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伴随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奏响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序曲。此次新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显现出了时代所特有的脉动,体现着新的走向。
  “新课改来了,面对新课程,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参与新课程改革试验和大批即将面临新课程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困惑和呼声,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与困惑,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课程实践上已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使新课改面临巨大挑战。
  
  一、新课堂教学形似而神非
  
  新课程改革讲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一些教师在没有完全领会新课改理论精髓的情况下,匆忙投入新课堂教学,于是在新课堂中出现了一些“新壶装旧酒”、形似新课堂而神非新课堂的怪现象。例如,一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为了特意突出新理念,展现新课堂,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某些问题,完全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或适合小组讨论。对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讨论性,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教师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完全是在新课堂中做表面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看上去像新课堂,但实质上没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一言堂”教学仍在继续,学生的互助、合作、探究在本质上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面对这一形似而神非的问题,教师急需进一步加强新课改理论的学习,用新课改理论武装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头脑,让新课改的理论为新课堂的教学保驾护航。
  
  二、新课堂成为新“一言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新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把学生分成小组,以便学生在课堂中互助、合作从而共同探究。教师分组时为了体现互助,又往往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以及一些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插开编为一组,以便于课堂中的互助、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随时请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在一方面值得肯定,也的确体现了互助的特点。但另一方面,这种作法又为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滋生惰性的“温床”,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依赖性,只要在学习中有困难,自己首先不动脑筋,只求尽快获得答案和结论。同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往往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对方,从而使学生的互助在小组中失去意义。更为不好的一点是每次讨论的结果都因为上述原因成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思维成果,并且在发言回答问题时又都由小组长(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代表,这无形中把其他小组成员当成了点缀,使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有了懒惰的机会,也使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积极性受到挫伤,使互助、合作的学习小组作用大打折扣,出现了新的“一言堂”——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一言堂”。教学中“一言堂”现象从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一言堂”。
  
  三、教学辅助工具运用过滥
  
  新课改需要有新的、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无可厚非。因此,许多教师在新课堂教学中大量地甚至过滥地运用教学辅助工具,并简单地认为这样才是走入了新课堂。其实不然:虽花样很多,但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中恰当运用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效果增强很多,但是应该注意运用教学辅助工具的度,把握一个适用的范围。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有学生大量的联想和想象,而我们如果一味将所有学生能设想到的都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呈现,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因此在新课改中不应一味追求多样的教学方式,过滥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让教学成为简单的机械式教学,没有了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空间。
  
  四、课堂评价不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中的评价机制也必须随之改变。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极大幅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太棒了”等等。但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得体、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有区别,因材而评。同时采用激励性语言应该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语调,不应该呆板,重复过多。使用激励性语言还应注意是非观,对明显有错误的答案不能大加赞扬,使学生失去是非观,失去了逻辑性。
  上述几个问题,在我们当前的新课改过程中已经出现,而且正在成为新课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论,不断探索新课堂教学方式,让这些问题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得以解决。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爱因斯坦说:“对一切学生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化学,必须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重重困难,钻研知识、发展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创造一个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产生好奇、质疑、探究的心理。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做到以下几方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就必须加强情感方面的教学。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当今发达国家也十分看重受教育者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些都说明只有把情感带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位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教学观念的变化,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新课改,让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课堂更活跃。但通过近几年自身的实践和调查发现,课堂的精彩和活跃呈现在形式上的多,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本质上的突破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同程度地从认识、观念、角色、教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发生了转变,而我们的合作者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识、角色、
期刊
我在多年从事小学教育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教育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之一:师资严重匮乏。第一线的骨干老师依然是老师范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考试转正的民办教师。自从国家取消师范学校以后,学校基本没再补充新鲜血液,从农村走出去的师范类学生,认为自己读过大学,怎么也不能再回到农村教学了。即使有回来的,也千方百计地留到市级或者县级的中学,乡级中心校很难见到本科或本科
期刊
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目标、高要求。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改方案的实施,开展“教育管理创新年”活动,学校管理优先的理念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有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争取管理的主动权,管理必须在观念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作为中心校校长,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人本化,创建创新型的和谐校园。    一、谈教育观念    “一个好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怎样实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形成教师自己的特色? 关键在于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一、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碧海深处探珍奇”    传统教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和教参,教师教学依赖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而今,新课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
期刊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是我国新世纪以来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一项覆盖面广、影响面大的重点工程,工程的实施对提高中国农村的教育质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与构建终生学习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西部广大的贫困农村地区来讲,通过引进人才来提高自身的教育和信息化水平是难以实现的解决方案。在现有条件之下,培养自己的在职教师才是一条可行之路,因而教师的培训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难以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及优化策略。    一、师生人际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
期刊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双语数学学习中的发展非常不平衡。那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数学成绩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改进呢?    一、原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当今世界,数学在人类形成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然而很多学生虽然很想
期刊
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和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一所所寄宿制学校相应诞生。这样,家庭教育的部分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上。  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早已成为众多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呼吁。而自立能力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一个健全的人所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