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简约课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理念简朴
  第一、凡事是越简越好,语文“倡简”实际上要运用裁剪技术,把语文味不浓的或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额外“营养”剪掉,我们的课就会简简单单并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了。
  第二、凡事越实越好:要洗尽铅华,返朴归真。“简”与“实”联姻,要想做到简约,首先我们教师要做到“实”,做到朴实、真实、落实。
  第三、敢于取舍。十全十美的课堂是没有的,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失去更多。我们要学会取舍。要以“效益”为准绳,尽可能留住价值大的,舍弃意义小的知识与环节。
  2.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简明,能指引师生的教与学,能控制教改程序的进行,能协调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能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造成的负担,所以目标简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课堂教学目标要简明,就是要充分集中并糅合。一般一节课目标只要2—3个,有时甚至只要一个,不宜过多,更不能宽泛。过多的、宽泛的教学目标可能会让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要么就是蜻蜓点水,要么就是舍本求末。
  3.教学导入简短
  精彩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设计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导入语。导入语可以单刀直入,可以质疑问难,可以开课点题,可以温故知新。简短精炼的导入语可以恰当而准确地诱导学生愉快地步入新的知识领域,兴致勃勃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状态。而蹩脚的冗长的教学导入只能画蛇添足,白白地浪费时间与精力,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好的导入语应具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做到精彩而简短。
  4.教学环节简易
  语文课的教学环节也要求紧凑,要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但是不能过多过细,否则即使精心安排,看似条理清晰,实则让人感到繁杂、琐屑。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教学环节简化再简化,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这样才能突出重点,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现在教学注重板块式教学,或推崇一课一得,也就是只围绕一个重点去设计几个大环节,这样也是很有好处,只要注意学生能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就行了。
  5.教学内容要简要
  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的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盲目地追求“厚重”,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者教学内容“丰富”了,而学生脑中却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所以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学内容实在不该贪多求全。
  那如何做到“沉繁削尽留清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教材,在备课的时候,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要准确把握、艺术处理、科学补充教材,要从教材所提供的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最具价值的部分,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
  6.教学手段简单
  有位专家说过:“如果一位教师功力深厚,那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同样能上出精彩的课。”此话有一定的道理,许多名师就是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出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教学手段要简单化,一些无为的空洞的“小组合作”,形式主义的“表演”,费时费力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剔除。该用则用,让其真正起“四两拨千斤”之效;不该用则不用,否则,就成为障碍。
  7.教学语言简练
  语言表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炼有力,课堂教学自然就会吸引学生听,吸引学生学,自然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炼、简洁、准确,避免啰嗦、杂乱。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追求课堂的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8.教学评价简洁
  评价手段应简洁,包括评价要点、评价要求、评价方式都要求简洁。
  因为教学评价既要体现语文味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要简洁明了。这样既简洁又有语文味,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肯定很有帮助。
  比如在《致女儿的信》这节公开课中,当一位学生在朗读课文后,老师说:“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在聆听一对父女在促膝谈心。”当一个学生在评论中学生如何对待爱情时,老师说:“如此深刻,现在的你,就好象一个爱情专家在给我们的青春萌动的学生做情感的指引。”
  这里没有空洞泛化的罗嗦评价,而是一语中的地赞赏了学生动情的朗读或独到的见解。这些评价的语言简洁而热烈,像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所以,简洁的评价激励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平时多多揣摩、认真实践。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就是发展学生在阅读的兴趣、情感、性格、爱好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同时鼓励学生在听中思考培养能力,在读中感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在悟中品味,促进精神成长。  一、在“听”中思考,培养能力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倾听”不但是汲取知识的重
期刊
《荔枝》是现代作家肖复兴写的怀念母亲的一篇情景交融的叙事散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孙地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课文的情节比较简单,学生只要通读两遍就能理解大意,但要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理解和思维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几道思考题,让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一对教育者。”的确,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应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教育的结果。而家长会则是家庭、学校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班主任组织好每一次的家长会可以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开出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新型家长会呢?  又要召开家长会了,我可真犯了难。对于农
期刊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至今语文教学都贯彻着“文道统一”的原则。因此,语文课以它独特的性质特点,显示了它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根据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规律性,可以用以下十种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一、课前谈话法。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关德育教育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谈话。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例如苏教版八年级语
期刊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无数的圣人,贤士,无不是在让读书成为习惯中走向成功的。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人一生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黄金时期。每天坚持读一点书,哪怕就读十分钟,天长日久,日积月累,书便会成为孩子们形影不离的朋友,读书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去年,当我再一次站在一群活泼、可爱又纯
期刊
一、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革  (一)感知阶段(预习阶段)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新大纲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内容和思路”,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用心感知材料,然后独立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用了哪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写作目的是什么?读后有何感受?  2、充分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句等问题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应变教师串讲为学生主动探索。在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原来的机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学难度极大,学生的感性认识缺乏,原因亦颇多。如何雕工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重点,也是一难点。  传统的教法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是金”。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老师的讲解后,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神韵。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只得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本人对初中古典诗词赏析的教法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遵循原创规律是前
期刊
一、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一)作文题材过于狭窄  不少学生作文选材范围小、题材多为老生常谈的旧闻,“假、大、空”是通病。有少数学生无话可写,东拼硬奏,写出来的“文章”字数严重不足,这与他们没有体验生活、深入生活有很大关系。  (二)立意单一、陈旧  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没有真情实感,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没有什么独特见解。  (三)构思公式化、程式化  很多学生过分注重机械地模仿
期刊
1.“诵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常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都有韵律,语文老师在文言教学中要加强对诵读的要求。首先,要了解“诵读”的重要性。进入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往往会把文言文当做“半个外语”来学习,所以要抓紧抓好这个时期的朗读训练,诵读先入于口,再入于耳,然后聊于心。学生在一读一听中,便可以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语感由此而来。   其次,要讲究“
期刊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入了一篇杜甫的诗歌《石壕吏》,诗中第四节对于“如闻泣幽咽”一句中的“泣幽咽”一词,参考书作了如下解释:指老妇人媳妇的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但仔细思考,又觉得这种说法不够完整、深入。从“如闻”来看,是“好像听到”的意思,有隐隐约约之意,也有猜测之意,这种感觉可以是实的,即眼前的声音,也可以是虚的,指内心的哭声。基于此,我对“如闻泣幽咽”的理解作如下补充:  首先,杜甫暮投石壕,夜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