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身体锻炼。情境竞赛型体育课是以某一主题设计成适宜运动的情境,并用数节体育课先训练学生练习其情境所要求的动作技能,最后利用体育课集中按情境所要求动作技能进行比赛。总之此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一,在有情境活动中锻炼也促使学生情感的投入,是一种适应新体育课程标准的优秀课堂形式。
关键词:体育课 新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 情境 竞赛 系列课
笔者近年来根据多年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种利用情境和竞赛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它往往需要用多节体育课来完成一次完整的内容,故本人称之为情境竞赛系列体育课。情境竞赛系列体育课是一种适应中小学生、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课堂形式。它利用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设计下,把教学内容设计为某一情境,学生运用情境所要求的动作技术分别在数节课中进行学习练习,最后融入情境以解决问题(进行运动锻炼),并进行比赛的课堂形式。
比如:根据学生非常喜爱的电影《夺宝奇兵》情境动作设计了有爬绳、跳远(跳过山涧)、用实心球投准目标(打击敌人)、过独木桥的《夺宝奇兵》系列课。根据小猴子动作设计了有侧手翻、鱼跃前滚翻、跳箱、速过平衡木的《体操奥运会》系列课。
从课堂来看学生们参与热情非常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这种课堂形式的确能从学生情感,运动技能,学生心理等几方面起到十分有效的提高促进作用。可以说是体现新体育课程标准的优秀课堂形式。那么如何设计和运用“情境竞赛型”系列体育课呢,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情境竞赛型”体育课的设计运用
1.要选择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运动情境
毫无疑问,根据现实生活和实际需求的内容肯定是学生乐意参加,也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们选择内容和设计情境时,要尽量使用当地学生熟悉或有实际运用的内容。
2.竞赛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同级几个班竞赛,也可以班小组竞赛,也可以班内学生个体竞赛。
3.要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参与要求
对运动能力落后较多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或减少部分高难度项目。在进行设计时也要考虑到这部分“弱势群体”,甚至可以设计一些降低难度的替代項目。这样让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在不同难度的项目比赛,造成不对称的平衡,往往能剧烈地激发“低能”学生的运动兴趣,当然,教师的目的也达到了——身体锻炼,促进健康。
4.特别注意教学组织,要充分发挥班委干部和体育骨干作用
因为情境竞赛型课使用场地较多较为散乱,学生参与积极,热情高,因此课堂组织有较大难度。这时,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班委干部和体育骨干同学的领导组织作用。比如:让他们分散在各场地进行指导保护或监督裁判。这样对提高课堂效率效果都有好处,也锻炼提高了班委干部和体育骨干学生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情境竞赛型系列课”的特点
(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环境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
2.符合“激发运动兴趣”的意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地震了……》一课中,在障碍跑中引入了逃离地震危险地方的情境,以这种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达到教学目标。
3.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竞赛型体育课学生肯定是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要完成各种运动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锻炼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4.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运动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住呆板的评价体系。能让全体学生以极高热情参与,体验学习、运动乐趣之余,也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
(二)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人工”造出的情境往往非常感兴趣。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能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三)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都要构造一个情境,很容易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避免了以住“说教式”的课堂形式,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三.合理的运用情境竞赛教学法
1.要适合年龄特点
在低年级可采用童话形式根据儿童非常熟识、喜爱的小动物创编情境,进行教学。如:用《我学小猴子》一课中,模拟树木中小猴子淘气的嬉戏运动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扮演小猴,就比较适合低年级。
2.要有适宜的教材
教师在设计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情境。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让设计出来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使人感到牵强。
3.要运用形象的语言
通过对情境的模拟和讲解,提问诱导等方法把学生收入情境,使学生置身其境,让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到都在轻松、欢快的节奏中进行。
4.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
通过“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还可以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把非智力因素融入情节之中,使学生在乐学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入情、入理、入脑,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发展个性、智力,培养技能。
5.要把握各阶段情境的设置
在启迪、激发兴趣阶段,主要起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活跃情绪的任用;在巩固、发展技能阶段主要直到既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发热情,发展技能的作用;在稳定情绪阶段主要起到放松身体,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的作用。
四.运用情境竞赛教学法的注意点
1.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情境设计的出发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情境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掌握技能。
2.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使学生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3.自然贴切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4.要有整体感情境贯串全课,使人一个整体的感觉。不可小片段,多故事,造成课堂内容的混乱。
积极开发设计多种多样,具有时代气息的情境并让学生进行比赛而乐在其中,这对学生社会适应肯定有独特的提高作用;学生充分的运动并竞赛,对学生身体、心理也是十分的有益。但这种课堂形式仅仅是一个刚诞生的“新生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因此希望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都能参与其中,并能积极出谋划策,为它补充更丰富的内涵。我想它一定能为我国的体育教育质量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升远, 宋桂梅.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J]. 科技信息, 2006(12):198-198.
