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馄饨和朋友们(外一篇)

来源 :特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a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恶!今天本来想在房间安安静静看书,怎么朋友一吆喝,现在我又在打开第四瓶酒了?这些美好的事情都有些懒散的成分。
  在一个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一群人聚在了朋友郊外的房子里。其实他们家甚至不在里尔,在一个叫做蒙桑巴勒尔的小城边缘,每天都要跨越城市去上学,不过欧洲的跨越城市也不过是半个小时的路程而已。
  到里尔之后交到了不少朋友,丝毫不惭愧地说,外国朋友可以一起喝酒,一起旅游,一起去博物馆,但是在寂寞又陌生的生活里,还是中国朋友给人最多温暖。我们的友谊大多以共同旅游或者吃喝玩乐开场,但是最后总是走向了一同买菜的大道。一开始我们会约着一起去老城吃饭,一起去动物园玩,可是随着我们在里尔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的局慢慢变成了买菜局。
  还是中国人最能理解彼此的口味。
  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蹭到厨艺好的朋友家吃饭。我们在布鲁塞尔的时候就撺掇好了两个厨艺最优秀的朋友一决高下。毕竟当我每天吃永无止尽的意面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在家做出啤酒鸭、煎饺、馄饨这样的珍馐了。
  对我而言,每天吃意面的时候,都会想到有一大堆平凡的日子挤在未来。意面人生实在是有些凄凉。
  在朗斯的时候我和同行的日本男生聊起自己在家里做什么吃。
  他说:“意面啊。”
  我回头问阿铉他每天吃什么,他耸耸肩:“法棍和意面啊。”意面好像成了我们顺理成章的唯一选择。
  那个日本男生用支离破碎的英语补充道:“我会每天吃不同种类的意面,用不同酱汁,放不同配料,但是你知道意面就是意面。”
  对,意面永远是意面,就像不管是写下“我是一片连月亮也厌恶的墓地”,还是写下“你的明眸是映现我灵魂颤动的湖,我那成群结队的梦想,为寻求解脱,纷纷投入你这秋波深处”的人都是波德莱尔一样。
  那天我们下课已经晚上七点半了,匆匆赶到朋友家的时候菜已经快要做好了,我们顺理成章地不劳而获。
  一个朋友做了一碟加利福尼亚卷,也就是在法国被称为寿司的东西。我的南美舍友在一家寿司店兼职,她经常带回来店里剩下的寿司。每次我都要向她灌输,如果这种东西叫寿司的话,那南美的Kebabs就叫肉夹馍了。
  她还端出了一盘蚝油蒜蓉生菜,蒜蓉全是靠打下手的朋友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纤手破新蒜切出来的。中式调味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毕竟每天浸染在奶酪、奶油、番茄酱的世界里,贴近地面的酱油、蚝油味简直直接让我回到了家中,忘记我那悲惨的意面人生。蒜蓉这种我在家里要除之而后快的东西竟然变成了食之有味,弃之绝对不可以的心头好。
  更不要提另外一个大厨做的卤肉饭,我们还没有坐定,大厨甚至还没有把米饭端出来,半碟卤肉已经消失不见了。大厨说卤肉也简单,只要去靠谱的肉铺买来碎肉,再去亚洲超市买来炸过的红葱头,也就是葱酥,一锅卤肉饭就已经万事俱备了。
  晚餐还没有真正开始之前,我们已经靠吃边角料半饱了。大厨忙着做啤酒鸡的时候,我们的酒也打开了。法国最好的就是鸡肉便宜,酒也便宜。超市里一只肥鸡四欧,一瓶不算太差的红酒也只要三四欧,啤酒更是价格美丽。所以我们像喝水一样喝酒,让鸡肉和啤酒碰撞出香甜的泡沫。
  鸡肉刚一上桌,我就抢先夹了几块到碗里,全然不顾大家不过是认识没有多久的朋友,但是等我扭头聊两句的工夫,再一回身,碟子里赫然只剩下了褐色的酱汁。刚刚口中叫着吃饱了的朋友们此刻都在埋头吃饭,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也未曾见过他们如此专注。
  这个时候他们的舍友也下楼吃晚饭了,他们不断飘来的眼神泄漏了渴望,在吃干抹净了我们仅剩的半碟卤肉之后,舍友对大厨说:“陈,这太好吃了,你以后可以再做给我吃吗?”
  大厨秉承着中国人的客套精神说:“没问题,只要你想吃的时候告诉我就好了。”
  显然欧洲人对客套的礼仪一无所知,他说:“明天怎么样?”
