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历史,60年前的故事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到乌克兰的中国邮票
  我是在利沃夫的市政厅登上楼顶眺望后出来,沿街一直走到几座教堂的后面,发现了一个周末跳蚤市场。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乌克兰西部,距离波兰边境只有70公里的古城的小市场里,居然会见到这些珍贵的中国邮票!
  当一位热情的乌克兰大叔递给我几本邮册后,我很快发现里面大量的俄罗斯、波兰老邮票里面居然露出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刹那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是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主题邮票,编号是特13,全套有18张。乌克兰朋友拿出来的所有邮册被我翻了个遍,只找到9张。很可惜另外有几张全是重复的。
  这些邮票看来都是盖销票,从信封上小心翼翼取下来的。时光都过去60年了,这些邮票看上去品相还算不错。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1年开始制定的,并于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工业化的基础。该五年的建设规模为427亿元人民币。在执行过程中,除1956年曾发生一场冒进与反冒进斗争,政治局面总的来说是稳定的。从1953年到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间,到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92亿元人民币,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每年增长4.5%,其中粮食每年增长3.5%,整个计划胜利完成。
  这套特种邮票是在1955年10月1日发行的,每张面值均为人民币8分,全套面值为1.44元,共发行600万套,按顺序排列分别为“冶金”、“电力”、“煤矿”、“石油”、“机器制造”、“国防”、“纺织”、“讨论计划”、“农业”、“畜牧”、“水利”、“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地质勘察”、“高等教育”、“和平生活”和“工人疗养”。
  这些当时首次采用彩色胶版印刷的老邮票的用纸并不精美,设计也很质朴,形状方正,文字还是繁体字。但是邮票里面的人物,无论是钢炉前的炼钢工人和讨论设计图的技术人员,还是坑道里推车的煤矿工人和棉纺车间里的纺织女工,还有精益求精的手工业者和野外勘探的科技人员,都充满了一种蓬勃的朝气,映衬出当时的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勃勃生机。
  新中国建立后,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协议签订,中国离列宁的社会主义公式“苏维埃+电气化”近了一步。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帮助建设。我觉得乌克兰的这些中国邮票,应该就是当时作为苏联专家援华的乌克兰技术人员们从中国寄信给家人而留下的。
  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创造了条件。
  对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来说,它的改造意义就在于真正使得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在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可用数字统计管理”的新时代,这是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具备的管理基础!
  1953年3月,斯大林的突然逝世,让失去强力支持的毛泽东同意不再延长让交战各方都疲惫不堪的朝鲜战争。截止到1953年7月停战协定的签署,三年的半岛战火,吞噬了18万中国军民的宝贵生命,以及新中国每年60%的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中国和西方欧美国家阵营陷入对抗,台湾海峡成为了不可逾越的统一障碍。我们眼睁睁看着日本、韩国先后崛起。中国被西方国家孤立的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才得到改观。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5次。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另外,年产钢材192万吨的鞍山钢铁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制造出“解放牌”卡车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还有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克拉玛依油田和宝成铁路等,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物!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取得丰硕成果。
  60年过去,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中国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客观地说,今天中国人能够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的基础。新中国创业初期,我们的前辈们勇于开拓,充满理想,甘于奉献的精神依然让我们为之赞叹。(撰文、供图/张波)
