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4-02
21世纪,是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中国人本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文言文,正受到快餐文化的猛烈冲击。在当今,时效性和实用性成为很多人推崇的务用理念,这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文言文也逐渐在改头换面,将以新的姿态和方式被人们所接受。
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典故和成语依然在流传及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其生命力的意义是无庸置疑的,但它的传播却陷入了一个较尴尬的境地。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极为烦恼,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而且文章生僻难懂,很难理解,导致文言文教学乃至是语文教学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肩负着文言文传播特殊使命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在遵循时代气息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心理、个性发展为前提,寻找一个传播传统文化和强调考试实效作用的契合点。
就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它既要给学生带来民族文化的滋养和审美陶冶,又必须针对高考大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过程中,它将遭遇种种困境,落实和强化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诸如背诵名句名篇,文言实词120个,文言虚词18个,词类活用)与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主动感知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之间的矛盾;文言文中由于时空阻隔所带来的语言理解障碍(诸如一词多义,文言文的六大类语法句式)与现实生活语言交流中常用的通俗易懂的语法,语言特征之间的矛盾等等。
因此,面对文言文教学的“重重阻隔”,该何去何从,何以解决则成为了我们高中语文教育者需探索的问题。在此,我以微薄浅陋的语言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意见。
一、转变文言教学理念,宏观设计教学流程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着其行为”。语文教育者首先应当认识学生,在理念上塑造自己在文言文课堂的新角色。如今的莘莘学子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在求学途中,都渴望被认可,占据主体地位,在文言课堂上更不喜欢沦为一个被接受的“装饰品”,如果教育用“抢滩”为主体,一讲到底,就容易使学生要么学得吃力,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要么反忙于“动手”——作笔记,心思却不知于何处神游,知识的掌握就势必不牢固。故而给自身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什么新角色?不是在讲台上一味“子乎则也”讲授的“老夫子”,而只是一个积极作指导的参与者。
新角色确定后,紧接着是在意识宏观设计文言文教学新的操作流程。“课前准备—课中发挥—课后总结。”准备是关键,包括了文言文课堂上,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学生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带水,文言文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都要突出鲜明,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都需要反复推敲。上课是现定目标实现的“主战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提出恰当的学生力所能及的文言问题(以学生能得到成就感为主)。并且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之后,师生一同交流、互动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交替进行,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发挥,那么文言课堂就会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了。最后则是总结经验,文言教学仍然需要及时反思成功之处和不足地方,将个别的教学经验上升为到一般的模式建构。
二、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如坐春风
根据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体验,以及最近取得的经验,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总体构思可表述为:“熟读之,背诵之,讨论之,领悟之,具体之,拓展之”。
1、熟读勤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极其重要的方法。通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感受作者思想,识记文言信息点,这样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连学生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诵读是多形式,多层次的表述活动,可以包括两大类:一种为初读文本,读准字音和句读,整体感知文意,再读文本,教师则必须对诵读进行指导,明确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情感等,让学生体味文情、文趣,三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特色;四读文本,落实到知识点上,拓展延伸,五读文本熟读成诵。二种则为:在指导字音、字形和语气停顿等基础上,首先通过分角色朗读或分组读的形式使学生边读边理解文意,感知作者的思路;再次通过精读,揣摩文章中特精彩段落,最后通过研读,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既能感知人文情怀,又可积累写作语言。
2、灵活处理教材,架起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文言文是古时人们相互交流,表达情感和记载事件等方面常用的语言文字手段。但由于距现今时间相对久远,缺乏使用的普及性,故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方面较难把握,再加上语言学科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特质,这就使得学生在短期内较难有成效,从而容易产生厌倦,丧失学习信心。
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除继承传统教法外,还应整体处理文言教材,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
