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题型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湖北省进入新课改后的第一年,正处于新旧高考的过渡转型期。新高考怎么考?有哪些新的题型变化?这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全面解读《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后,不难发现:探究性题型将成为今年新高考的一种新题型。下面就针对这种题型做一番探讨。
  1.探究性题型会考到吗?
  答案是:一定会考。之所以做出如此肯能的预测,这是有充分的依据的:“探究”已经成为新课改的核心概念之一。我们知道一份高考试卷的制定必须依据考纲,而考纲的制定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下面就从教学大纲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教学大纲进入新课改后就改名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段文字里面就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其中“探究能力”是新教学大纲明确提到的概念,这在旧教纲中是没有的。
  以新课标为依据,我们选用了人教版的新教材,在新教材里也非常明确地把“探究”列入必须学习的内容,并安排了独立的单元——“梳理探究”。
  今年年初,湖北省颁布下发了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性质相当于考试大纲,比考试大纲更为详尽。
  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有这样一段文字:“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同样提出“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并且将“探究能力”列为“F”级。 而旧考纲最高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F级“探究能力”是新考纲最大的一个新变化。在考试说明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又两次提到“探究”。从整份考试说明来看,“探究”散布于文中多个部分,并且被反复提及,这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从教纲、教材、考纲分析来看, “探究”已延伸到教学、考试的各个部分,深入到各个环节,成为新课改一个核心概念之一。既然新课标有明确的要求,新教材有明确的编排,新考纲又有明确的规定,探究性题型就不能不在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有所反映。如果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没有探究题,则不能反映出新课改的新变化,也说明高考命题人没有真正领会吃透新课改的精神。
  2.什么是探究性题型?
  探究,即探索研究,是在某种事件、某类现象的基础上做出深入的思考,探寻追究,要求透过现象归纳总结出具有本质性的结论。在考试说明中是这样定义的:“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等级。”
  探究性问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直接点名问题的中心,即要回答什么问题;后半部分则指明作答的方向,即从什么角度作答。其特征,第一、问题的设计大多具有开放性。第二、回答的方向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探究性题型如何作答?
  把握了探究性题型的特征,探究性题型的作答就不难了。
  第一、观点明确。开放性作答不等于没有观点或观点不明,观点一定要非常明确,放在答案要点的最前面,我的看法是什么,同意还是不同意、赞成还是反对都要旗帜鲜明,避免不置可否或态度含混的作答。
  第二、展示个性。探究性题型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能展现考生学识修养、个性才情的地方,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考生的观点见解往往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书本知识与人生阅历),做出个性化解答。
  第三、选准角度。探究性题型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作答时就不能不有所顾忌,一定要审清题目的要求,到底是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还是运用原理。
  第四、言之有理。探究性题型虽允许考生提成新颖独到的见解,但一定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这就要求在作答时理清答案要点,深入思考一下,可以从哪些不同的方面把道理说得透彻,还要分清逻辑层次,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前提和结论的推导要站得住脚。
  本文预测了探究性题型为2012年湖北省新高考语文必考题型,并初步探讨了探究和探究题型的含义,归纳出探究题型的两大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探究性题型作答的四个要领,给出了规范的参考答案的标准。希望对2012年积极备考的语文教师和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真实的、感性的存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失去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读悟结合,立足感性的语文  朗读是经实践证明的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读表达,以读抒情,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和精
期刊
议论文中论据段的写作,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整篇作文的质量。不少学生的议论文整体思路清楚,语言表达也流畅,但就是经不起”琢磨”,一具体到某些意义段(或重点段),就错漏百出,结果文章上不了层次,得不到好成绩,甚为可惜。因此,对段的写作训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选材要准确、典型,写作时多反复关键词  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分析会得出不同的观点。所以,陈述材料时一定要
期刊
(一)更新教学观念,力戒墨守成规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施教的老师,更新教学观念,势在必行。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动起来,坚决摒弃过去一味的给学生灌的陈旧观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要让学生自己读文章,自己发现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罗素说的好:“学生会学了,你就成功了,你的教学就成功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
期刊
一篇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是三要素,高中学生基本能做到论点明确,论述完整,但在论据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同学,一篇文章虽然列举了很多事例,但因其角度单一,仍显得呆板、单调,那么议论文的论据该怎样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呢?  一、可以正反两方面选论据  学生写文章,习惯让思维朝一方面发散,比如论述“淡泊名利”这个论题,学生提出了“做人应淡泊名利”的论点,接下来举出了袁隆平、居里夫人、钱钟书这些事
期刊
拿起《红楼梦》,就走进一个美的世界。《红楼梦》是现实与艺术结合的最完美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她的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红楼梦》里充满了情趣、谐趣,雅趣。她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曲、赋;调动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正因如此,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去阅读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产生红学这
期刊
肖某某,是我们班级的一位比较特殊的学生,他身体较胖,同学都戏称他为“胖子”,聪明有余,学习习惯极差,自律性差,白天总是犯困,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作业龙飞凤舞,一片无人能看懂的草书,总喜欢拿着一些偏题难题怪题去“问”老师,最大的喜好就是看书和打篮球,看书尤爱看心理方面的书,比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打篮球基本属于只出汗不进球的水平,用他的话说重在参与;课下生活习惯极差,几次查寝发现寝室内务最差的都是
期刊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高考议论文亦是如此。宁用一百字写三个材料,也决不用一百字写一个材料。好的议论文就在于它透彻的说理,而说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例证”,即用事实说话。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这“事实”(事例)在论证说理中的重要。过去我们常常慨叹自己是“巧妇”但却无“米”下锅。但当我们有了“米”之后,却又不能把它做成一道香喷喷的饭,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把“米”进行巧妙的处理。所
期刊
未成年人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近几年,为使我校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政教处组织年级长和班主任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素质教育研究,探索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
期刊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不担任家务以外的社会工作的,而上层妇女则连家务也不担任。她们的生活范围狭窄,感情空虚,因此把家庭的团聚之乐看得非常重要,而对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离别,都感到非常悲哀。唐诗中有不少反映少妇与丈夫的离恨的闺怨诗,如王昌龄的《闺怨》,白居易的《闺妇》,张仲素的《秋闺思》等。同为反映少妇与丈夫离别之怨的,三人所用艺术手法各异,三首诗各有各的巧妙之处。王昌龄的诗运用逆转手法,由少妇的神情变
期刊
教学文言文时,师生经常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倡导新思维,表达新思想,不再用文言文交际与写作,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呢?是把“之乎者也”等“古董”一古脑装进脑袋中去吗?不是!我们学习古文除了感受文字之美、陶怡性情,更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每一篇古文,探求精神之源,寻找文化因子,当成为教学重心,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当然,文化层次是建立在文字与文章这两个层次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