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马鸣(1979-), 女,汉,河北秦皇岛人,职员,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团建工作与高校共青团工作融合的研究。
  摘要:新媒体环境与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性格塑造、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发展之间具有潜在的关联性。高校共青团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延伸性、即时性,及时的构建相关的思政教育数字化平台,以新媒体手段作为展开共青团工作,进而引导高校学生的思维意识,塑造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特性对传统的高校的思政教育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媒体;共青团;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99-02
  一、 新媒体的时代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多数高校学生对新媒体产物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受到网络舆论以及其他社会舆论的诸多影响,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新媒体对高校学生产生的复杂效应已经超出了高校德育工作所能控制范围,这对于高校共青团的传统的工作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爱国意识、民族精神、道德教育等相关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 手机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智能手机的出现,丰富了手机的功能,多数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络,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接纳与信息交流,同时手机媒体的出现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项新的娱乐方式。目前,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低头族”的主要群体,多数学生对手机媒体、平板电脑媒体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很多学生精神状态低迷、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手机媒体的出现也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虽然,新媒体环境下可以满足学生群体对言论自由的需求,但是手机网络媒体中信息量较大,其中包含着黄色、暴力甚至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相关信息。多数学生不经过甄别就全然接受,有些学生也会对某一事件妄加评论多营造出的社会舆论会间接的危害到社会和谐或国家安全。
  (二) 微博、微信及其他交流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极大的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特别是类似微信、比邻、陌陌等新时代音频传媒交流方式的出现,更加吸引了高校学生的关注。在虚拟化的交流平台上,高校学生可以肆意的、不受道德约束的进行实时性、开放性的进行交流,同时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QQ动态、QQ空间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舆论的营造,这些网络舆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虚幻性以及不真实性,同时有些社会舆论如果肆意传播可能会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此外,多数网络媒体信息也冲击着高校学生的“三观”,如2014年春晚的《扶不扶》就充分的暴露出新媒体时代下人们道德意识的缺失,这对于高校学生良好道德责任感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三) 其他网络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媒体环境满足了高校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交流需求,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网络媒体环境也对社会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如有很多贪污腐败的行为都是通过网络媒体平台才得以曝光,通新媒体舆论的导向同样可以传递正能量。在现实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往往不重视网络媒体对于现代生活的改变,仍然以大字报、宣传栏等传统的方式开展共青团的工作,这与高校学生信息接纳的方式相脱离,其后果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
  二、 新媒体的概念特点
  (一) 新媒体的概念
  事实上,新媒体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研究认为,新媒体就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新媒体依托于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并运用多种传媒手段为受众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新媒体是基于多平台的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提供多维度互动信息的媒体,其主要代表有SNS信息平台、贴吧论坛、视频网站、即时通讯平台、校内论坛网站、博客和微博等。
  (二) 新媒体的特性
  1. 新媒体的开放性。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是不易控制的,其对于信息舆论并没有明确的限制。正是因为这种开放性的特点,才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主体主导时代,信息传播的受众的角色可以变为信息分享传播的主体角色,促使信息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可以说,只要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人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个人意见,对于某一社会事件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个人看法,可以不受到传播方式限制。
  2. 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广泛性。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具备多元化的特性,覆盖面较广,能够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媒体的受众群体,想要获得新闻源就需要借助于丰富的新媒体手段,同时每个受众可以借助于新媒体学习各样的知识、可以与外界进行生动的交流,可以全方位的接纳各类信息。
  3. 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即时性,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新媒体技术史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因而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发布,并且能够保证信息能够获得一定的受众群体。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传播可以不受时空、地域等其他条件的限制。
  4. 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虽然,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高效性、广泛性的特点,但是其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各类虚假信息肆意横流,同时信息传播主体的身份也是神幻莫测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新媒体环境中,人可以挣脱社会的规则以及道德伦理的束缚,以一种假象的状态存在,进而促使新媒体空间的神秘信息更为浓重。
  5. 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促使新媒体信息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各类信息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同时信息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也会随时的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进而出现了两者之间的信息处于交互的状态,这大大提高了新媒体空间的活跃性。   三、 高校共青团工作运用新媒体的创新方式
  (一)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开放性
  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传播工具充分实现了信息的全方位的共享。而作为与世界接轨的一流大学,更要灵活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而改善传统的团工作的方式,促使团员活动能够有效的展开。如利用主题网站、主题贴吧、手机报等平台对青年团员进行正确的舆论引领,高校要增加党团网站的二级域名,使之能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同时在网站上要实时更新党团信息以及热点新闻, 吸引广青年团员的关注度以便于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引导。同时,党团网站内的内容要丰富全面,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指导、党团知识答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思想觉悟;同时通过红色教育知识、道德文化教育知识的宣扬,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爱校、爱党、爱国的情怀。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发挥出主题网站的作用,将网站打造成高校青年学生的后勤基地,进一步提高青年团员的凝聚力。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高校共青团干部完全可以自行开发一个APP应用,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党团思想的宣传。
  (二) 构建全方位、服务型数字化团工作平台
  高校团组织应该进一步发挥新媒体传播工具的广泛性,适时构建党团思想建设的数字化平台,如构建校院两级微信平台以及官方微博,并且借助于人人网制作具有个性化的“人人小站”;同时,高校团组织要借助于学校学生会、主干社团、志愿者服务协会、社团联合会等校园组织的力量,督促这些青年学生组织积极配合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并且构建独立的微信平台以及微博,以确保高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集中,进而能够通过这些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传播、知识学习与分享、交流与互动等,此外,校园其他组织的数字通讯平台要统一接受校团委通讯平台的管理。同时,校团委可以借助于微博主页创立相应的服务型模块,其中可以包括经典阅读、艺术作品赏析、体育项目锻炼、校园文化交流、校园生活等等。高校团委组织可以借助于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模块,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培育, 并且可以通过体育模块、艺术模块,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儒雅的气息以及强健的体魄。