其他文献
冬至过后,迎来了更为寒冷的一二月。好在笔者(一木吃货小分队)早用了一整年的美食给自己囤积了厚厚的脂肪来抵御寒冷,如果再能围着火炉子烤个小火,烧个红薯,煮杯热茶,那是冬天才有的惬意。  在人类历史上,面对寒冷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惬意。在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皮肤因为散热需要脱下厚重的毛发系统,却又为了获取空间和食物不得不又穿上了各种兽皮,征战更北或者更高的寒冷之地。直到近百年间在各种科技的加持下,吃饱喝
期刊
多年来,沃尔夫致力于结合分子病毒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人类学等方法来研究地球上微生物的生命多样性。对于具有如此特异之生命形式的病毒,他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寄宿在地球上几乎每一种细胞有机体内的所有这些病毒,有着如此惊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难道就只有负面作用吗?提起病毒,人们通常会联想到,那是一种微小的致病的病原体;它们的存在,就意味着毒害和破坏。对人类病毒的大部分研究,也都侧重于病毒的病原体作用。然而
期刊
大家都知道我喜欢登山,但是知道在我的登山背包里始终放着几本书吗?书本始终伴随着我。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登山一样,读书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我觉得这样才能使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  在不断的阅读中,我也体会到读书给予自己的益处。1983年我到深圳经济特区,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同别人思维方式不一样,总能在信息把握、市场判断上快半拍。我自己分析总结说是因为有阅读英文能力,信息的收集上处
期刊
建筑会说话,服饰会说话,石头会说话,饮食会说话,习俗会说话,地戏更在说着沧海桑田。人们呀请放慢脚步,聆听江南音调呢喃中诉说着起始于六百年前的屯堡文化。  明洪武帝朱元璋六百年前灭元建立明朝,各处纷纷归顺南京中央政权。只是西南地区元朝所封的梁王固守盘踞,明朝廷多次招降,梁王自恃地险路遥,顽固据守并不时地作乱。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领三十万大军挥师西南,不日平
期刊
驱魔帝君,万众敬仰  相传,钟馗是一个丑八怪,丑到了什么程度?丑到了连皇帝看了都眼晕。不过,即便长得丑、在阳间受尽了歧视,可在阴曹地府里,钟馗却施展出了卓越的才能,干起了专门抓鬼、斩鬼、吃鬼的差事。  老辈儿的中国人被人算计了常会自我开脱,明明吃了亏,还会念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后,狠狠地盯着占了便宜的家伙,心里说:“你就作恶吧,等到了阴曹地府,钟馗是饶不了你的!”好长时间了,钟馗一直是很
期刊
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动力,便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在科技并不昌明的时代,值得人类好奇的地方有很多,神话与想象也往往围绕着这些地方展开。比如在难以抵达的水底,中国人幻想那里有龙宫仙女,西方人幻想有娜迦海妖。这片神秘的领域与深林、山顶、天空一起,组成了人类梦想的一部分。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多条世界级河流,这一江河湖海之乡本应对水面之下有更多的好奇。  而随着潜水技术的进步,亲眼观察不同深度的水下成为
期刊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中华社会发展基金会国防文化公益基金、联盟主办,联盟副理事长汉云总策划的“重走史迪威公路”徒步活动于10月10日在重庆正式拉开序幕。徒步全程的三位勇士将沿重庆-贵州-云南-缅甸-印度雷多行走。让我们用敬仰的目光和崇拜的心灵陪伴他们一路前行!
期刊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最大气体结构,这或许将改变人类对银河系物质形状的认识。  据观测,这个波浪状结构长约9000光年,宽约400光年,在银河系星系盘中央平面上下延伸了约500光年。另一方面,这个结构又长又薄,形状类似“池塘里的涟漪”,包含了一个巨大的“恒星育婴室(又称分子云)”,即恒星形成的区域。  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欧洲空间局(ESA)的盖亚任务(Gaia)获得的新数据,
期刊
近日,山东新泰市青云户外运动俱乐部自驾车历时26天,完成了“2015——西行梦中的殿堂”之行。活动从泰山启程、驱车西安、成都、318线、牛背山、稻城亚丁、拉萨、日喀则、珠峰大本营回走到羊卓雍错-羊湖。车队一路经历艰险,途遇泥石流,终于来到西藏的圣湖湖畔。世界那么大,一定得看看!
期刊
在明末清初的绘画、瓷器装饰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女子服饰。这种服饰明清两代如此流行,但中国服装通史类书籍均未提及。明代对这种服装有专门的称谓——披风。  1.《雍正妃行乐图》(清 佚名 绢本设色) 外穿对襟开衩“披风”,内搭立领衫子和裙子,衫子立领和“披风”瓦领上有金扣。  2.波斯细密画(15世纪) 敞领大衣搭配立领金扣。  3.康熙年间瓷瓶局部(1710~1720年)“披风”搭配斜襟立领衫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