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古诗词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光盘、投影仪等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将古诗词欣赏资料在荧幕上显示,伴随着文字、画面和声乐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思绪也随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天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诗词中所描绘的情境,增强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化解诗词中的难点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化平凡为神奇,化艰涩为易懂,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為趣味”等作用。多媒体可使古诗词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可观赏性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古诗词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去领会诗人或词人所描绘的画面或表达的情感。通过多媒体课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在具体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画面展示,以及声乐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声情并茂观赏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提高。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诗人和词人的情感和人生价值观念。如教学《咏柳》时,可先让学生欣赏春天美景的画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会争先恐后地诵出诗来。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就会对学习古诗产生深厚的兴趣。
  二、直观感受使学生进入审美体验
  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古诗词教学可转化为视觉艺术。特别对一些写景类的诗词,只能借助于多媒体画面的直观性,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记忆、理解、诵读、感悟诗词描写的美妙之处。据此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表现手法,具有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进行大量的画面展示,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对比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审美的直觉感受。如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于那种雄浑壮阔的雪原景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带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和观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有效手段播放它的景况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创造意境,触景生情
  情感是人对客体态度的反映。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对人的情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触景生情就是古诗词欣赏活动过程的一种现象,因此激发情感可以有效促进古诗词欣赏活动的开展与深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以形、声、色并茂的优势,全方位、立体的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再结合生动的讲解,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情趣等情感因素。如白居易的《暮江吟》教学,抓住全诗中心词“可怜”一词,联系前二句出示一幅“夕阳铺江”的图画,后二句出示一幅“新月初上”的晚景图,引导学生分析,从画面的变化想到时间的推移,而后又想到诗人观景的入迷程度。可见“可怜”二字是情满意溢,点明了作品的中心,是作者对秋江美景发自内心的赞叹。
  四、主观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古诗词欣赏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比其他活动更需要自己的积极而独立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判断和想象。因为古诗欣赏不仅仅是逻辑推断,而且带有主观的情感因素。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古诗教学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语言表达的方式。如教学温庭筠的《望江南》诗中哪些景物是用来抒发作者愁怀的?在利用多媒体将诗中描绘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斜晖”“水悠悠?”的情感。这是作者在写远景——看斜晖中远处的水面。实际上和江边只有望江人孤独一人多么相似,也是作者触景生愁的心理反映,再分析“肠断”和看“斜晖”映“清江”,可感知主人翁孤单思念的寂寥心情。这里的“悠悠”“肠断”二词写出了主人翁的忧愁、思念的绵延和失望的让人断肠。“斜晖”、“水悠悠”与“人”的关系,多么逼真贴切、情景交融。师生共同体会品评后,再让学生看图,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吟诵,直到入情入境,出口成诵。
  五、引发思考,引起合理联想
  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很难站在诗人或词人所处的时代和立场,受时空的严重影响。但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又不是单纯机械的反映,而是受到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养的影响,再加上没经验的局限。人们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作品所提供的信息因素而展开种种合理或不合理的想象和创造,并在许多情况下带上某种感情色彩,从而给作品以积极的评价。如曹植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会产生一种亢奋的激情,一方面是旋律自身的节奏的高亢激昂;另一方面欣赏者与爱国情怀的联系而引起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共鸣。教学时就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艺术,进行相关动感画面的播放展示,引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将康的审美情趣。
  总之,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古诗词欣赏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走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刺激了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和声乐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我们的学生开辟想像的空间。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思想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艺术。要掌握语文,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语文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而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須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善于倾听—学生学习的前提  能认真听倾听他人说话,并
【摘要】在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塞万提斯写出了著名作品《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写出了著作《哈姆莱特》。他们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笔下的主人公都闻名于天下。将这两位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他们既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其中不同点的差别更显著,更能代表他们各自的特点。本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关键词】堂吉诃德 哈姆莱特 比较 不同 共同  14世纪—16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到现在为止,我深入小学农村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时间也有十几年左右。虽说时间不长,但是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给我的感受颇深。发现许多一年级的家长对学生一学期来拼音学习的结果不太满意,其反馈的信息是:有的把“d”和“b”、“n”和“u”、“m”和“w”搞混淆,有的把“ou”和“uo”、“ui”和“Iu”经常颠倒,有的“z、c、s”和“z h、c h、s h”、“n”和“l”不分,有的会读“s h”和“a n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
【摘要】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
[摘要]初中不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表现出厌学情绪,尤其是九年级学生。因为它的内容比较枯燥,教材与时政热点结合得比较紧密,学生要记要理解的知识点比较多,总体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便会慢慢产生一种厌学情绪。本文结合“科学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对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消除学生思想政治厌学情绪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 厌学 原因 方法  一、初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课程,对语文的教学就是对语言的教学,语言的丰富的性能很好地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或激发听话人的兴趣,作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更应该从各方面来构建语言美。构建课堂语言美的重点是教师,那教师如何做到教学语言的美呢?可以从教学的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简洁精练和亲切自然方面来加以构建语文课堂的语言美。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语言美 构建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工作
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它从训练学生的“听、说”开始,又以现实生活中的“听、说”为归宿。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我们要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及时开展口语训练,并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说话,善于表达。在近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我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消除小学生胆怯心理,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这是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多数胆子小,说话声音
依据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知识是基础性的,是能被高中生学好用好的,但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更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普通数学教师,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
历史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难点。能否突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尤其是当前各地都在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设计导学案才能让学生在自学中突破难点,使效果最大化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初中历史新课标准就如何突破难点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穿越时空法  穿越是指当下网络媒体最热门题材的一种。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