  (三)全力构建即时通讯平台
  事实上,即时性通讯平台是高校共青团掌握广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今,智能手机的出现已然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并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信息交流的手段。事实上,类似微信、飞聊、陌陌等一批可发送音频短信的新媒体能够基本上满足青年团员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基本需求,通过这些即时通讯平台可以满足青年团员对于言论自由的期望,此外手机媒体中也包含了诸多学习、娱乐的方式,这使得青年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进而被成为“低头族“。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更好的利用手机媒体,为青年团员全力打造健康、积极的即时通讯环境应该作为团工作创新的重点。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应该意识到手机媒体对于高校青年团员精神层面、思想层面的侵蚀性,因而共青团干部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工具的即时性效用,积极构建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多种网络交流方式,进一步“缩短”团组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距离。在即时通讯平台上,共青团干部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讨论活动,进一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并且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青年团员能够脱离对于手机媒体的依赖性。
  四、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运用新媒体的保障
  (一) 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体系
  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宣传部等单位要建立集网络舆情收集、监督、研判及引导机制相结合的网络舆情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工作。重点拓展校园门户网站、校园主题贴吧、校园QQ群、校园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对网络平台信息交流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加强技术监控,对校园网络平台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管,适时的删除有害信息以及违反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的信息内容;此外对于热点性的网络舆情事件,共青团干部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建立网络化新媒体工作模式,在校团委、学生工作部、校级学生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院系学生组织和班级(团支部)建立校院班多层次交叉型的网格化体系,为新媒体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工作与支撑平台。
  (二) 对新媒体内容体系的管理与完善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以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导,重点对网络舆论的内容进行管理与引导,掌握网络话语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作出正确的引领,确保网络舆论的健康化传播。此外,透过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完善学习生活的服务,通过舆情监督可以实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需求,与现实中的学生服务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收集、反馈与应对,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三) 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团队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媒体环境,高校共青团应该积极的创建“新媒体研究团队”,能够对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的工作理念以及方式进行科学化的研究与设计。此外,要以思政教育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为主体,进一步组建“新媒体宣传团队”,推动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时对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适时的开展舆情监督、网络舆论引导等工作。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团队”,以校园网络为平台,以学生专业兴趣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利用新媒体引导凝聚青年并创新共青团工作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2 (06):183-184.
  [2]汤杏林.论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 (05):3-16.
  [4]安国启卫刘华.关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和社会发展与共青团工作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5]李筱倩.论运用新媒体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J].中国报业,2012,(03):223-22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023-02  “10 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从教材编排特点分析,主要包括:数数、抽象出数、认数( 数的顺序和大小) 、数的组成和数的加减法,与0~9的认识编排基本相同。“10的认识”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9以及它们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单独作为一课时,其安排具有
期刊
作者简介:李平(1979-),男,汉,重庆永川人,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法。  摘要:学生讲数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学生观,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生成和潜力的开发。通过圆周角定理的教学,从任务组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展示实施过程,剖析成效原因,总结教学经验。  关键词:学生讲数学;圆周角
期刊
作者简介:罗竞(1983.12-),男,汉,四川达州人,本科,讲师,从事教育管理的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入手,剖析教育哲学上的原因,认为在情感、意志的教育方面存在缺失是症结所在。本文最后探讨了通过培养乐观的心态,对生命的直觉来拾遗补缺。  关键词:心理;情感;意志;直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作者简介:黄楚玲(1983-),女,汉,广东汕头,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学科教育。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辩论式活动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
期刊
作者简介:侯丽维(1989-),女,汉,硕士研究生在读,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作为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鲜明特点,通过借鉴和批判其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国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针对现阶段如何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一些行
期刊
作者简介:刘瑞芳(1983-),女,山东菏泽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职教学人员,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初级管理人才。基于生源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校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旅游专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之一。  关键词: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化学平衡问题是普通高考中的常青树,许多学子在这个考点上有心理障碍,尤其是涉及到等效平衡的问题更是摸不着头脑,本文将该类问题归类分析,找出规律,形成一种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便于学生对号入座,大大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和在高考场上的失分率,同时为广大教师在该知识点讲授中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化学;等效平衡;一边倒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放眼国家发展中长期战略,为国家经济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本文结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学校自上而下改变英语课程设置,丰富英语课程类型,满足学生多元化外语学习需求,教师采用“支架式”教学理论,以项目实施为载体,盘活大学英语课堂,努力探索高职学生外语素质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外语课程设置;支架式教学;高职
期刊
作者简介:梁益宁(1980.03-)女, 硕士,山西工商学院,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做中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但民办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如果放手力度过大,会造成学生“低水平重复”,进而伤害其学习积极性的恶果。本文旨在探讨教师的点评在民办院校大学生英语课堂展示中的作用,意在优化任务型教学法在民办院校的施行效果。本
期刊
作者简介:兰敏(1986.02-),女,汉,湖北十堰人,助教,哲学硕士,广州涉外经济技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  摘要:当下,高校学生受到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怀疑的态度,认为产生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现时中国已经没有价值了,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如果不能理性回应“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再多的理论教学和宣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