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之花灿烂绽放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ffinr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中论据段的写作,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整篇作文的质量。不少学生的议论文整体思路清楚,语言表达也流畅,但就是经不起”琢磨”,一具体到某些意义段(或重点段),就错漏百出,结果文章上不了层次,得不到好成绩,甚为可惜。因此,对段的写作训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选材要准确、典型,写作时多反复关键词
  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分析会得出不同的观点。所以,陈述材料时一定要尽力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枝叶,围绕论点进行概括,突出侧重点,不能够道听途说,虚构、臆造,也不能用想象和比喻构成论据,这就是所谓的准确。 “要借一斑而窥豹”,以一当十,不在多而在精这就是典型。而写作时要注意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 、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在分析句及材料句中多反复与观点相对应的词语。这样才可做到内容与观点的契合。
  如:寻找失意后的恬静。要摆脱这个浮躁的社会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想社会上的明争暗斗,不想社会上的利益熏心,不想社会的不公平,不想……只有寻找心里深处的恬静。南唐后主李煜因家国不幸,在寂寞、无奈、清冷的生活中他寻找了远离喧嚣的恬静,才有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婉转之词;慧能正因为在默然的生活中寻找到清净禅定的心境,才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洒脱之诗;五柳先生看到了南山下的田园风光,寻找到了一种淡烟去烦躁的思绪,才走进了桃花源,才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绪。人生有得就有失,只有精心去寻找,才能在困惑迷茫、失眠的夜晚寻找到露珠,才可让花朵绽放于人生的每个角落,才能有那种恬静的快意。
  这里作者在写作时,选取了南唐后主李煜、慧能、陶渊明,这三则材料都显示出了人物在面对生活失意时如何去寻找心灵恬静,这样的材料就具有准确性,典型性。在结构上作者采用段落五句式让段落层次清晰,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反复强调了“寻找”二字,这样材料与观点“寻找失意后的恬静”之间就建立了某种联系,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的放矢,不会显得空洞。
  2.写作方式可以多样化
  选用论据时应尽量古今中外结合,正反、点面结合,名言与事例结合,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结合。体现出开阔的知识视野和思路。
  如:寻找人生的味道。人生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酸的?甜的?苦的?还是……我无法给你答案,人生只能是一种的体验。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来说,都有不同的体会和不同的滋味。人生就如一杯茶,我找到了一种淡而散发清香的味道;人生就如一杯咖啡,我找到了一种苦后略带干甜的滋味;人生就如一幅画,我找到了画中有一丁点残缺而遗憾的喟叹。断了线的风筝,在半空中越飞越远,越升越高,我们看到了他失线后的一种惬意,那是它找到了自由的赞歌。小时候虽有恶梦惊醒之时,但总能找到泪湿枕巾后母亲对我的关怀之心。只有你慢慢去寻找才可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看懂戏里戏外的自己。
  如:寻找无奈后的海阔天空。在人生中,沉郁、烦闷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要寻找到苏轼那种无奈后的“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豪迈;我们要寻找到孔融那种没有过分在意食物的分配的大度。莫让生活在无奈后只找到“既生瑜,何生亮!”的在意;也莫让爱在执着后只找到林黛玉的眼泪,它们都只能让生活随风消逝了。人生无奈之事十有八九,所以当无奈之时我们要寻找放开。不要太执着,只有寻找海阔才能找回自己,才能让自己有心的归宿。
  这两段作者在写作第一段时采用了比喻论证,“人生就如一杯茶”、“人生就如一杯咖啡”、“人生就如一幅画”,而第二则材料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面的苏轼、孔融与反面的周瑜、林黛玉进行对比,这样文章的论证深度自然就上去了,而多种例证方式的使用又使全文有了文采。
  当然,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选用好论据,还需要有鲜明的论点,合理的结构,恰当的论证方法。只要我们平时多思考,勤练习,写一篇漂亮的议论文绝不是难事。总之,在写议论文时,一定要在选用论据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议论文才有理有据,论证更有力,说服力也更强,文章才更有思想。
其他文献
云南省从2012年开始使用新课标卷,新课标卷的阅读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是一种重要的实用类文本,近年来在高考中频频亮相。而在我们的平时考试中,有的学生在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选择时,由于害怕传记,而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阅卷下来,做质量分析的时候,我们很快发现这样的情况: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学生得分率明显高于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学生。这给我们一线教师以启示,如果我们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虽说日新月异的电子教学设备相继出现在课堂上,满足了新课标的硬件要求,但作为教师本身来讲,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非凡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点亮精彩的语文课堂,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一、课堂语言要富
期刊
要让学生学好語文,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学习效率不高,而且还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语文教学中本应蕴藏着无限的乐趣,但是本人却发现,我们的学生大部分不喜欢语文学科,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分层确立  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和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发展也不均衡,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情况是根据班上的平
期刊
时下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具有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给许多不活跃的语文课堂以很大改变。  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点体会。  1.巧妙地运用视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不仅是进行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新时代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方面,必须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文字和人类文化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包括审美思想、审美意识、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写,在生活实践中有着非常高的使用和实用价值,就是从急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每年必考的一个重要内容,且位置特殊——在试卷的首要位置,如果此题没有做好,不仅丢掉此题的分数,还会影响考试的心情,容易使考生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还会影响到其它题目的做题效果,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尤其重要。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过程中,学生做题时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这种情况让不少学生十分苦恼,甚至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心存恐惧。其实害怕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对近年来高考论述
期刊
蜀汉旧臣、晋初官员兼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不同阅历的读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有一点却引起了世人的共鸣,即李密在文中所陈述的孝情的确感天动地,感人肺腑。正因如此,从宋代文人安子顺、赵与时、苏轼,到现代伟人毛泽东都有相似的表述:读《陈情表》不流泪者必不孝。  与《陈情表》字里行间所饱含的孝情想比,李密的孝行显得平实而沉重。《陈情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现就自身的语文教学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改革的认知。  一、呼唤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走近学生方可产生心之共鸣,建立互信。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能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空间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的课
期刊
面临日趋紧张的高考压力和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很多学生迷失了自己,学习被动,怨学、厌学情绪日趋上涨,应该如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实践证明:学习目标任务越明确,知觉的选择性就越强,教与学的关系就越融洽,教学的效果就越显著。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能否自觉,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目标明确了,在学习上就有了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
期刊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真实的、感性的存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失去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读悟结合,立足感性的语文  朗读是经实践证明的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读表达,以读抒情,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和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