首先,就文言教材的篇幅和知识的深难度而言:(1)长文短教。篇幅长的文言文虽然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因为内容繁多,占用课时多,就容易引起学生厌倦困乏等强势,所以就必须长文短教。短教,表现在选“点”上。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或以一两个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目的,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等等。(2)难文浅教。在文言文中常会出现一些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字,这类情况有时需“硬”教,然而更多的是找到突破点,以提高教学效率,或用造字法解构难字义;或以现实生活常识引申到字词的理解,或用逐层深入的策略,使学生自然轻松的掌握难点等。(3)浅文细教。浅文,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掌握,这就避开了为难情绪,而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的进行文言知识的补充、迁移、拓展等,丰富教学内容。 再次,就文言文与现实生活间的沟通对话而言。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讲究便捷、通畅、易懂,而文言文因其特征的缘故就相对显得晦涩难懂了,这就致使学生在理解和审美方面形成了障碍,不免容易让学生有厌烦情绪。怎样拉近两者的距离,使学生能贴近品味就成了文言文课堂待探究的问题。而我就此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联系现实生活。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忙碌于名利的追逐,匆匆行走于充满着生硬建设的大街小巷,这种机械的生活,让人不由得畅想“兰亭聚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道,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然后发一声感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反映生活的真谛所在。如此以来,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了共鸣,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也会随之主动参与,文言文就显得意趣多了。第二,走近学生的心灵,高中学生进了心智快速成长的阶段,自发或自觉的会探录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当想到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或许会感伤不已,但学到苏轼的《赤壁赋》中看待人生的“有限”和“无限”,幸许会豁然明朗,揭开雾纱见晴空。这样,文言文就真的贴近了现实生活,而学生中那份原有的距离感就少了。
3、明确高考大纲要求,归纳积累,融会贯通
高考大纲对文言的知识要求是文言实词120个,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六个、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状后置句,成分省略句、词类活用。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归纳和积累是极必其要的。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和典型句式,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把握知识点。首先,教师点明知识要点,从文章整体出发,指导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查阅工具书,议论等方式进行知识
的梳理,然后依据一定的顺序和类别进行一定范围和一定量的归类,这就使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记载的求知欲,在日积月累中完成了文言知识的积累。再次,着力于提练知识点的积累技巧。譬如,文言文中的“匝”学有多个词义,怎样让学生不去机械记背而将其掌握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个圆,并说出这就是“匝”字的基本词义了,学生即会投来专注的目光,然后教师指明:一个圆,像月亮,而且是满月,月总环绕着地球转。那么就请记住“匝”字的基本词义就是“圆,满,环绕”的意思。这样课堂就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活”起来了。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时代特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彰显其个性的发展,让他们自觉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而作为语文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让文言文教学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无它法”,力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让他们亲近文本,感悟明理,心灵得以濡染。
21世纪,是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中国人本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文言文,正受到快餐文化的猛烈冲击。在当今,时效性和实用性成为很多人推崇的务用理念,这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文言文也逐渐在改头换面,将以新的姿态和方式被人们所接受。
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典故和成语依然在流传及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其生命力的意义是无庸置疑的,但它的传播却陷入了一个较尴尬的境地。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极为烦恼,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而且文章生僻难懂,很难理解,导致文言文教学乃至是语文教学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肩负着文言文传播特殊使命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在遵循时代气息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心理、个性发展为前提,寻找一个传播传统文化和强调考试实效作用的契合点。
就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它既要给学生带来民族文化的滋养和审美陶冶,又必须针对高考大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过程中,它将遭遇种种困境,落实和强化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诸如背诵名句名篇,文言实词120个,文言虚词18个,词类活用)与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主动感知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之间的矛盾;文言文中由于时空阻隔所带来的语言理解障碍(诸如一词多义,文言文的六大类语法句式)与现实生活语言交流中常用的通俗易懂的语法,语言特征之间的矛盾等等。
因此,面对文言文教学的“重重阻隔”,该何去何从,何以解决则成为了我们高中语文教育者需探索的问题。在此,我以微薄浅陋的语言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意见。
一、转变文言教学理念,宏观设计教学流程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着其行为”。语文教育者首先应当认识学生,在理念上塑造自己在文言文课堂的新角色。如今的莘莘学子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在求学途中,都渴望被认可,占据主体地位,在文言课堂上更不喜欢沦为一个被接受的“装饰品”,如果教育用“抢滩”为主体,一讲到底,就容易使学生要么学得吃力,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要么反忙于“动手”——作笔记,心思却不知于何处神游,知识的掌握就势必不牢固。故而给自身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什么新角色?不是在讲台上一味“子乎则也”讲授的“老夫子”,而只是一个积极作指导的参与者。
新角色确定后,紧接着是在意识宏观设计文言文教学新的操作流程。“课前准备—课中发挥—课后总结。”准备是关键,包括了文言文课堂上,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学生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带水,文言文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都要突出鲜明,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些都需要反复推敲。上课是现定目标实现的“主战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提出恰当的学生力所能及的文言问题(以学生能得到成就感为主)。并且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之后,师生一同交流、互动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交替进行,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发挥,那么文言课堂就会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了。最后则是总结经验,文言教学仍然需要及时反思成功之处和不足地方,将个别的教学经验上升为到一般的模式建构。
