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信息化课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结合职校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以承载信息化的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视频和图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信息化在中职数控技术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控技术;信息化;课堂教学
一、 引言
严格来说,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普通教育转为职业教育,其根本在于他们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唯有转入职校,通过学习一门技术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立足于对职校生实际情况的认识,中职教师在组织数控技术教学时需构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在转化知识形态方面的巨大优势,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打造“数字”课堂,降低课程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化在中职数控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二、 中职数控技术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对于教师来说,要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做好实施的前提。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两项工作的开展为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做好准备。
其一,梳理课题内容,提炼重难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契机需掌控在重难点知识的呈现环节,目的在于降低知识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需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从课题中分解出来,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采集和制作提供依据。
以“数控车床的单刀对刀”一课为例,本课是操作数控车床的基础知识之一,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对刀的目的与方法。结合本课特点,笔者在教学前预设了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并将重难点知识概括如下:
知识重点:
①区分工件坐标系的种类;②不同的对刀形式及方法。
知识难点:
①试切法单刀对刀的步骤及方法;②对刀操作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如此,通过知识的梳理,在确认重难点知识的同时,也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指明了方向。
其二,结合重难点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在确立了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需在课前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其中包括:
①单一工件坐标系和多工件坐标系设定的细节和程序视频;②四种数控机床对刀方式的细节图片,包括试切对刀、顶尖代替刀具对刀、以塞尺或标准芯棒等工具进行对刀、百分表对刀;③试切法对刀细节与程序的图片。
如此,通过课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制作,使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三、 中职数控技术信息化教学的课堂实践
(一)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选择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选择恰当的课件导入时机,使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三环节”信息化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个环节:明确学习主题。中职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免去所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不必要的环节,采用直接导入课题的方式,向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预设“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确立学习的目标。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自学。在明确学习主题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知识的理论部分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①理顺学习步骤;②选择学习方法;③概括知识要点;④梳理理论脉络;⑤总结理论方法。
第三个环节:适时导入课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论部分已有所了解,则带领学生们进入实践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让他们结合对理论的掌握尝试着进行实训操作,当他们遇到了学习障碍,则导入课件,引导他们与课件进行互动,并在课件的指引下完成本课学习。
(二)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现以“数控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在课堂开篇,首先板书:
①学习内容:数控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②学习的重点:不同仿真软件功能的运用、刀具和工件的定义及安装;③学习的难点:软件视图功能的运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了解和选择。
在教学环节,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进行自学,自学后提出问题:
问题1: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什么?问题2:本课的理论要点是什么?问题3:要想掌握本课知识,需要哪些前提?
解答问题后,随即进入课件导入环节,笔者再次提问:
问题1:关于学习本课,你有哪些建议?问题2:你认为自己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针对两个问题,笔者分析了学生答案,并由此了解了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障碍,随即将这些障碍进行分类,最后导入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与课件进行互动。根据课件中视频和图片的详细指导,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笔者则观察他们的学习动向,并适时给予点拨和矫正。
教学分析:通过上述课例描述可见,一方面,信息化教学使学生、教师与课件三者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互补,修补了教学漏洞,同时也及时矫正了學生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媒介作用,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由此,则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 结语
从目前来看,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院校的普及率偏低,根本问题在于,事实上很多学校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条件,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尚缺乏经验。因此,进一步发掘信息化教学的潜力,使其助力中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广大一线教师在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蒙晓春.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38):49-50.
[2]王姬.Inventor在中职数控专业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举例[J].职业,2013(12):149-149.
作者简介:苏东波,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控技术;信息化;课堂教学
一、 引言
严格来说,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普通教育转为职业教育,其根本在于他们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唯有转入职校,通过学习一门技术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立足于对职校生实际情况的认识,中职教师在组织数控技术教学时需构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在转化知识形态方面的巨大优势,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打造“数字”课堂,降低课程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化在中职数控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二、 中职数控技术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对于教师来说,要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做好实施的前提。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两项工作的开展为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做好准备。
其一,梳理课题内容,提炼重难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契机需掌控在重难点知识的呈现环节,目的在于降低知识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需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从课题中分解出来,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采集和制作提供依据。
以“数控车床的单刀对刀”一课为例,本课是操作数控车床的基础知识之一,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对刀的目的与方法。结合本课特点,笔者在教学前预设了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并将重难点知识概括如下:
知识重点:
①区分工件坐标系的种类;②不同的对刀形式及方法。
知识难点:
①试切法单刀对刀的步骤及方法;②对刀操作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如此,通过知识的梳理,在确认重难点知识的同时,也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指明了方向。
其二,结合重难点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在确立了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需在课前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其中包括:
①单一工件坐标系和多工件坐标系设定的细节和程序视频;②四种数控机床对刀方式的细节图片,包括试切对刀、顶尖代替刀具对刀、以塞尺或标准芯棒等工具进行对刀、百分表对刀;③试切法对刀细节与程序的图片。
如此,通过课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制作,使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三、 中职数控技术信息化教学的课堂实践
(一)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选择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选择恰当的课件导入时机,使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三环节”信息化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个环节:明确学习主题。中职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免去所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不必要的环节,采用直接导入课题的方式,向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预设“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确立学习的目标。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自学。在明确学习主题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知识的理论部分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①理顺学习步骤;②选择学习方法;③概括知识要点;④梳理理论脉络;⑤总结理论方法。
第三个环节:适时导入课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论部分已有所了解,则带领学生们进入实践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让他们结合对理论的掌握尝试着进行实训操作,当他们遇到了学习障碍,则导入课件,引导他们与课件进行互动,并在课件的指引下完成本课学习。
(二)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现以“数控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在课堂开篇,首先板书:
①学习内容:数控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②学习的重点:不同仿真软件功能的运用、刀具和工件的定义及安装;③学习的难点:软件视图功能的运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了解和选择。
在教学环节,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进行自学,自学后提出问题:
问题1: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什么?问题2:本课的理论要点是什么?问题3:要想掌握本课知识,需要哪些前提?
解答问题后,随即进入课件导入环节,笔者再次提问:
问题1:关于学习本课,你有哪些建议?问题2:你认为自己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针对两个问题,笔者分析了学生答案,并由此了解了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障碍,随即将这些障碍进行分类,最后导入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与课件进行互动。根据课件中视频和图片的详细指导,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笔者则观察他们的学习动向,并适时给予点拨和矫正。
教学分析:通过上述课例描述可见,一方面,信息化教学使学生、教师与课件三者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互补,修补了教学漏洞,同时也及时矫正了學生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媒介作用,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由此,则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 结语
从目前来看,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院校的普及率偏低,根本问题在于,事实上很多学校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条件,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尚缺乏经验。因此,进一步发掘信息化教学的潜力,使其助力中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广大一线教师在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蒙晓春.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38):49-50.
[2]王姬.Inventor在中职数控专业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举例[J].职业,2013(12):149-149.
作者简介:苏东波,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