地促进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然而,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加上师资培训工作的步伐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怎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大纲及新教材的交际性教学原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依据教材安排教学内容  新教材是新大纲规定的交际教学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以往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前面振振有词,孩子们在下面不停地动、不停地说,倾听老师讲课的时间很短;另一方面教师对培养幼儿倾听行为尚未充分重视,影响了幼儿在人际交往时对语言的理解,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对大班幼儿进行培养倾听行为的试验,旨在找
期刊
当前,小学课改工作已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有很多小学将课改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有很多小学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如何推进科学课的有序开展,是关系课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事宜,是众多小学在课改工作中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部署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开展科学课对于很多学校尤其是薄弱小学,由于自身资源条件限制和缺乏先例经验,使这项活动的开展显得异常艰难。因此,探讨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给了我极大的创新空间,我努力地在教学上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 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爱上拼音课。  我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我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
期刊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的是教师,听课的是学生,部分教师仍习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参、一块黑板、一张嘴“满堂灌”,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慢慢失去了灵性,语文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魅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开拓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重点要改变初中语文教师“教法”、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