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 服务社会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t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画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省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取得的成果。
  周晓波:2012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后,省政府随即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了《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对普查范围、技术路线、组织形式、实施步骤、经费保障、成果应用等方面作了具体安排。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各级普查机构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文物认定、文物信息采集登录、数据审核及验收总结等各阶段工作,普查进度、文物数量、数据质量等指标项均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21日,全省674家国有收藏单位共登录文物285.7万件/套,实际数量557.8万件。省普查办组织专家按差错率低于0.2%的标准对平台文物数据完成了全覆盖审核,并委托中华书局出版普查成果文献,委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开发“山东省可移动文物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这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基本实现了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建立登录制度、服务社会的工作目标。
  通过普查,对我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关键是通过可移动文物藏品档案的全面建立,切实完成了摸清家底的普查目标,对下一步开展文物管理、陈列展览、预防性保护和保护修复等都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山东画报》:我省文物普查和文物的分布具有怎样的特色,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周晓波:从全省上报的数据来看,我省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保存于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中,其他单位保存文物相对较少。反映出我省可移动文物管理规范、集中的特点。
  在普查的674家普查单位中,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共有372家,占全部普查单位的55.2%。这些文物收藏单位中,省、市级国有单位的文物保护条件、保存环境相对较好,但大部分县(市、区)级以下的单位文物保存情况一般或较差。
  另外的302家收藏单位中,大部分虽然已经注意到文物的保存条件和环境,但还没有达到优良水平。小部分收藏单位,由于改制或其他原因,文物藏品处于束之高阁无人管理状态,保存条件也堪忧。
  随着普查工作的开展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博物馆、纪念馆的库房、展览环境及保存条件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以县级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为例,自2014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支持下,陆续有四个展厅进行了提升改造,文物库房也集中进行了设备和环境的更新和提升;明赵秉忠殿试状元卷、馆藏字画、龙兴寺佛教造像以及香山汉墓出土彩绘陶俑的一大批文物得到了修复;青州市博物馆整体水平与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文物保存条件和环境较好收藏单位中,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和美术馆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较理想,这部分单位有210家,占到31.2 %。但也存在大部分藏品积压,缺乏研究和使用的情况。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的文物藏品中,古籍图书所占比例较大。古籍图书的保存状态差异呈现两极化趋势,在大型图书馆和档案馆中,古籍善本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有的保存在专用的书柜或书架上,因为保存年代久远,纸质脆弱,不堪翻动,使用起来禁忌较多,尚需进一步利用,可考虑影印或再版。一般古籍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印刷图书,大多数得不到很好的清理和保护。
  《山东画报》:在整个文物普查的过程中,以山东省文物局为核心的普查办进行了哪些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周晓波:整个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最初的队伍建设到文物整理收集到认定,再到信息的整理录入,后期的审核与质量控制,可以说每一步都凝聚着文物普查队伍的智慧与心血。
  按照统筹兼顾、合理调配的原则,我省组建起一支以文博系统专业骨干为主、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的普查队伍。普查中,共投入在册普查人员2400余名,普查专家600余名,为提高普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省文物局精确把握各个普查工作节点,制定了分期、分区、分类的普查培训方案。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0余次,培训普查专业人员近上万人次。
  山东是文物大省,系统外国有单位数量多,工作难度大。根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文物分布地点不匀,文物门类繁多的特点,省普查办制定了前期规范命名、现场记录纠错、整合专家意见、后期汇总修正“四步走”文物认定流程。全省文物集中认定从2014年底开始到2015年6月底结束,辗转全省90个区县、认定国有单位440家,认定文物数量10万件/套。
  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是本次普查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省普查办根据各市普查采集登录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发文和实地督导两种方式开展普查组织工作。督导组同时也是专家组,不仅听取各市普查办及收藏单位普查工作汇报,还积极深入普查工作的第一线,对普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基层普查员困难,解决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和错误问题,总结并传授基层普查经验。
  在国普办的指导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协助下,山东省普查办针对审核工作研究出了离线审核14個数据指标项与在线审核照片相结合的审核工作模式。自2016年1月始至2016年8月底,省普查办组织了10余期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省级专家集中审核会,既加快了审核进度,也提高了数据质量,确保了平台数据全覆盖审核,差错率控制在0.2%以内。
  在质量控制方面,省文物局采取自我检查、专项督察、定期通报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在整个普查过程中对17个市及部分县(市、区)、各大型文物收藏单位的普查质量控制进行了定期检查、抽查和现场指导,随时解决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组织数据审核和验收。一线普查人员在普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数据采集标准收录数据,规范操作,做到了不漏查、不误查,保证了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山东画报》:下一步,我省对于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有哪些措施?
  周晓波:通过普查,明确了我省可移动文物总体保护需求。从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方面,应着力解决基础文物收藏单位库房紧张和保存环境落后的问题。
  从提高保管人员素质方面,文博系统人员平均年龄偏大,专业人员较为缺乏,急需引进有文博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员充实到文物一线队伍中来。
  从运用先进的保护技术方面来看,文博系统由于资金、人才缺乏,文物保护工作的科技水平尚需提高,从文物保护的长远利益来看,尚需引用先进的文物保护装备和技术以加强对本区域文物的管理保护。
  按照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未来我省将全面落实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总体规划,建设全省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库和预防性保护平台,构筑文物修复网络体系,推广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先进技术,提升文物保护修复水平。
  一是实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完成可移动文物的定级鉴定,建设全省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库,优先抢救濒危易损文物和珍贵文物,有计划分批分类申报实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二是建设全省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平台。加强馆藏标准库房建设,完善文物检测和调控设施,改善文物保存微环境,全面实现保护修复信息化监控。加强安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实现安防达标。三是建立全省可移动文物修复网络体系。加快文物修复工场建设,加强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全省文物保护修复机构,建立以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为核心、地方重点博物馆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网络体系。建立馆藏和出土(水)文物的病害检测与评估标准和机制,引进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基础能力及科研技术水平。
  《山东画报》:对于普查成果的利用我省在未来有哪些计划?