  大厨递给他一瓶啤酒,才算是暂时堵上了他的念想。
  其实大厨也是来法国之后才变成大厨的,经过一个暑假的突击培训,才勉强学会了几道菜。是来到他乡之后口味的想念才让他变成了我们中无所不能的大厨。懒惰如我,也在舍友的谆谆教诲下学会了千层面和烤鸡腿、烤花菜这样的复杂菜肴,在意面的海洋中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无所不能背后有多少是无可奈何啊。
  最后我们围坐在桌前,把做啤酒鸡剩下的酒都喝干了,来厨房做饭的舍友熬走了一个又一个。另一个大厨的炒粉丝也终于出炉了,我们为了这碗加了香肠、虾仁和蟹棒的炒粉误了最后一班地铁,但是大家好像也没有很失落。毕竟刚刚和朋友聚在一起,吃了这样一顿热闹的饭,好像就有勇气面对里尔的寒夜了。
  没有吃完的用小饭盒装回家,明天又是幸福的一天。
  有朋友在一起终究让人觉得安心,尤其是還能偶尔一起旅行的时候。欧洲小到不可思议,从里尔去比利时坐车只要二十分钟,坐飞机到西班牙或者维也纳也不过两个小时。
  最巧的是,在布洛涅因为旅行认识的阿铉,竟然在比利时的小城安特卫普又跟我重逢了。我们从鹿特丹回里尔,在安特卫普转车,刚好中心车站的旁边就是中国城。我们找了一家面馆,点上一碗牛肉面,一碟虾饺,重温熟悉的中国口味。我随手拍了一张照片,阿铉问我:“是方的面吗?”我说:“哪里有方的面?就算在比利时面也是圆的啊。”
  手机对面的阿铉肯定翻了一个白眼:“是店名啊,‘方的面’。”
  结果我们连回程的车都是同一辆,欧洲真的太小了。
  就算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走过了比利时、西班牙和奥地利,但是当大家遇到旅游的不同选择的时候,我的朋友选择了冰岛,我选择了里昂。彼此谁也没有强求,大家都去追求自己的白月光了,真好。就算是抱团取暖的人,也没有试图走近彼此心里那一片到不了的森林,是一件好事。
  有一天我和阿铉在从朗斯卢浮宫回里尔的路上,百无聊赖在一群闹着学法语里“最有趣”的词的金发碧眼同学中,突然聊到了猪排要去市中心的商场里买,香蕉要挑绿一点的才能吃一周,不要买鸡腿,买整只鸡更便宜。
  突然他说:“我现在有点理解我奶奶持家的时候为什么斤斤计较了。我现在觉得意面吃不出区别,那买最便宜的就好了,牛奶每天都要喝,那就买六瓶装的最划算,菜不好留,做起来也麻烦,干脆不吃菜只吃水果就好了,还有超市里的腊肠,一根能吃两周,还不容易坏,每次切一点放在意面里多方便。”
  他又说起:“上一次我跟你说我的土豆发芽了,我是真的很难过,我真的想带到巴黎让抢包的人全部吃掉。”
  我接话说:“对啊,上次我扔掉了半包豆芽,吃了两三天全部都坏掉了,要我丢掉一欧我会觉得关系不大,但是扔豆芽的时候我真的有骂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吃完?”
  说完之后我们两个人咧咧嘴,笑得很苦涩。
  我们终于变成妈妈最喜欢的样子,而且我们也喜欢这样的自己。我们在商场里东窜西跑,把鸡蛋拿了又放下,变成了看到超市里的黄色减价标签就会眼前一亮,深究到标签每一百克多少钱的老阿姨;也变成了厨艺日益精进,什么肉配什么菜,最起码什么肉罐头配什么菜罐头都了如指掌的人。
  这就是在法国真实的生活,不只有光鲜亮丽的轻松旅行,更多的是每个人在普通的生活里挣扎。挣扎,但是也快乐,和朋友在一起,连省钱买菜做饭都变成了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情。
  芥川龙之介说,人生不如一句波德莱尔。可是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波德莱尔,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烂馄饨。
  我想芥川龙之介是在说,生活不如诗;木心是在说,生活不如诗美好,但是有时诗不如生活真实。
  确实如此。他们两个人都说得真好。
其他文献
田国霖,男,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写作。曾发表《生意门》《人事》《不这样又能怎样》《在别墅里种菜》《星级酒店》等。有作品获奖。在某国企工作。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一  会议打破常规,不在会议室,在饭堂。  老耿走进来,用手捂住半边耳朵,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径直迈向为他摆放的座位,样子有些滑稽。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聚集成光束,照亮了一张焦灼而憔悴的脸。  我并不想开这个会,大家心里清楚。老耿坐下来便讲,语调
期刊
