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的解释为“境地”,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有效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就是要在教学中创建生活与工作的真实情况。只有这些真实情况,才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现实生活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和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如果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就无法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此,建构性教学强调情境创设,强调构筑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
情境创设怎样才能有效?是扑朔迷离的多媒体课件?是绞尽脑汁的教具设计?是矫揉造作的廉价的赞扬?……都不是。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如果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和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简而言之,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创造教学的精彩,这就是有效的。那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这些“精彩”又是如果预构与再现的?
一、发展性——教学之“本”
有效的情境创设不是忽视甚至不要知识,而是使知识的理解、掌握从属和服务于发展。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现代的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平台,以学生为本位,其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在《礼物》的教学中,我将普通的四幅教学图片精心设计成“同期声”的形式:
出示第一幅图。师(同期声):故事里有两个小孩,穿蓝衣服的叫蓝蓝,穿红衣服的叫红红。今天是蓝蓝的生日,蓝蓝把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出示第二幅图。师(同期声):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
出示第三幅图。师(同期声):蓝蓝和红红究竟怎么了。这是什么?……
出示第四幅图。师(同期声):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蓝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礼物,是一匹修好的小斑马,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谁爱蓝蓝?……
二、生活性——教学之“真”
生活不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活活力。而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要把学生带到这样的真实生活中,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摸,从而得到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案例]:《植物迷宫》活动在备课前让我不知所措,光让孩子看看画册上的植物迷宫图就可以让他们掌握植物喜光性的特点吗?显然不行。通过一番思考,课前我让幼儿以小组形式准备了2—3个饮料瓶和一些农作物种子。在活动中,我首先导入图片,让幼儿观察图上的植物。导入:“你相信植物会走迷宫吗?”大多数幼儿都不相信。于是动手制作迷宫、种种子成了本次活动重点。
接下来,每一小组都种了一种农作物。孩子们还动手设计了观察表,每组推选一名幼儿负责每天记录。于是,每天早上孩子们都积极地给自己小组的植物浇水、记录。顾倪红特别关心种子的发芽情况,问:“老师,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它在泥土里干什么?”我说:“种子在泥土里睡觉,等它睡醒了,养足精神,就会钻出泥土,发芽了。”等呀,盼呀,五天以后,顾倪红兴奋地举起迷宫说:“看,我们的种子发芽了!”大家对植物的照顾更加细心了。又过了五天,顾倪红兴冲冲地跑进来说:“瞧,我们的植物真会走迷宫。”大家兴奋地拍起手来,纷纷围上来观看这个神奇的植物迷宫。
“为什么植物能走迷宫呢?”这时我才提出这个中心的话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顾倪红脱口而出“因为迷宫的上方有一个出口,那里有阳光。”原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喜欢阳光。孩子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三、生命性——教学之“旨”
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案例]:在活动课里的建筑区,几个小朋友用易拉罐一个挨一个往上搭,可是刚搭到第四层就倒了。接下来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将军打了败仗,他逃到一个山庄,想自杀一死了之。正在他痛恨不已时,他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结网。也许是因为丝线太柔嫩,刚刚拉到墙角一边的丝线,经风一吹便断了。蜘蛛又重新忙了起来,但新的网还是没有结成。蜘蛛并没有放弃,它又开始了第三次。这个将军静静地看着,心想:蜘蛛啊,别费心思了,你是不会成功的。蜘蛛的这次努力依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它就这样来回忙碌着。蜘蛛已经失败六次。“该放弃了吧?”将军感动地想。但是蜘蛛没有,它仍旧在原处,不慌不忙地吐出丝,然后爬向另一头。第七次,蜘蛛网终于结成了!小蜘蛛像国王一样护着它的网。将军看到这一切,不禁流下了热泪,他为蜘蛛的精神感动了。他朝蜘蛛深深地鞠了一躬,迅速地走了出去。后来,他奋勇而起,激励士气,打了一個最大的胜仗。(我们知道,这是拿破仑帝国时期,同盟军的指挥威灵顿将军的故事。)后来,学生虽然经历了失败,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反复的讨论与实践,最终他们在最底层放了4个易拉罐,然后是3个、2个、1个。在讲评时,我高兴地称赞他们:“你们的宝塔真漂亮,搭得也很高,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搭得更高?”我的话引起了孩子们新的探索,接连几天他们都沉浸于搭高的游戏,最高的竟在下面放了9个易拉罐最上面1个,从而达到了九层之高。
情境创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就像演员之于剧本,别人成功的创设也许只能给自己提供视角与思路。这就需要教师读懂教育、读懂孩子、读懂自己、读懂“有效”,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领悟、多体验、多总结。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幼儿园 江苏】
情境创设怎样才能有效?是扑朔迷离的多媒体课件?是绞尽脑汁的教具设计?是矫揉造作的廉价的赞扬?……都不是。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如果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和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简而言之,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创造教学的精彩,这就是有效的。那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这些“精彩”又是如果预构与再现的?
