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参加活动,适当增加活动课的频次。活动课的开展确实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谓活动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常规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思考,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和亲近历史,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以下是笔者一年多来开展活动课的感受。
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被动接受,结果往往是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思维受到束缚。记得学校曾搞过一次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反映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课堂沉闷,无聊”,这是历史教师的悲哀,也是传统历史教学的悲哀。而活动课的开展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参与的热情自然高涨。他们通过主动查阅课本、翻阅资料、走访、上网查询等手段了解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各方面的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2. 创设情境,充分感受历史的真实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上仍处于感性阶段,历史教学更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现”过去的历史,从中感受、体验历史。如为了领略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师生共同创设了“生活在宋代的一天”的教学情境,学生“坐”上时间老人的快车,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宋朝:有的成了打鱼为生的渔翁,有的成了京城里劫富济贫的大侠,有的成了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更有一名学生扮演宋代的皇帝,正微服私访,走在京城繁华的大街上……人间百态,经过学生们的精心设计,浓缩在了历史课堂当中,而宋代的风俗民情也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自然地被激发了出来。如在上《模拟时事报道》活动课时,学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各种形式进行了报道:有的以随军记者的身份进行报道;有的模拟战争场面,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报道……师生一同感受着亲仇爱恨。我想,活动课的意义可能就在此吧!因为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借此不断推陈出新,激发潜在的创造性,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4. 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课程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资源,与其由教师灌输给学生,不如通过开展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达到自悟,从而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如在上活动课《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由南京大屠杀想起》时,学生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看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录像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以及对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好些学生一直跟我讲这样的话:“老师,我写不下去了”“日本人太残暴了”……记得那天课堂交流时,每个小组都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揭露了日军的暴行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的种种迹象,由衷地表达了当代中国学生渴望和平,避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心声。
5.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当今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于是出现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即今后的教育和训练应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开展活动课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和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进一步锻炼了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提高了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等等。而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的终身教育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使他们能够在离开学校后,依然能够利用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水平或者说他们自身拥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6.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增强责任感 如今的这一代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的绊脚石,影响他们终身的发展。开展活动课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学生在顺利完成活动目标的同时,也不断体验着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带来的快乐。此外,由于每次活动都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调动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7.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书面作业和考试成绩,新课程则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的着眼点应当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除成绩外,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活动课的开展正好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新的平台和窗口,使教师的评价更客观、全面。
8.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以往的教学观念认为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在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这种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已经超过了教师。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认识到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就是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总之,活动课的开展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学与学、教与学的相长和发展。
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被动接受,结果往往是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思维受到束缚。记得学校曾搞过一次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反映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课堂沉闷,无聊”,这是历史教师的悲哀,也是传统历史教学的悲哀。而活动课的开展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参与的热情自然高涨。他们通过主动查阅课本、翻阅资料、走访、上网查询等手段了解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各方面的潜能也得到了开发。
2. 创设情境,充分感受历史的真实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上仍处于感性阶段,历史教学更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现”过去的历史,从中感受、体验历史。如为了领略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师生共同创设了“生活在宋代的一天”的教学情境,学生“坐”上时间老人的快车,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宋朝:有的成了打鱼为生的渔翁,有的成了京城里劫富济贫的大侠,有的成了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更有一名学生扮演宋代的皇帝,正微服私访,走在京城繁华的大街上……人间百态,经过学生们的精心设计,浓缩在了历史课堂当中,而宋代的风俗民情也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自然地被激发了出来。如在上《模拟时事报道》活动课时,学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各种形式进行了报道:有的以随军记者的身份进行报道;有的模拟战争场面,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报道……师生一同感受着亲仇爱恨。我想,活动课的意义可能就在此吧!因为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借此不断推陈出新,激发潜在的创造性,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4. 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课程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资源,与其由教师灌输给学生,不如通过开展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达到自悟,从而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如在上活动课《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由南京大屠杀想起》时,学生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看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录像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以及对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好些学生一直跟我讲这样的话:“老师,我写不下去了”“日本人太残暴了”……记得那天课堂交流时,每个小组都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揭露了日军的暴行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的种种迹象,由衷地表达了当代中国学生渴望和平,避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心声。
5.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当今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于是出现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即今后的教育和训练应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开展活动课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和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进一步锻炼了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提高了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等等。而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的终身教育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使他们能够在离开学校后,依然能够利用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水平或者说他们自身拥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6.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增强责任感 如今的这一代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工作的绊脚石,影响他们终身的发展。开展活动课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学生在顺利完成活动目标的同时,也不断体验着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带来的快乐。此外,由于每次活动都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调动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7.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书面作业和考试成绩,新课程则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的着眼点应当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除成绩外,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活动课的开展正好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新的平台和窗口,使教师的评价更客观、全面。
8.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以往的教学观念认为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在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这种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已经超过了教师。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认识到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就是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总之,活动课的开展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学与学、教与学的相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