在美国,死亡一般被认为是非常隐私的事情。长期以来,死亡的悲伤都是静寂的,如今,因特网却赋予祭奠活动新的语言和空间。  记录母亲最后的日子  61岁的西蒙作为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在母亲身体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下,决定用140字以内的推特信息,记录下她最后的日子和自己的感受。  “心率降低了,我的心破碎了。”西蒙从他生命垂危的84岁老母亲病床边发回现场直播,记录下母亲给他的最后教导,描述他的
期刊
吝啬鬼爱钱如命,一生辛苦劳作,从不乱花一分钱。临死时,他嘱咐妻子说:“听着,我死后,希望你把所有的钱放进棺材里,让我在阴间和来世用。”  看到妻子有点犹豫,吝啬鬼生气地说:“我就这么一点小小要求,如果你不答应,我死也不会瞑目的,到时候我变成鬼也要把钱拿走。”妻子含泪答应说:“放心好了,我会都给你的。”  吝啬鬼还是不放心,叫来律师和好朋友,让妻子当场写下保证书。当妻子在保证书上签上名字时,吝啬鬼手
期刊
印度教徒结婚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新郎新娘的父母为操办婚事弄得精疲力竭,家财耗尽,希望自家的风头盖过别人。  大哥早就结婚,长辈们决定让大我两岁的二哥、大我一岁左右的堂兄,再加上我,三个人一块儿成婚。这样既可以风风光光大办一场,花费还相对较少。  当时,在我的观念里,结婚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穿漂亮的衣服、打鼓奏乐、迎接新娘、大摆宴席以及和一个陌生的女孩一块玩耍而已,肉体的欲望后来才有。我和二哥从拉奇科
期刊
“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别的文艺节目,只能看样板戏。八个样板戏听了一遍又一遍,国人也都腻烦了。不能公开反对,渐渐地,全国上下编派了不少关于样板戏的笑话。  我记得有几个段子传说较多。  一家剧团演出《红灯记》,演李玉和的演员太高,演李铁梅的太低,李玉和出门,铁梅要给爹戴上围巾,不料李玉和低头弯腰,铁梅抡起围巾怎么也够不着,戴不上。李玉和只好临场发挥,接过围巾说:“还是自己来吧。毛主席说要自力更生嘛!
期刊
格言诗  说出来的全是废话  没有说出来的才是  真理  就像今夜  月亮高高挂在天上  而黑暗  飘浮在无所不在的  空气中  结局  到了那边  要保持你的灰色面孔  要强调  我们是受过  正规影子戏教育的人  到了那边  不要随意摇晃树上的鸟  一千棵树上生活着  一千只鸟  每只鸟都对应着一个  截然不同的  结局  其中有很多是你  不想要的  我写作  我写作  破坏了我自身的完整 
期刊
黑瞳的诗  不用烛  慢慢走向你  用踏过刀尖的脚安置火种  一呼一吸  风扇似的胸膛  不肯停歇  你望着我  从你的眼睛到地平线  地平线到我之间  开始着火  这一次你有把握  火可以烧很久  我们步入海水  仍感温热  刀  我看着你站在离我  两米远的地方  玩刀  已经很久了  刀在你的手里  耍着把式  刀尖对准你的手  推进推出  我捂住自己的嘴巴  不走过去,提防着它  我歹念刚
期刊
那些无名的……  不能把雨滴叫做鼠尾草。  也不能把豹子叫做闪电。  每一道山梁应该有各自的名字  每一朵花也该有它的宿命。  金字塔的建造者。  出现在鏡头中的喇嘛。  冤死的百姓、将军的后裔。  火车掠过的坟冢……  还有那内心深处开出了思念的红花  却不知该献给谁。  此时我刚从甘南回来  那天空的蓝,使我浑身哆嗦。  呵!世上还有那么多无名的  都被魔法压在了石头里。  夜宿三坡镇  我睡
期刊
写移民生活的小说颇多,作者们大多聚焦于移民的个人际遇,或者侧重描写移民与本土文化的对立、融合。春马绕过了这些陈旧的命题,将移民问题放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下进行探讨。  《劳裟的清晨和乌鸦》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中氤氲着的日式美学。春马在日本浸淫多年,对日式美学和日式思想都有较常人更为深刻的体悟。小说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为读者提供了完整而巧妙的沉浸式体验。可以说,小说的外在是以一个中国男人的视角对日本生活的打
期刊
一堆雪  丹江路路边上  堆了一堆雪  也不止是一堆  每个行道树的下面  都堆着一堆  黑灰色的东西  结成了硬块  但它确实是  前几天下的雪  当时  它白得耀眼  让人兴奋  现在它堆在树下  丑陋而且肮脏  我路过,看见  某个人  在顺着丹江路  掏雪堆  听说  他在寻找他的雪人  响声  一条马路上  几个人正在做着  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一台举升机伸起它长长的臂膀  将一个人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