二、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如坐春风
根据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体验,以及最近取得的经验,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总体构思可表述为:“熟读之,背诵之,讨论之,领悟之,具体之,拓展之”。
1、熟读勤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极其重要的方法。通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感受作者思想,识记文言信息点,这样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连学生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诵读是多形式,多层次的表述活动,可以包括两大类:一种为初读文本,读准字音和句读,整体感知文意,再读文本,教师则必须对诵读进行指导,明确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情感等,让学生体味文情、文趣,三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特色;四读文本,落实到知识点上,拓展延伸,五读文本熟读成诵。二种则为:在指导字音、字形和语气停顿等基础上,首先通过分角色朗读或分组读的形式使学生边读边理解文意,感知作者的思路;再次通过精读,揣摩文章中特精彩段落,最后通过研读,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既能感知人文情怀,又可积累写作语言。
2、灵活处理教材,架起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文言文是古时人们相互交流,表达情感和记载事件等方面常用的语言文字手段。但由于距现今时间相对久远,缺乏使用的普及性,故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方面较难把握,再加上语言学科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特质,这就使得学生在短期内较难有成效,从而容易产生厌倦,丧失学习信心。
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除继承传统教法外,还应整体处理文言教材,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
首先,就文言教材的篇幅和知识的深难度而言:(1)长文短教。篇幅长的文言文虽然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因为内容繁多,占用课时多,就容易引起学生厌倦困乏等强势,所以就必须长文短教。短教,表现在选“点”上。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或以一两个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目的,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等等。(2)难文浅教。在文言文中常会出现一些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字,这类情况有时需“硬”教,然而更多的是找到突破点,以提高教学效率,或用造字法解构难字义;或以现实生活常识引申到字词的理解,或用逐层深入的策略,使学生自然轻松的掌握难点等。(3)浅文细教。浅文,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掌握,这就避开了为难情绪,而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的进行文言知识的补充、迁移、拓展等,丰富教学内容。 再次,就文言文与现实生活间的沟通对话而言。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讲究便捷、通畅、易懂,而文言文因其特征的缘故就相对显得晦涩难懂了,这就致使学生在理解和审美方面形成了障碍,不免容易让学生有厌烦情绪。怎样拉近两者的距离,使学生能贴近品味就成了文言文课堂待探究的问题。而我就此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联系现实生活。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忙碌于名利的追逐,匆匆行走于充满着生硬建设的大街小巷,这种机械的生活,让人不由得畅想“兰亭聚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道,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然后发一声感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反映生活的真谛所在。如此以来,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了共鸣,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也会随之主动参与,文言文就显得意趣多了。第二,走近学生的心灵,高中学生进了心智快速成长的阶段,自发或自觉的会探录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当想到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或许会感伤不已,但学到苏轼的《赤壁赋》中看待人生的“有限”和“无限”,幸许会豁然明朗,揭开雾纱见晴空。这样,文言文就真的贴近了现实生活,而学生中那份原有的距离感就少了。
3、明确高考大纲要求,归纳积累,融会贯通
高考大纲对文言的知识要求是文言实词120个,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六个、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状后置句,成分省略句、词类活用。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归纳和积累是极必其要的。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和典型句式,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把握知识点。首先,教师点明知识要点,从文章整体出发,指导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查阅工具书,议论等方式进行知识
的梳理,然后依据一定的顺序和类别进行一定范围和一定量的归类,这就使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记载的求知欲,在日积月累中完成了文言知识的积累。再次,着力于提练知识点的积累技巧。譬如,文言文中的“匝”学有多个词义,怎样让学生不去机械记背而将其掌握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个圆,并说出这就是“匝”字的基本词义了,学生即会投来专注的目光,然后教师指明:一个圆,像月亮,而且是满月,月总环绕着地球转。那么就请记住“匝”字的基本词义就是“圆,满,环绕”的意思。这样课堂就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活”起来了。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时代特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彰显其个性的发展,让他们自觉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而作为语文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让文言文教学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无它法”,力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让他们亲近文本,感悟明理,心灵得以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