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与考核体系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高等机械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基础”为研究案例,从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些方法。采用模块化、案例加讨论式、师生角色互换式、交流沟通式等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导的一元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考试考核相结合,改变以考试考核为主体的传统考核模式,探讨了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以期为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模式;模块化;案例式;课程考核体系;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23-02
  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核心模块,这一模块的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质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多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教学模式占垄断地位,因此必须大力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以及针对特定时期的受教育群体有其适用性,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导致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不理想局面。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讲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信息,对于个性化较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接受的。二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很难充分、广泛地参与课堂,很难主动思考与接受知识信息。因而导致课堂沉闷,没有活力和生机,学生自然不愿意听课。三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看重自身对授课内容的深度理解,并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将其展示给学生,而这样的方式学生并不容易接受,教师忽视了如何吸引学生和引导学生。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必须不断发展与改革。将“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广泛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研究的主体思路。
  2.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改革对象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知识面很广,综合性强,课程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教学存在较大难度。[1]总体来说,各部分之间有相对独立性。
  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自身特征与教学目标,以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思路为原则,确定了如下总体教学模式路线:将课程总体分成若干个大模块,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基本知识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模式使学生充分、广泛的参与课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口头交流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进而完善授课方式与内容。
  (1)模块化教学思想。依据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将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模块,整门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大模块又可分成若干子模块,[2]大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课程进行模块化分解的优势在于:一是大模块间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整门课程的建设被细化为每一个大模块的建设。二是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包括各类相关的有价值的技术报告、论文、专著以及网络材料等,采用模块化教学更易于更新和把握教学内容。三是模块具有灵活性,如果某一模块的内容已不适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舍弃,更换新的模块,也就是模块化具有动态性。四是模块化教学要求在遵循课程总目标的条件下,每一模块也要设立该模块的目标和要求,每一模块包含多次课程,每一次课程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该模块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的。
  (2)案例加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法是在某一教学模块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模块的基本理论与原理,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对象并利用该模块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所学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知识得到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3]讨论式教学是在案例式教学完成之后,针对本模块的主要问题或案例进行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完成。作用是给予学生思想观点碰撞的平台,在思想碰撞过程中形成共识,全体学生互动交流,[4]使学生更广泛地参与课堂,探索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跃的课堂模式。
  (3)师生角色互换模式。师生角色互换模式即主讲教师当学生,而学生当教师,给学生一次讲一段课程内容的机会。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换位体验。其基本思路为:开课3周后,学生对课程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一定的理解,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资料查询、确定讲课内容、制作PPT、课堂7~8分钟讲授、同学间互动问答等工作内容。最后教师给予评价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
  (4)构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需求,完善教学不足,增强师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沟通,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师生课堂交流、课余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其中问卷调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的频繁交流,不但完善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增强了师生友谊,实现了最有效的育人效果。
  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传统课程评价体系变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平时考核、论文考查、报告考查等为辅。考试考核一般占到总成绩的60%~70%,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学生对平时的学习并不重视,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积累,考前彻夜突击,死背硬记,甚至出现同一门课程,考前突击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于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虽然该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但也说明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存在问题,不能保证付出与收获的相对等价性,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效果,尤其不能评价实践应用能力的高低,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已不适合当代大学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与课程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课程评价体系与课程教学模式密切相关,是需要互相匹配的。本研究就是探索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广泛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的、多元化的、生动活泼的模式,因此课程考核也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5]人的认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6]因此,对于大学课程的评价不应该只看重最后的考试评价结果,应该把过程考核作为一种考核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倡导过程考核的重要价值与应用。简单来说,“过程考核”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给予学生相应的考核,教学形式越多样性,考核的内容也就越多元化。比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考核方式:出勤的考核、课堂提问的考核、课堂讨论的考核、师生角色互换活动的考核、课外信息调查考核、作业的考核、课程实验的考核、课程实践活动的考核、课程学习总结的考核等等。可以看到,这些考核内容都与课程教学过程密切相关,是训练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学生广泛参与课堂的重要手段,这种非考试性质的考核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3.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与实践效果分析
