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致役类动结式事件结构的语义分析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及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英语中含结果谓语的句子的事件结构分析。接着形式化的分析了致役类动结式的两类基本句式,最后试图描写解释动结式中一类典型的歧义句。
  关键词:亚原子语义学 动结式 结构
  
  一 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
  
  事件语义学是形式语义学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理论,它经过了从戴维森分析法到新戴维森分析法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引入了事件论元,从事件的视角来进行语义分析(吴平:2007)。Parsons(1990)的亚原子语义学是新戴维森分析法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按照Parsons的分析方法,一个简单句所对应的语义解释并不是一个基本的独立逻辑式,而是若干命题的联结式。如简单句(1a)、(2a)的逻辑表达式为(1b)和(2b):
  (1a)Brutus stabbed Caesar .
  (1b)( e) [Stabbing (e) & Agent (e, Brutus) & Theme (e, Caesar) & Cul (e)]
  (2a)Mary knows Fred.
  (2b)( e) [Knowing (e) & Experiencer (e, Mary) & Theme (e, Fred) &Hold (e, now) ]
  (1a)是英语中最基本的简单句,它所对应的逻辑表达式(1b)意思是存在一个“行刺”事件,其施事是Brutus,客体是Caesar,并且此事件已完成。(2b)是指至少存在一个“知道”事件,其感受者是Mary,客体是Fred,并且该事件现在持续。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Parsons的亚原子语义学的几个特点。首先,原子命题被进一步分析成若干亚原子命题的合取形式。句子(1a)在戴维森分析法中的表达式为:STAB (BRUTUS, CAESAR),与(1b)进行比较,我们看到只有事件e是谓词的论元,其他论元则是通过合取形式联结在一起。其次,Parsons在逻辑表达式中引入了题元角色的概念。他认为有六种题元角色是最基本的,各自对应着其在主动句中的典型位置:施事对应主语;客体对应直接宾语、系动词的主语;目标对应间接宾语、介词to的宾语;受益者对应间接宾语、介词for的宾语;工具(或行为物)对应介词with的宾语和主语;感受者对应主语。再次,Parsons采用了Bach的分类方法,将句子分为事件句、状态句和过程句。但过程句可以按照事件句的分析方法进行,因而在研究中Parsons将句子分为基本的两大类,即事件和状态(Parsons: 1990)。对于事件句,Parsons采用Cul(e)来表示,Cul是Culmination的缩写,意思是“终结”。状态句则用Hold (s)表示,表示状态的持续。
  Parsons (1990:122)对英语中含有结果谓语的句子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虽然该类句子中的动词本身并不含致使义,但就整句而言,它类似于“致使—成为”句,因为在语义上,它们都包含致使义和成为义。它们的不同在于,含结果谓语的句子有一个形容词附加在句子末尾,告诉我们主体采用了何种方式引发了状态的产生。Parsons将这个形容词称为结果标记(resultative tag)。试比较句子 Agatha flattened the metal. 和Agatha hammered the metal flat. 后者告诉了我们Agatha是如何将金属弄平的。Parsons对后者的分析方法如(3)所示:
  (3)( e) [ Cul (e) & Agent (e, Agatha) & Hammering (e) & Theme (e, metal) & ( e′)[Cul(e′) & Theme (e′, metal) & CAUSE(e, e′) & ( s)[Being-flat (s) & Theme (s, metal) & Hold (s) & BECOME(e′, s)]]]
  此逻辑表达式中的CAUSE和BECOME表示的是带有两个论元的二元谓词,分别意为“致使”和“成为”。
  