关键词:体育课 新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 情境 竞赛 系列课
笔者近年来根据多年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种利用情境和竞赛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它往往需要用多节体育课来完成一次完整的内容,故本人称之为情境竞赛系列体育课。情境竞赛系列体育课是一种适应中小学生、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课堂形式。它利用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设计下,把教学内容设计为某一情境,学生运用情境所要求的动作技术分别在数节课中进行学习练习,最后融入情境以解决问题(进行运动锻炼),并进行比赛的课堂形式。
比如:根据学生非常喜爱的电影《夺宝奇兵》情境动作设计了有爬绳、跳远(跳过山涧)、用实心球投准目标(打击敌人)、过独木桥的《夺宝奇兵》系列课。根据小猴子动作设计了有侧手翻、鱼跃前滚翻、跳箱、速过平衡木的《体操奥运会》系列课。
从课堂来看学生们参与热情非常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这种课堂形式的确能从学生情感,运动技能,学生心理等几方面起到十分有效的提高促进作用。可以说是体现新体育课程标准的优秀课堂形式。那么如何设计和运用“情境竞赛型”系列体育课呢,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情境竞赛型”体育课的设计运用
1.要选择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运动情境
毫无疑问,根据现实生活和实际需求的内容肯定是学生乐意参加,也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们选择内容和设计情境时,要尽量使用当地学生熟悉或有实际运用的内容。
2.竞赛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同级几个班竞赛,也可以班小组竞赛,也可以班内学生个体竞赛。
3.要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参与要求
对运动能力落后较多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或减少部分高难度项目。在进行设计时也要考虑到这部分“弱势群体”,甚至可以设计一些降低难度的替代項目。这样让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在不同难度的项目比赛,造成不对称的平衡,往往能剧烈地激发“低能”学生的运动兴趣,当然,教师的目的也达到了——身体锻炼,促进健康。
4.特别注意教学组织,要充分发挥班委干部和体育骨干作用
因为情境竞赛型课使用场地较多较为散乱,学生参与积极,热情高,因此课堂组织有较大难度。这时,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班委干部和体育骨干同学的领导组织作用。比如:让他们分散在各场地进行指导保护或监督裁判。这样对提高课堂效率效果都有好处,也锻炼提高了班委干部和体育骨干学生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情境竞赛型系列课”的特点
(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环境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健康。
2.符合“激发运动兴趣”的意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地震了……》一课中,在障碍跑中引入了逃离地震危险地方的情境,以这种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达到教学目标。
3.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竞赛型体育课学生肯定是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要完成各种运动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锻炼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4.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运动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住呆板的评价体系。能让全体学生以极高热情参与,体验学习、运动乐趣之余,也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
(二)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人工”造出的情境往往非常感兴趣。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能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三)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都要构造一个情境,很容易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避免了以住“说教式”的课堂形式,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三.合理的运用情境竞赛教学法
1.要适合年龄特点
在低年级可采用童话形式根据儿童非常熟识、喜爱的小动物创编情境,进行教学。如:用《我学小猴子》一课中,模拟树木中小猴子淘气的嬉戏运动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扮演小猴,就比较适合低年级。
2.要有适宜的教材
教师在设计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情境。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让设计出来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使人感到牵强。
3.要运用形象的语言
通过对情境的模拟和讲解,提问诱导等方法把学生收入情境,使学生置身其境,让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到都在轻松、欢快的节奏中进行。
4.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
通过“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还可以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把非智力因素融入情节之中,使学生在乐学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入情、入理、入脑,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发展个性、智力,培养技能。
5.要把握各阶段情境的设置
在启迪、激发兴趣阶段,主要起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活跃情绪的任用;在巩固、发展技能阶段主要直到既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发热情,发展技能的作用;在稳定情绪阶段主要起到放松身体,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的作用。
四.运用情境竞赛教学法的注意点
1.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情境设计的出发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情境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掌握技能。
2.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使学生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激发兴趣,启迪智慧。
3.自然贴切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4.要有整体感情境贯串全课,使人一个整体的感觉。不可小片段,多故事,造成课堂内容的混乱。
积极开发设计多种多样,具有时代气息的情境并让学生进行比赛而乐在其中,这对学生社会适应肯定有独特的提高作用;学生充分的运动并竞赛,对学生身体、心理也是十分的有益。但这种课堂形式仅仅是一个刚诞生的“新生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因此希望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都能参与其中,并能积极出谋划策,为它补充更丰富的内涵。我想它一定能为我国的体育教育质量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升远, 宋桂梅.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J]. 科技信息, 2006(12):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