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讲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的主要考查点是:①诗歌的形象;②诗歌的语言;③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
  
  一、诗歌形象类
  
  【考点阐释】古代诗歌形象可分两个大类:一是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二是由花、鸟、草、虫等构成意象、意境。鉴赏人物形象的核心任务是把握形象特征,古诗常见人物形象有: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乐、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鉴赏意象的核心是把握意象蕴含的独特的思想情感,如“月亮”的思乡,“梅花”的傲岸,“红豆”的相思等。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以XX为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 甲诗中的x形象与乙诗中的x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题技巧】
  1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要善于从人物的肖像、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文字里,发掘人物的个性,还要结合作者写作目的,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
  答题规范:形象+形象个性+社会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要懂得意象的传统意义,还要根据诗人的经历、情感、写作目的等,概括出意象在诗中的具体含意。
  答题规范:意象十蕴含的思想情感。
  3 分析形象的表现手法,人物类试题要注意肖像、动作、细节,还要注意侧面的衬托、对比手法;意象类,多用比喻、象征,以实显虚(借景抒情)等。
  答题规范:手法名称+具体分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作题。(2009年高考辽宁卷)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
  【解题思路】考查“鉴赏文学形象”的能力,赏析“月”的意象,要从诗的具体描写中把握“月”中隐含的情感。“明月来”,暗含与诗人为“伴”之意,“弄清辉”与“人歌月下归”相应,“归”含有“旅中思归”之意。
  【参考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旬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二、诗歌语言类
  
  【考点阐释】诗歌语言鉴赏类试题,有三个考查点:品味关键词语(含义、作用、表达效果);理解诗句的含义、色彩、情味和效果;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
  【设问方式】
  1 诗人用“甲”词,而不说“乙”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或问诗中某个词,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 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简要分析。
  3 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涛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解题技巧】
  1 鉴赏词句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①语境品味法。将词、句放在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中作具体的分析,品味其遣词、造句的妙处。不孤立地分析字词,而是将其放在全篇中,特别注意词语与诗歌主旨的关系。
  ②替换比较法。要鉴赏一个词的妙处,用另一词替换考查它们表情达意的差别,品味作者造词造句的艺术性。
  ③修辞领悟法。即通过诗句修辞使用妙处的领悟,鉴赏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衬托等。
  答题规范:鉴赏的字词+语境意+表达效果。
  2 鉴赏语言特色类,要根据用词、句式、修辞、色调、语体等方面界定。
  答题规范:语言特色+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表达作用。
  【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广东卷)
  月
  杜甫
  万里瞿塘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鸟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塘: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
  【解题思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三个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必须将其与相关语句、特别是诗歌“思念家乡”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万里”,其实指瞿唐与故乡之间距离遥远,寓有思乡愁绪;“时时”,联系“开暗室”出来望月,可见频繁地开门望月的动作里,包含归思的急切。“夜久”,如与“时时”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想到,这里写诗人望月时间长,暗示满怀思绪,夜不能寐。
  【解题思路】①“万里”,极言距离远,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之感。②“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③“夜久”,言时间之久远,表现诗人思念亲人而夜不能寐。
  
  三、思想情感类
  
  【考点阐释】“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有两个考查点:一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忧国伤怀、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二是诗人的观点、情感、态度,寂寞、愁苦、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思念、郁闷、忧愁、孤独、悲观、伤感、激愤。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恬淡、闲适、激昂、豪放、愉悦、欣喜、超脱。
  【设题方式】
  1 某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情趣)?
  2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3 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技巧】
  1 知人论世。“细人”就是了解作者经历和思想状况;“世”即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论世”即分析理解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 品味境界。深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3 把握关键。诗歌标题,诗句中往往有些揭示、暗示。
  主旨、情感的关键词,这是把握诗人思想、情感 的钥匙。
  答题规范:诗歌描写了……+表达了……思想(或抒发了……情感)。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I)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 7):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
  【解题思路】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命题者巧妙地将其集中在“人”字内涵的揭示上,并允许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表现出对考生个性化见解的尊重。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命题思路。
  【思路解析】考生解答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对题干提出的看法明确表态,不能模棱两可;二是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要结合原诗分析,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三是充分考虑、利用题干提供的信息,如此题中的“后两旬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对解答此题极有帮助。解题时首先表明自己对题干提供的观点的态度,然后根据“歌颂范成大”这个前提,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赞成,就着眼于隐居水村。不同“小人”往来;反对。就着眼于作者之意在:于写幽静,写田园之乐等。
  【参考答案】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四、表达技巧类
  
