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词逻辑等值式在多元谓词的推广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只含一个个体变元的谓词逻辑等值式在个体变元多于两个时的简单形式的推广,并加以证明和举例说明,从而可以简化多元谓词问题.
  【关键词】离散数学;多元谓词;等值式;形式推广
  引 言
  由于命题逻辑的局限性,有些命题在命题逻辑中不能判断其正确性.例如,著名的“苏格拉底(Socrates,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470—前399)论证”就是如此[1].由此,人们引入了谓词逻辑,将简单命题进一步分解为个体词、谓词和量词.谓词逻辑就是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逻辑性质、谓词关系及从中导出的规律.谓词逻辑在数据库(如用谓词逻辑将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子语言表示出来并优化)、教育(如智能答疑系统)、人工智能科学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它既是程序设计理论、语义形式化及程序逻辑研究的重要基础,又是程序验证、程序分析、综合及自动生成、定理证明和知识表示的有力工具,显示了谓词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而随着谓词逻辑基本等值式的应用,过程过于烦琐复杂的谓词逻辑演算也变得简单.本文主要对离散数学中的一些主要的、只含一个个体变元的谓词逻辑等值式在个体变元多于两个时的简单形式的推广,从而可以简化多元谓词问题,并加以证明和举例说明,对于本文未给出的谓词逻辑等值式,其在个体变元多于两个时的简单形式推广可以参考本文证明过程.
  1 基本知识
  对于谓词逻辑的基本理论知识,我们建议读者参看参考文献[1].
  定义1.1 令A,B为一阶语言的合式公式,若AB为逻辑有效式,则称A和B等值,记为AB.称AB是等值式.
  定理1.1 设Q不含自由变项x,则下列等值式成立.
  (1)xPxxPx
  (2)x(P(x)∨Q)xP(x)∨Q
  (3)x(P(x)→Q(x))x(P(x))→x(Q(x))
  (4)x(P(x)∧Q(x))x(P(x))∧x(Q(x))
  (5)xyP(x,y)yxP(x,y)
  在对一元或二元谓词逻辑问题的求解过程中,通过以上等值式的替换,往往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但是,以上的等值式,由于其中谓词所含个体变元数目的限制,故对于多元或更加一般的谓词逻辑问题就没有应用价值.
  例1 设T(x,y):x被y认可,再令x是“学生”集合中的元素,y是“老师”集合中的元素,判断命题(xyT(x,y))与命题xy(T(x,y))是否等值.
  由于上述等值式不适用,只能单纯地从其语义来判断或者将“学生”和“老师”集合中的元素代入之后再判断,下面选择用语义角度解决该问题.
  (xyT(x,y))表示:不是每名學生都有老师认可.而命题xy(T(x,y))表示:有的同学,所有老师都不认可.两者意思一致,因此,两者等值.
  虽然从语义判断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多元谓词演算过程中,如果每一步都这样来判断,那么工作量会很大.因此,以下给出上述等值式在n(n≥2)元谓词逻辑的简单形式的推广,并加以严格的理论证明.
  2 记 号
  我们作如下符号注记:
  (1)∏ni=1Qixi表示Q1x1Q2x2…Qnxn,其中Qi是量词,即Qi∈{,}.
  (2)P(n)表示P(x1,x2,…,xn).
  (3)P(k,y1,y2,…,yi)表示P(x1,x2,…,xk,y1,y2,…,yi),其中xi为自由变项,yi为个体常项.
  3 主要结论
  结论3.1
其他文献
含参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中比较常见的题型之一,它创新性强,背景各异,形式多样,类型众多,切入点深,且往往难度较大,不可一蹴而就.此类问题能合理综合函数、
【摘要】 重积分的计算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重积分为累次积分的过程中,积分次序及积分限的确定是关键.本文通过积分域的动态构建,为积分次序和积分限的确定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的途径,使得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步骤明朗,思路清晰.  【关键词】重积分;累次积分;积分域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JY2018B08,2019GJJG478)  引 言  重积分的计算一
【摘要】 一元多项式环的通用性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计算的重复性,令环的子环是交换环,则通用性质的条件进行了弱化,可以扩大计算的便利范围.在条件弱化下的特殊情形中,映射仍为同构映射,且运用单位矩阵的性质,可以得到一元多项式环的通用性质仍然成立.  【关键词】一元多项式环;交换环;单位矩阵;同构映射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71284)  一、引 言  参考文献[1]中一元多项式环的通用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在教学中普及开来,一场教育信息化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大数据下的高等数学面临的改变,本文从推进线上课程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提升课堂教学的
本文以“双曲抛物面”的课堂教学为例,借助雨课堂教学平台和Mathematica数学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就解析几何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把正圆点三角形重构成倒圆点三角形需要移动圆点个数最少的最优值问题,从图形变换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两种求解该重构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规律总结出一个计算公式,另一种方法是基于图形最大面积的特性,移动三个小三角形的位置,并计算所移动的三个小三角形所包含的小圆点的个数.  【关键词】圆点三角形;重构;数形结合;最优值  一、引 言  对于一个由圆点构成的
【摘要】在“互联网 ”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笔者根据任职学校的实际学情,以高等数学为例,分析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移动通信软件在整个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并分析了构建学习群的优势.  【关键词】高等数学;通信软件;教学实践;学习群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经管类、理工类等专业大一学生须要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众所周知,数学类课程具有高度的
【摘要】MOOC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造,打破了高职数学教学的时空界限,提升了高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将探讨高职数学MOOC课程面临的挑战,并结合高职院校使用MOOC的情况提出新的建设与探索MOOC的策略,希望能为高职数学教师建设完整的MOOC教学生态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数学;MOOC;建设;探索  MOOC以开放共享为主要教学理念,集结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打造高端优
【摘要】本文给出了两种可降阶的二阶常微分方程类型,并通过例题对这两种类型解法进行解读、对比.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可降阶;例题;对比  1 引 言  常微分方程中对于高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降阶.有两种常见的二阶微分方程y″=f(x,y′)和y″=f(y,y′),它们都是通过代换降阶转换为一阶微分方程来求解的.但是二者代换的函数的变量选择不同,这是由方程中所含的变量类型不同决定的.
【摘要】本文从一道考博试题出发,对含有未知常数的幂级数的收敛域进行了分情况讨论,并对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求解尝试了两种方法的对比.  【关键词】考博试题;幂级数;收敛域;分类讨论;对比  1 引言  对幂级数收敛域的探讨是一类典型问题.要探讨收敛域得先求解收敛半径,而收敛半径的求解通常有两种方法:系数模比值法和系数模根值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适合的题型.有些题虽然两种方法皆可用,但对比发现,其中一种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