  过程考核的作用为:考核内容可以多样化,属于多元化考核;考核内容多属于非考试型考核,更能考核学生的参与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与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过程考核更偏重于能力考核;过程考核与考试考核的有机结合,各占一半,改变了“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学生只要平时努力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过程考核分,付出了就会有相应的回报,更好地反映了付出与回报的等价性。
  在本研究中,将过程考核模式应用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机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主要考核内容有课堂出勤(占10%)、课堂演讲(占5%)、课堂提问与讨论(占5%)、课程作业(占10%)、课程实验(占10%)、课程总结(占5%)等内容。这些内容在考核时确定了有效的具体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保证了过程考核成绩的真实性。由于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过程考核占比为45%,考试占比为55%,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使比例达到各占50%。研究中,选择一个班级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考核方式,从两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可以看出,采用过程考核方式的班级成绩中良好段人数最高,呈较好的正态分布,而采用传统考核方式(考试占70%的模式)的班级,成绩分布中及格段人数最高,不能呈一定的正态分布。表明过程考核模式在保证成绩的正态分布方面具有较强作用,过程考核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4.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虽然有其先进性,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下问题:为了保证过程考核的公正公平,教师需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评分规范,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学生的认可;过程考核项目要丰富,要让学生清楚过程考核分并不容易获得,需要付出努力,因此每项考核的分值不要过高;过程考核的内容需要认真选择,考核的项目尽量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有利于让学生享受这门课程带来的乐趣;过程考核内容繁多,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教师要处理好这些工作与其他教学和科研的相应关系,一旦选择过程考核,教师就要保证考核的质量。
  过程考核的工作机制一旦成熟,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考核比例,降低考试的比例,最终使考试也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这将对高等学校课程考核体系和学生培养模式带来重大影响,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侯英岢,赵大旭,曹欢玲,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
  [2]陈本德.《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三江学院学报,2011,(1).
  [3]佟永祥,江树勇,吴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0,(7).
  [4]肖志锋,吴南星.“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及实践”卓越计划教学改革实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
  [5]唐琦,马明霞,雷迅.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6]任宝东,田景,马媛.过程考核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涉及系统接线、电压等级、绝缘水平、通信干扰、接地保护方式等方面,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为了能够在选择接地方式之前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分析,而不是依靠经验做法,或是纯粹的理论分析,使用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针对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建立了仿真模型,进行三种方式下的仿真并分析结果,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PSCAD仿真  中图
期刊
摘要:以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为对象,回顾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构建了课程体系,对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为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电子信息领域的人才提供了培养实施计划,为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专业建设;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对行业性特色专业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培养和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的途径和方法,并给出了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施步骤。近年来的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关键词: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0-0023-02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
期刊
摘要:为保障电网及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调控机构设备监控管理工作,温州电力调控中心以强化地县设备监控管理为主线,构建网络,纵横贯通,推进设备监控管理五大体系,并加强多部门、多专业联合协同,形成闭环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充分发挥了监控专业监视的作用。  关键词:设备监控;企业管理;调控中心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103-02 
期刊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是自动化、电气、计算机类本科专业课程。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利用软件仿真运行,演示指令、程序等运行结果,配合课堂教学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阶段就较好地理解指令功能等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软件仿真的特点,开展组态、模拟量、中断等仿真实验,实验条件不受实验室条件限制,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  关键词:PLC;仿真;程序;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分布式电源以投资少、发电灵活、环境兼容等特点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近几年国内分布式发电技术高速发展,2013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11月份又下发了“两个意见”的修订版,目的在于指导、规范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的背景进行分析;对潍坊地区分布式电源并网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我国已出台的政策提出了目前分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结合相关实习及实验的亲身经历,思索和探讨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从现实教学中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分析培养创新人才的缺陷以及其制度的影响因素,建议完善更加合理的创新能力培养制度,激发本科生实践创新的激情,推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本科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以三维仿真模型为基础,开展水轮发电机组智能仿真培训系统研究。利用Solidworks、数据库、ASP.NET与服务器技术构建基于B/S结构的三维仿真培训信息系统。利用C#构建信息系统的后台,HTML、Javascript、Css实现前台Web页面显示,将前台与后台联系,借助Javascript二次开发Actify技术和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开发,实现了水轮发电机组由实际三维空
期刊
摘要:简要分析了在选修课教学中采用“自主授课”式教学法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自主授课”式教学法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并针对“自主授课”式教学法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促进该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授课”式;教学法;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18-01  选修课
期刊
摘要:帕金森定律对于组织形为理论发展有重大贡献,对高校提高管理水平、效率及管理人员能力建设有重大的启示。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综合素质需要提高、业务能力需要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加强等问题。对此,帕金森定律启示,以激励、培训为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与能力水平;核编定岗、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加大竞争选拔力度,因才而用;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能力水平。  关键词:高校;高校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