一、发展性——教学之“本”
有效的情境创设不是忽视甚至不要知识,而是使知识的理解、掌握从属和服务于发展。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以学科为本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现代的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平台,以学生为本位,其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在《礼物》的教学中,我将普通的四幅教学图片精心设计成“同期声”的形式:
出示第一幅图。师(同期声):故事里有两个小孩,穿蓝衣服的叫蓝蓝,穿红衣服的叫红红。今天是蓝蓝的生日,蓝蓝把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出示第二幅图。师(同期声):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
出示第三幅图。师(同期声):蓝蓝和红红究竟怎么了。这是什么?……
出示第四幅图。师(同期声):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蓝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礼物,是一匹修好的小斑马,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谁爱蓝蓝?……
二、生活性——教学之“真”
生活不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活活力。而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要把学生带到这样的真实生活中,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摸,从而得到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案例]:《植物迷宫》活动在备课前让我不知所措,光让孩子看看画册上的植物迷宫图就可以让他们掌握植物喜光性的特点吗?显然不行。通过一番思考,课前我让幼儿以小组形式准备了2—3个饮料瓶和一些农作物种子。在活动中,我首先导入图片,让幼儿观察图上的植物。导入:“你相信植物会走迷宫吗?”大多数幼儿都不相信。于是动手制作迷宫、种种子成了本次活动重点。
接下来,每一小组都种了一种农作物。孩子们还动手设计了观察表,每组推选一名幼儿负责每天记录。于是,每天早上孩子们都积极地给自己小组的植物浇水、记录。顾倪红特别关心种子的发芽情况,问:“老师,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它在泥土里干什么?”我说:“种子在泥土里睡觉,等它睡醒了,养足精神,就会钻出泥土,发芽了。”等呀,盼呀,五天以后,顾倪红兴奋地举起迷宫说:“看,我们的种子发芽了!”大家对植物的照顾更加细心了。又过了五天,顾倪红兴冲冲地跑进来说:“瞧,我们的植物真会走迷宫。”大家兴奋地拍起手来,纷纷围上来观看这个神奇的植物迷宫。
“为什么植物能走迷宫呢?”这时我才提出这个中心的话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顾倪红脱口而出“因为迷宫的上方有一个出口,那里有阳光。”原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喜欢阳光。孩子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三、生命性——教学之“旨”
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案例]:在活动课里的建筑区,几个小朋友用易拉罐一个挨一个往上搭,可是刚搭到第四层就倒了。接下来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将军打了败仗,他逃到一个山庄,想自杀一死了之。正在他痛恨不已时,他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结网。也许是因为丝线太柔嫩,刚刚拉到墙角一边的丝线,经风一吹便断了。蜘蛛又重新忙了起来,但新的网还是没有结成。蜘蛛并没有放弃,它又开始了第三次。这个将军静静地看着,心想:蜘蛛啊,别费心思了,你是不会成功的。蜘蛛的这次努力依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它就这样来回忙碌着。蜘蛛已经失败六次。“该放弃了吧?”将军感动地想。但是蜘蛛没有,它仍旧在原处,不慌不忙地吐出丝,然后爬向另一头。第七次,蜘蛛网终于结成了!小蜘蛛像国王一样护着它的网。将军看到这一切,不禁流下了热泪,他为蜘蛛的精神感动了。他朝蜘蛛深深地鞠了一躬,迅速地走了出去。后来,他奋勇而起,激励士气,打了一個最大的胜仗。(我们知道,这是拿破仑帝国时期,同盟军的指挥威灵顿将军的故事。)后来,学生虽然经历了失败,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反复的讨论与实践,最终他们在最底层放了4个易拉罐,然后是3个、2个、1个。在讲评时,我高兴地称赞他们:“你们的宝塔真漂亮,搭得也很高,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搭得更高?”我的话引起了孩子们新的探索,接连几天他们都沉浸于搭高的游戏,最高的竟在下面放了9个易拉罐最上面1个,从而达到了九层之高。
情境创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就像演员之于剧本,别人成功的创设也许只能给自己提供视角与思路。这就需要教师读懂教育、读懂孩子、读懂自己、读懂“有效”,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领悟、多体验、多总结。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