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监督员制度与阳光检察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高检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检务公开”,对于提高检察队伍的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但是“检务公开”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此还有意见,如有些地方对推行“检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够有力;有的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的方式和手段单一;有的缺乏制度化、经常化,工作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实施,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检察工作,对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科学发展不断提出新期待新要求,这对深化“检务公开”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省各级检察机关继续深化“检务公开”,全面推行“阳光检察”。
  “阳光检察”是“检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是依法将与检察职权相关的,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检察工作秘密及个人隐私等活动和事项,全部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更加自觉地接受监督,进一步破除执法的神秘感和随意性,提升执法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推行“阳光检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山东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客观需要;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的有效措施。
  而目前检察机关大力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契合了“阳光检察”的主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行进一步深化了“检务公开”, 是检察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丰富民主形式,拓宽监督渠道,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人们十分关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享有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可以依法限制和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那么对于这种侦查权如何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谁来监督监督者”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检察机关自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是在强化对检察工作监督的背景下孕育产生的。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程序将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关键环节有效地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力求通过民众参与,从制度上保证检察权特别是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确行使,防止检察权的滥用。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体系的一部分,是检察机关根据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推荐,从社会各界中选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的人士担任人民监督员,依照一定的程序,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一项制度。它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了解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侦查权的监督问题,同时也为了体现自觉接受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的决心,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第十三条至第十五条,人民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中以下工作(不含对涉及国家秘密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案件作出撤销或不起诉的)实施监督:1、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2、拟撤销案件的;3、拟不起诉的。同时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存在: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超期羁押的,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办案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一些违法情形的,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在参加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其他执法检查活动中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等。《规定》第三十条至三十四条从严格执行监督范围、人民监督员享有独立表决权、监督工作享有经费保障作出了规定,并对妨碍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造成犯罪的,依纪依法处理,对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年来的试点实践证明,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求的,符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检察改革的发展方向,符合了司法民主的国际潮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得到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肯定。我们一定要从推进司法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扎扎实实地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
  《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将人民监督员制度放在“完善民众参与监督司法的法律制度”部分,并明确要求“认真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经验,研究并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明确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监督范围和程序,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作用。”高检院制定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检察改革2009—2012年工作规划将试点工作作为“深化检察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检察工作的法律制度。总结试点经验,改进(下转第30页)(上接第28页)人民监督员选任程序和管理方式,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完善监督程序,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曹建明检察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继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因此,我们的认识要高度一致,信心要更加坚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作,明确任务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试点改革。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宪法规定和有关法律原则的具体化,也是检务公开的一种具体形式。要将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检务公开紧密结合起来,从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高度,真正把检察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科学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应有的功效,要及时、系统地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试点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从更高的层次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和完善这项制度,把试点工作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揭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内在规律性,凸显出其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写入检察院组织法,或由高检院先以条例或规定等规章制度的形式制定规范性文件等作出应有的努力,有了法律依据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必将促进检察工作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实现“阳光检察”,检察机关真正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職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愿望、适应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实现服务大局的科学发展和自身的科学发展。
其他文献
《规定》第四条:“检察机关应当设立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作为人民监督员的办事机构。”实践中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设置,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设有研究室的检察机关,将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设在研究室;未设研究室的一般在办公室政工、监察等部门;个别县区院单独设立人民监督员办公室。随着各地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作为独立机构设置,其组织、协调、服務、管理、制约等职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与各有关业务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期刊
加强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统筹规划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提高检察院规范化水平,是一个应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学技術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已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促进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依照一定的程序,从社会各界中选择某些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较高法律素养的人担任人民监督员,以确保案件公正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全面实施,制度保障是关键,必须建立起一系列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保障机制。这有利于促进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保证檢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一、观念保障  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以来,引起了法学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设计中赋予了人民监督员了解权、询问权、建议权、评议权、表决权等监督权力。人民监督员可以通过听取检察官案件汇报、向检察官提问、听取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有关人员陈述、听取律师意见等途径拥有案件信息的知悉权。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是人民监督员各项权利的保障,亦是做好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高检院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司法领域任何改革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司法公正,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检察官法律专业评判的基础上,引进了公众的内心良知尺度,把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结合起来,使法度和情理更好地平衡,这不失为保障公平、公正的有益尝试。目前,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处于试行阶段,虽然取得了初步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为完善直接侦查案件的外部监督机制而进行的一项有益尝试,是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直接体现了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民主监督,在程序上制约检察权,有效防止司法腐败,更有助于公众与检察机关沟通,树立检察機关的司法权威,促进和提高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质量和水平,是完善检察制度,实现司法公正的新途径。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对于人民群众有效监督检
期刊
上访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近年来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过激访不断增多,有些地方甚至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虽然在所有的上访问题中,涉检上访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这很小的一部分也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因此,妥善解决涉检上访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检验检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检察机关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积极的司法改革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人们对这项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丰富的法理基础,具有不同于其他制度的独立价值,应当坚持并完善这一制度。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  1、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宪法的基本精神。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人民享有广泛的参政权,人民亦享有广泛的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物的权力,其中当然包括我国的司法
期刊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基础由四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组成:人民主权、司法民主、司法公正、权力监督。人民主权既是个政治命题又是个法律命题,是整个制度的理论基石;人民主权又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中,主司法之权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即司法民主;之所以要求司法民主,是出于对公正的追求,即司法公正;为保证司法权公正运行,权力的监督机制又是其必然要求,即权力监督,而人民监督员制度归根到底就是一项监督制度,权力监督是其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检察院机关自2000年科技强检检会议后,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网络硬件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基层检察院在信息化建设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基层检察工作实际,对此进行粗浅探析。  一、囿于基层检察院资金实力有限以及人才引进等原因,观念滞后、缺乏人才、缺乏资金是基层院检察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