  【考点阐释】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三个考查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方法等是近年来考查点。命题或着眼于句,或着眼于全篇;表达技巧的考查总是与思想感情的表达相联系;考查的热点是“景”与“情”的关系。
  (一)修辞手法题
  修辞手法题。有三个考查重点:一是手法名称的确认;二是修辞句思想感情的阐述;三是修辞效果的理解。考查常见比喻、对比、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设题方式】
  1 某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姑合全诗,谈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解题技巧】
  1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衬、夸张、双关等手法的特点与作用。例如,对比手法,总是将两个性质相同或相反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起到突出其中一方的作用。
  2 仔细揣摩诗句的特色,寻找语句的修辞特色,确认手法名称,再结合语境、主旨,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答题规范:修辞手法+相关词句分析+意义作用。
  【例4】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日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箭?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里体现为修辞手法的确认,主要依据是诗句本身的特征。“粉黛”本指女子化妆用的白粉和黑粉,这里借指皇宫贵族女子、漂亮女子。“笙箫”本指芦笙和洞箫两种乐器,这里指代奢靡的音乐。从句子的语气和上下文内容分析,“当年粉黛,何处蕉箫?”句,还用了设问的手法。
  【参考答案】借代、反问。
  (二)表达方式题
  古代诗歌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肖像、动用、心理、语言、细节)议论、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景”与“情”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设题方式】
  1问某句描写什么?怎样描写的?抒发怎样的感情?
  2 问某篇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表达怎样的感情?
  3 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析某句(篇)。
  答题规范:(1)描写内容+手法名称+分析说明+表达作用。
  (2)手法名称+分析说明+表达作用。
  【解题技巧】
  1 解答描写对象分析题。先找出诗人描写的意象(一般是表达事物名称的词语),再从用词、角度、色彩等角度思考描写特点。
  2 解答“景”“情”关系题,要根据诗人的人生境遇,景物的色调等,从手法的角度把握诗人的情感。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福建卷)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题指导]这是着眼局部(颔联)的分析性试题,要求分析“景”与“情”的关系。考生可分三步解答:一是找出本句中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景物),即“雪”“雁”“月”“潮”;二是通过这些事物修饰成分。品味其色调、情感,“残雪”“雁断”等字,与“新月”“寒潮”构成冷落、凄迷意境,“断雁”“新月”意象里。含有思乡之情;三是联系全诗印证自己的品味结果,首联中的“苍茫旅眺情”,尾联中的“离家今几宿”,不但印证了“思乡”情,而且显示出“羁旅”意。
  【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三)表现手法题
  表现手法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方式有:①烘托;②用典;③虚实相生;④对比手法;⑤动静结合;⑥以小见大;⑦点面结合;⑧联想与想像。
  考查热点是对比手法(衬托)。
  【设题方式】
  1 问某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 要求指出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技巧】
  1 结合题干,看题干发问着眼点,确定是某句还是全篇采用的表现手法。
  2 就全篇命题的要注意描写内容之间的关系,如陪衬关系,对比关系等。
  答题规范: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作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方法的能力,题干就诗歌的最后两句作答,很明显,“城中桃李”“溪头荠菜”构成对比。(从修辞的角度答拟人,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答借景抒情也算对)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审题,看清题干限定的思考范围和解题要求;二是有整体意识,无论解答语言还是技巧题,都要联系诗歌主旨思考;三是按答题规范答题,做到观点明确,分析简明,层次清晰。
其他文献
【概念简释】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    【意象归类】        【典例解析】  1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期刊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也有很多近义词。一组近义词表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仔细推敲你会发现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如果能够准确地体会这些近义词的区别,有分寸地给予翻译,一定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报、告    【比较】“报…告”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告诉的意思。“报”这个词表示听者在未听到信息之前对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或有所准备的,而“告”就不同了
期刊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整个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近年此高考题分值一直保持在6-10分左右,居高不下。它涉及到学生的文盲文基础知识,包括实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文言句式、古代文化知识;可看出学生对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要求、标准的了解程度;还能看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言文句子翻译涉及到文言文的方方面面,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下面我们运用一些实例,试通
期刊
拿到一篇不限文体的作文题,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写散文体裁,从生活点滴中发感想,谈感悟,或者围绕一个论题说古论今,罗列材料。以记叙为主的文字也有一些,但或者取历史典故铺展成篇,或者凭空设置离奇的情节,或者譬喻生物世界,写寓言类文章寄予深刻道理。但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记叙文比较而言却少之又少。当然,在考场作文中写以叙事为主的文章确实有很高的难度。由于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生活限制,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接触比较浅,
期刊
读文欣赏    老人与鸽子  [新加坡]尤今  总是无法忘怀阿根廷那个被夕阳染得璀璨的绚丽的夜晚。  布宜诺斯艾利斯虽然是个高度发展的大都市,然而,市区中心却处处辟有让行人歇足的广场。诸如:圣马丁广场、哥伦广场、康格尔士广场、五月广场等等。这些广场都享有盛名,因为广场以内,各个立着气派慑人的巨型艺术雕刻,雕工精细,思想奇特,令人过目难忘。我曾特地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到各个广场去细细欣赏这些艺术杰作。 
期刊
古代诗文中的比喻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镶嵌在华章锦绣之上,以其描摹之生动,刻画之传神。用喻之新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下面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比喻,加以欣赏品评。  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翻译】腐朽的木头是不能雕刻的,用粪土砌起的墙是不能粉刷的。对于宰予这种人我还有什么责备的!  【赏析】宰予在白天睡觉,老师孔子愤怒中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
期刊
一、不学,其知不若狂    且天之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吕氏春秋·尊师》  【注解】  爽:《新序》上是“喑”字。喑(yin因):哑。从上文的聋字与下文的盲字看,应是“喑”。狂:精神失常的人,疯子。若:如。  【翻译】  况且天使人生下来,就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听。如果不学习,他虽然能
期刊
【题型描述】    高考散文语言鉴赏题难度主要在于:1 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2 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3 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其实,纵观2009年高考散文鉴赏题,我们便发现这种题型又呈现出以下不同的题型: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型、鉴赏重要词句精妙型、多角度鉴赏语言型。    【提问模式】    1 理解加点的词语“XX”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 某句话中某个词(或
期刊
【文题】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尽力气,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说:“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打不开,而你却能轻松打开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是啊,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如果没有了解,没有沟通,没有关怀,没有温暖,是不可能打开别人的心扉,进入别人心中的
期刊
【编者按】    最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高考中既是文言实词考查题的首选词汇,也是文言文翻译题的首选采分点,其考查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为了让考生在训练中务实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本文搜集了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市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中遴选出了120个典型例句,对这2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进行了逐一迁移考查。在编排体例上,本套训练题有如下四个特点: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