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行业性特色专业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培养和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的途径和方法,并给出了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施步骤。近年来的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关键词: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0-0023-02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许多地方性高校对专业核心竞争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比如,蒋先军[1]针对地方性院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董本云[2]对地方性院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她认为专业特色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整合社会资源,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创造品牌。张华[3]对国内外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国外人才培养注重宽口径、重基础,而国内基础和技术并重。高丽丽[4,5]对能源动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做了研究,并给出了比较具体的做法。于娟[6]对能源动力专业的高等工程教育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剖析,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综观国内外对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7-9]都集中在如何培养上,没有涉及特色优势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
一些行业性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由于就业形势比较好,对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还没有意识到其必要性。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用人单位招聘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优势特色专业会逐步的失去其优势,比如,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电力行业的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一直就业形势非常好,基本属于供不应求,但近年来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各单位的需求量比往年减少30%-50%,各个电厂只要1~2人。为了保持和提升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因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对特色专业进行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升进行研究,是保持其特色和优势的必要手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针对我校传统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国家节能、减排和降耗的方针政策下,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获得满足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人才就业核心竞争需求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及手段,使传统优势特色专业能够保持和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1.培养方案的修订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考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强化能突出原有行业特色的主干专业课程,同时适当增设一些兼顾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选修课程。
2.精品专业课程建设
通过建设一批精品主干专业课程,带动专业建设和发展,逐步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和热力发电厂等主干专业课都是省级精品课程。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要进一步建设和维护其资源,并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对省级精品课程要加强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使其尽快提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对新增的特色课程《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和《新能源概论》等课程,从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进行建设,使其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以满足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
3.打造高水平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高水平优秀教师和培养年轻教师,并要求使所有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都参与和指导实验、实习和其他技能培训环节,创建和开设开放性、自主性和综合性实验,使所有教师都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高水平教师,为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引入专业对口的专任教师以及聘任行业一线的兼任教师,实现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特别是大力推进兼职教师的引进工作,进一步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二是加强专职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培养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要通过项目开发和对外交流和学习及主讲教师指导实验等形式,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团队的结构,使学院的教师进入课堂是专业教师,面对企业是行业专家。
三是加强行业兼职教师的培养,促进实践指导教师结构的团队组成。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自主式、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继续推进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学过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都需要通过教材建设来实现。对教材现状进行调研和论证,整合全国各相关院校和行业的师资力量,抓紧编写贴近专业培养目标对知识和能力点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体系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系列教材。 5.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社会实践、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校企联合培养、聘请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等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拓展与行业单位的合作建设,以促进就业为出发点,以贴近行业为动力,深化校企合作。逐步从目前寻求行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向以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进而实现“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高层次的校企合作。二是探索专业细分的分方向培养模式。继续深入行业调研,在了解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对专业进行细分,研究分析本专业细分的方向。同时,探索、捋顺专业小方向培养的管理体制,研究、制订各专业小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分方向不分专业”,有专业侧重但又具备通用基本知识的培养方式。
二、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施
第一阶段:对与本专业有关的行业和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根据人才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定位。
第二阶段:按照专业定位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符合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标要求。同时,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和培养年轻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
第三阶段:根据培养方案优化设置课程组,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删减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增加新技术、新知识和增加技能培养实践内容,集中优势力量编著和出版一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教材。使所设课程和所学内容既能满足保持专业特色的要求,又能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阶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必要的改革,引入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进一步提升专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第五阶段:积极寻求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开展联合订单培养,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成才率。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努力,根据近年来的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熟练,工作积极踏实,团队合作意识较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较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些充分说明了上述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升的手段是正确和可行的,对其他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先军,方吉泉.地方性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2):101-104.
[2]董本云.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1):102-104.
[3]张华,刘道平,季金瑛.国内外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8:23-27.
[4]高丽丽,史琳.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5):119-121.
[5]高丽丽,史琳.绿色教育理念下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48-49.
[6]于娟,吴静怡.能源动力专业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58-159,163.
[7]何建雄.专业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的生命力[J].中国培训,
2003,(10):27.
[8]陆靓燕,鄂青.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能源动力学科培养模式之我见,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8):319-321.
[9]孟令君.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社会报,2012,12,(第8 版).