  二 对致役类动结式典型句式的事件语义分析
  
  动结式(Verb-Resultative Construction)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种结构,历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由动词带表示结果的补语所组成的句法结构。施春宏(2008)认为,先前学者谈论过的动结式的内部语义关系,概括起来至少存在三种,即致役类动结式(causer-causee VRC),自变类动结式(self-changing VRC)和评述类动结式(theme-comment VRC)。其中,致役类动结式是典型的动结式。我们认为,致役类动结式表达的是一个复合事件,类似于英语中含结果谓语的句子,因为两者都包含有“致使”义和“成为”义,因此Parsons的分析方法可同样应用于致役类动结式。下面我们拟以此典型的动结式为讨论对象,使用亚原子语义学分析法形式化的描写解释动结式的典型句式,希望能帮助更好的解释动结式这种自然语言现象,丰富描写自然语言的逻辑手段。
  致役类动结式最基本的句法表现形式有两类:NP1 + VRC + NP2 和NP + VRC,如(4)、(5)中的两类例句:
  (4)a.张三踢破了皮球。b.我读烦了小说。
  (5)a.孩子哭累了。b.衣服拧干了。
  在例(4)中,“张三踢皮球”导致了“皮球破”状态的发生,“我读小说”引发了“我烦”。但是结果补语的指向有所不同:(4a)中的“破”指向受事“皮球”,而(4b)中的“烦”指向的是施事“我”。同样,例(5)中,虽然NP同在主语位置,但是它们的题元角色却不相同。
  按照如上对亚原子分析法的解释,(4)、(5)所对应的逻辑表达式分别为(6)和(7):
  (6)a. ( e) [ Cul (e) & Agent (e, 张三) & 踢(e) & Theme (e, 皮球) & ( e′)[Cul(e′) & Theme (e′, 皮球) & CAUSE(e, e′) & ( s) [破(s) & Theme (s, 皮球) & Hold (s) & BECOME(e′, s)]]]
  b. ( e) [ Cul (e) & Agent (e, 我) & 读(e) & Theme (e, 小说) & ( e′)[Cul(e′) & Experiencer (e′, 我) & CAUSE(e, e′) & ( s) [烦(s) & Experiencer (s, 我) & Hold (s) & BECOME(e′, s)]]]
  (7)a. ( e) [ Cul (e) & Agent (e, 孩子) & 哭(e) & ( e′)[Cul(e′) & Experiencer (e′, 孩子) & CAUSE(e, e′) & ( s) [累(s) & Experiencer (s, 孩子) & Hold (s) & BECOME(e′, s)]]]
  b. ( e) [ Cul (e) & Theme (e, 衣服) & 拧(e) & ( e′)[Cul(e′) & Theme (e′, 衣服) & CAUSE(e, e′) & ( s) [干(s) & Theme (s, 衣服) & Hold (s) & BECOME(e′, s)]]]
  亚原子语义学的分析方法还可应用于动结式中某些歧义句的刻画,使语义内容更加精确,表现方式更为规范。如(8)对应的逻辑表达式有如(9)所示两种可能:
  (8)宝玉骑累了马。
  (9)a. ( e) [ Cul (e) & Agent (e, 宝玉) & 骑(e) & Theme (e, 马) & ( e′)[Cul(e′) & Experiencer (e′, 宝玉) & CAUSE(e, e′) & ( s) [累(s) & Experiencer (s, 宝玉) & Hold (s) & BECOME(e′, s)]]]
  b. ( e) [ Cul (e) & Agent (e, 宝玉) & 骑(e) & Theme (e, 马) & ( e′)[Cul(e′) & Experiencer (e′, 马) & CAUSE(e, e′) & ( s) [累(s) & Experiencer (s, 马) & Hold (s) & BECOME(e′, s)]]]
  (8)是一个典型的歧义句,它的两种语义解读所表示的都是复合事件。在(9a)中,“宝玉”既是事件e的施事又是事件e′ 和状态s的感受者,“马”是事件e的受事,整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宝玉骑马,并且宝玉累了”。在(9b)中,“宝玉”是事件e的施事,“马”既是事件e的受事,又是事件e′ 和状态s的感受者,此时句子的意思是“宝玉骑马,并且马累了”。以上两种解读中,不管是谁累,总之是“宝玉骑马”的事件导致了“累”的状态。
  由以上具体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件语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很好的分化歧义句,这也为我们处理传统汉语句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Davidson, D. The Logical Form of Action Sentences. In N. Rescher (Ed.) The Logic of Decision and Action.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67:81-120.
  Kearns, K. Semantics. Modern linguistics series, 2000.
  Parsons, T. Events in Semantics of English: A Study in Subatomic Semantic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0.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邵敬敏. 歧义分化方法探讨.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
  6.吴平. 试论事件语义学的研究方法.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7.吴平. 句式语义的形式分析与计算.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平. 评Parsons的亚原子语义学.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9.尤庆学. 汉语歧义研究综述. 汉语学习,2001,4.
其他文献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时期对识字的要求不同,主要表现在识字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但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却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1-2年级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一年级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要求认识400字,其中要求会写100个字。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具有战略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
期刊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素质教育转变。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以适应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的现代化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生物学教学也必须与之同步,在教育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所需的现代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观念、竞争观念、整体观念、创新观念、环保观念及特色观念,以便造就具有良好个性修养、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    一、培养适应观念    为了使我们的青少年学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可谓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影响并促进其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紧抓课程资源,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下面是我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本来就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体现为培养学生
期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
期刊
数学是一门思维学科。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思想方法,就能触类旁通。而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这一基本思想方法。    一、挖掘实现渗透转化思想的教材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
期刊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
期刊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养成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    一、小学生识字的特点    由于识字教学面对的是低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