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院文化延绵1000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打造,今天的大学教育应充分发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增强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书院文化;大学教育;传统文化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发展大学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发掘书院文化的精华,汲取书院文化的精髓,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一、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
“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等修身、处事、接物的教育思想。 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道德教育,一方面,书院将德育写进规约。例如朱熹就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除了条规外,书院还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来提高道德修养。书院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笃行礼仪道德,率先垂范。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讲学时就与学生同吃同住,“勤劳恭谨,以身先之”。朱熹“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程氏兄弟“穷经,将以致用也”、“学者有所得,不必在读经论道间,当于行事动容周旋中礼得之”,杨时“力学而得之,必充广而行之”等论述,都是要求学者运用所学知识,身体力行将书中教条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二、古代书院对传统文化打造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古人传道受业解惑也都是在书院中进行,传统文化与书院文化更是一直交织在一起。书院文化的另一个内涵体现在它的学术创新精神。古代书院的学术创新精神是以宽松的办学环境为基础,学生与老师在书院内席地而坐,师生相互答疑问难、相互激荡获得新的观点思想而形成的。与同时期的官学和私学相比,书院的学术创新占绝对优势,这得益于其宽松的环境并且有一批学富五车的大师和一群勤奋好学的学生所努力的结果。
在这样的氛围下传统文化的推进会更进一步。 所以现代大学教育要在学术创新上有所成就就必需靠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学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聘请有学问之人担当讲师、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为学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
中华民族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尽管近年来《百家讲坛》、《国学大讲堂》等节目很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民众对国学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热潮;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倡导传统文化的活动,然而在我们身边,诸如“圣诞热,春节冷”、“外语热,汉语冷”及“哈韩哈日”等现象都表现出民众尤其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忽视,并且这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西方文化日益受到大学生追捧的时候,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我们的校园生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而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在校园里并不是个别现象,尽管绝大部分同学并不确认传统文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范围,涵盖着怎样的文化实体。不过,对于传统文化,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着认同感。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不再以“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的道德标准为基本准则,同学们通常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很重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表示仍会考虑古代读书人的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且这其中有同学认为“那一直是我的理想”。可见,传统文化的被忽视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落伍”或魅力不再,而是我们确实缺乏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的措施及途径。
但是忽略并不代表大学生不具备传统文化的底蕴。很多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体现在一種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如尊师重道、虚心待人、拾金不昧等。还表现在对诗词歌赋的学习研究、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也可以直接表现在举止谈吐上。
由此可见,并不缺传统底蕴的大学生也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显然传统文化今日在校园里边缘化的趋势问题不是出现在其本体,也不在接受它的客体上。而是没有良好的氛围保证,在体制上保障不够,在传播中出现了障碍。
四、书院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为何流传千古的传统文化在如今的高等学府中受到冷落呢?从其外因来讲,有社会潮流的影响,内因则是我们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并不等同于厌烦,一方面因为课业压力难以学习,另一方面包括我校在内的各高校尽管大力组织活动宣传,但过于单一接近说教式的讲座的形式难以富有真正的吸引力。要想切实地在校园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使同学们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人生观树立乃至学习的作用。
很多人指出传统文化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具有很大的作用。“仁义礼智信”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了中华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这种核心道德正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源泉,将他们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并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将极大提高大学德育水平。大学生不仅是需要传统文化,而应该努力地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是最有效的一种途径,这样使同学们真正地主动地去学习去了解,长期坚持必然提升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了解度。还可以通过尝试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通过中国古典乐器、戏曲、歌舞等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
当然,打造好传承传统文化的环境和阵地,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更为重要。所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还有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就是书院文化的营造。比如我校八王书院,复建了八王寺大雄宝殿的原型,又绘制了自隋唐至太平天国期间的状元头像壁画598幅,不仅成为了国内比较典型的古建筑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及艺术教育实践基地,还以把古代书院人文精神和德育思想进行了传承,成为大学教育的特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与实践。
五、结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持民族性必须要发扬改进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进一步推进书院文化在大学中的发展,这样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社会最大程度地传播,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责任感,也将带来我们国家宣扬的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究竟该怎样结合时代,究竟怎样的途径才能使其的宣传达到最大效果,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田建荣江苏高 .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J].教育2013.(1)
[2]2014(14) 兰台世界. 梁敏捷.宋代书院学风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探微[J]. ]