(责任编辑:刘翠枝)
关键词: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0-0023-02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许多地方性高校对专业核心竞争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比如,蒋先军[1]针对地方性院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董本云[2]对地方性院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她认为专业特色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整合社会资源,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创造品牌。张华[3]对国内外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国外人才培养注重宽口径、重基础,而国内基础和技术并重。高丽丽[4,5]对能源动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做了研究,并给出了比较具体的做法。于娟[6]对能源动力专业的高等工程教育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剖析,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综观国内外对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7-9]都集中在如何培养上,没有涉及特色优势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
一些行业性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由于就业形势比较好,对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还没有意识到其必要性。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用人单位招聘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优势特色专业会逐步的失去其优势,比如,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电力行业的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一直就业形势非常好,基本属于供不应求,但近年来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各单位的需求量比往年减少30%-50%,各个电厂只要1~2人。为了保持和提升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因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对特色专业进行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升进行研究,是保持其特色和优势的必要手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针对我校传统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国家节能、减排和降耗的方针政策下,如何保持和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获得满足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人才就业核心竞争需求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及手段,使传统优势特色专业能够保持和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1.培养方案的修订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考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强化能突出原有行业特色的主干专业课程,同时适当增设一些兼顾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选修课程。
2.精品专业课程建设
通过建设一批精品主干专业课程,带动专业建设和发展,逐步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和热力发电厂等主干专业课都是省级精品课程。对国家级精品课程要进一步建设和维护其资源,并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对省级精品课程要加强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使其尽快提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对新增的特色课程《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和《新能源概论》等课程,从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进行建设,使其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以满足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
3.打造高水平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高水平优秀教师和培养年轻教师,并要求使所有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都参与和指导实验、实习和其他技能培训环节,创建和开设开放性、自主性和综合性实验,使所有教师都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高水平教师,为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引入专业对口的专任教师以及聘任行业一线的兼任教师,实现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特别是大力推进兼职教师的引进工作,进一步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二是加强专职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培养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要通过项目开发和对外交流和学习及主讲教师指导实验等形式,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团队的结构,使学院的教师进入课堂是专业教师,面对企业是行业专家。
三是加强行业兼职教师的培养,促进实践指导教师结构的团队组成。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自主式、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继续推进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学过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都需要通过教材建设来实现。对教材现状进行调研和论证,整合全国各相关院校和行业的师资力量,抓紧编写贴近专业培养目标对知识和能力点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体系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系列教材。 5.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社会实践、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校企联合培养、聘请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等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拓展与行业单位的合作建设,以促进就业为出发点,以贴近行业为动力,深化校企合作。逐步从目前寻求行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向以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进而实现“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高层次的校企合作。二是探索专业细分的分方向培养模式。继续深入行业调研,在了解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对专业进行细分,研究分析本专业细分的方向。同时,探索、捋顺专业小方向培养的管理体制,研究、制订各专业小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分方向不分专业”,有专业侧重但又具备通用基本知识的培养方式。
二、特色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施
第一阶段:对与本专业有关的行业和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根据人才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定位。
第二阶段:按照专业定位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符合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标要求。同时,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和培养年轻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
第三阶段:根据培养方案优化设置课程组,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删减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增加新技术、新知识和增加技能培养实践内容,集中优势力量编著和出版一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教材。使所设课程和所学内容既能满足保持专业特色的要求,又能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阶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必要的改革,引入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进一步提升专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第五阶段:积极寻求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开展联合订单培养,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成才率。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努力,根据近年来的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熟练,工作积极踏实,团队合作意识较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较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些充分说明了上述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升的手段是正确和可行的,对其他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先军,方吉泉.地方性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2):101-104.
[2]董本云.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1):102-104.
[3]张华,刘道平,季金瑛.国内外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8:23-27.
[4]高丽丽,史琳.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5):119-121.
[5]高丽丽,史琳.绿色教育理念下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48-49.
[6]于娟,吴静怡.能源动力专业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58-159,163.
[7]何建雄.专业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的生命力[J].中国培训,
2003,(10):27.
[8]陆靓燕,鄂青.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能源动力学科培养模式之我见,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8):319-321.
[9]孟令君.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社会报,2012,12,(第8 版).
(责任编辑:刘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