[3]邓洪波.理学家与南宋书院的兴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关键词:书院文化;大学教育;传统文化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发展大学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发掘书院文化的精华,汲取书院文化的精髓,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一、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
“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等修身、处事、接物的教育思想。 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道德教育,一方面,书院将德育写进规约。例如朱熹就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除了条规外,书院还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来提高道德修养。书院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笃行礼仪道德,率先垂范。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讲学时就与学生同吃同住,“勤劳恭谨,以身先之”。朱熹“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程氏兄弟“穷经,将以致用也”、“学者有所得,不必在读经论道间,当于行事动容周旋中礼得之”,杨时“力学而得之,必充广而行之”等论述,都是要求学者运用所学知识,身体力行将书中教条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二、古代书院对传统文化打造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古人传道受业解惑也都是在书院中进行,传统文化与书院文化更是一直交织在一起。书院文化的另一个内涵体现在它的学术创新精神。古代书院的学术创新精神是以宽松的办学环境为基础,学生与老师在书院内席地而坐,师生相互答疑问难、相互激荡获得新的观点思想而形成的。与同时期的官学和私学相比,书院的学术创新占绝对优势,这得益于其宽松的环境并且有一批学富五车的大师和一群勤奋好学的学生所努力的结果。
在这样的氛围下传统文化的推进会更进一步。 所以现代大学教育要在学术创新上有所成就就必需靠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学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聘请有学问之人担当讲师、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为学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
中华民族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尽管近年来《百家讲坛》、《国学大讲堂》等节目很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民众对国学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热潮;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倡导传统文化的活动,然而在我们身边,诸如“圣诞热,春节冷”、“外语热,汉语冷”及“哈韩哈日”等现象都表现出民众尤其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忽视,并且这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西方文化日益受到大学生追捧的时候,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我们的校园生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而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在校园里并不是个别现象,尽管绝大部分同学并不确认传统文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范围,涵盖着怎样的文化实体。不过,对于传统文化,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着认同感。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不再以“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的道德标准为基本准则,同学们通常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很重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表示仍会考虑古代读书人的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且这其中有同学认为“那一直是我的理想”。可见,传统文化的被忽视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落伍”或魅力不再,而是我们确实缺乏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的措施及途径。
但是忽略并不代表大学生不具备传统文化的底蕴。很多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体现在一種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如尊师重道、虚心待人、拾金不昧等。还表现在对诗词歌赋的学习研究、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也可以直接表现在举止谈吐上。
由此可见,并不缺传统底蕴的大学生也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显然传统文化今日在校园里边缘化的趋势问题不是出现在其本体,也不在接受它的客体上。而是没有良好的氛围保证,在体制上保障不够,在传播中出现了障碍。
四、书院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为何流传千古的传统文化在如今的高等学府中受到冷落呢?从其外因来讲,有社会潮流的影响,内因则是我们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并不等同于厌烦,一方面因为课业压力难以学习,另一方面包括我校在内的各高校尽管大力组织活动宣传,但过于单一接近说教式的讲座的形式难以富有真正的吸引力。要想切实地在校园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使同学们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人生观树立乃至学习的作用。
很多人指出传统文化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都具有很大的作用。“仁义礼智信”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了中华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这种核心道德正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源泉,将他们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并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将极大提高大学德育水平。大学生不仅是需要传统文化,而应该努力地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是最有效的一种途径,这样使同学们真正地主动地去学习去了解,长期坚持必然提升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了解度。还可以通过尝试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通过中国古典乐器、戏曲、歌舞等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出来。
当然,打造好传承传统文化的环境和阵地,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更为重要。所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还有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就是书院文化的营造。比如我校八王书院,复建了八王寺大雄宝殿的原型,又绘制了自隋唐至太平天国期间的状元头像壁画598幅,不仅成为了国内比较典型的古建筑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及艺术教育实践基地,还以把古代书院人文精神和德育思想进行了传承,成为大学教育的特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与实践。
五、结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持民族性必须要发扬改进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进一步推进书院文化在大学中的发展,这样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社会最大程度地传播,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责任感,也将带来我们国家宣扬的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究竟该怎样结合时代,究竟怎样的途径才能使其的宣传达到最大效果,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田建荣江苏高 .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J].教育2013.(1)
[2]2014(14) 兰台世界. 梁敏捷.宋代书院学风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探微[J]. ]
[3]邓洪波.理学家与南宋书院的兴起[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