  周晓波:在普查工作推进过程中,成果的社会共享工作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山东博物馆《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展国外巡展》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共开展普查成果展览359次,参观人数达数百万。2015年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广播电视台等多个部门联合主办了“让文物讲好山东故事——齐鲁瑰宝”推选活动。在各博物馆自荐的基础上,以网友推选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从全省馆藏可移动文物精品中最终确定了100件最具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的“齐鲁瑰宝”。省文物局协调各相关收藏单位组织了“齐鲁瑰宝”巡展,把我省文物精品汇集一堂,在省内外形成了极大反响。
  省普查办还根据省政府“发布普查成果”的要求,按照省文物局的安排,在普查总结阶段启动了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丛书主要包括两册:《文物山东——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集萃》、《博物山东——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博物馆集锦》。目前书籍的资料汇总、编辑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出版。
  各市在普查期间也积极推出各种普查成果出版物。如菏泽市文物局在完成普查各阶段普查工作任务后编辑出版的《菏泽文物》一书,不仅汇总了菏泽市普查工作的经验,也将普查精品文物集结成册,实现了总结成果和服务社会两方面的作用,获得了一致好评,也为全省普查总结和成果出版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济宁市文物局、日照市文物局也正在筹备编辑出版普查成果书籍或图录。
  为了使普查成果更好的服务社会,山东省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共同打造“文物山东——山东省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是我国首个数据量最大、功能最完善、正式向公众开放的省级可移动文物平台。实现了普查成果的有效利用和良性循环,打造了“互联网+博物馆”模式,是文物部门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阵地。
  《山东画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经结束,回望整个普查工作,能够为我们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怎样的启发?
  周晓波: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要真正成为一项“永不落幕的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普查工作结束以后继续加强对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机制方面的工作,做到实时在线上传文物数据,同时为已登录的文物信息开展检索、查询提供方便,以便更好地为文物工作服务。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文物行业人才培养,可移动文物建档备案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要进一步加大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更好地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作用。要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拓展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要創新利用方式,落实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政策。
  要积极推进专题类博物馆建设,促进馆际交流,提高藏品利用率。文物保护的目的不是要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要在有效保护管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特色资源优势,切实让广大群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
  文物保护是一项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普查工作,分散在文博系统外的大量国有可移动文物被发现,文物总量有了大幅提高,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与文物保护任务的矛盾更加突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同时,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更要确保文物保护资金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有一天,朋友带孩子来访,刚刚坐定,他开口便问:弘扬传统文化,孩子应该怎么做?看到几个孩子都在认真听,我一时竟不知从哪里说起。略略停顿之后,我看到墙上挂着的孔子的话:言忠信,行笃敬。于是回答:有话好好说,有事认真做。  有话好好说,看起来并不复杂,其实,这可不是简简单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有一次,孔子弟子子张向老师“问行”,子张想知道,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走到哪儿都能通达。于是孔子告诉了他六个字:“
期刊
这是建国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面、系统普查工作。  2013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清晰思路,确定方式。  山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全省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与专家指导组先后成立,山东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展开。  五年多的时间里,山东集中顶尖技术与
期刊
陶渊明生活在佛教和“清谈”极盛的时期,却基本上不信也不采纳这些。但佛学和玄学对他都有潜在的影响,比如说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生活的超脱性,都能够看出佛教的影响。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来与道教合流。释道合流的端倪就出现在汉与魏晋时代。从陶渊明的日常状态和诗歌里面,可以看到大量“清静无为”的实践。“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归园田居五首·其二》)但他又并没有走向极端,没有
期刊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孝德文化悠久绵长。近年来,山东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积极开展为老服务工作,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努力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省老龄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山东是我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
期刊
【个人简介】  吕文明,1982年生于山东海阳。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入选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首批青年书法名家。近三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3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1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委托课题1项。15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活动中
期刊
山东作为文物大省名不虚传,提起山东文物,大家自然会想到“山东文物看济宁,济宁文物看曲阜”。殊不知,在2011年,兖州因发现了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银棺、佛顶骨真身舍利金瓶而声名鹊起。你可曾知道兖州文物在今年5月12日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去香港进行大运河成果展吗?  让每件文物都有“身份证”,是这次文物普查的要求,截至2015 年12 月24 日,在此次摸清家底的文物普查中,兖州区文物旅游局共登录9223
期刊
在美国西北部的洛基山脉,有一个闻名遐迩的世界著名风景地——黄石公园。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海拔2134~2438米,面积8956平方公里。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  黄石公园所属地区原本是印第安人居住地,因美国探险家路易斯与克拉克的发掘,而成为美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根据这里的文化遗迹可以判断
期刊
六河贯通,八水绕城,经过了30年的培育发展,临沂这座“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滨水城市已成为中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以“商贸通五洲,大美新临沂”为发展目标,临沂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2016年4月28日,臨沂国际商贸城的开工更将有力推动临沂商城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据了解,国际商贸城南起双岭路,北接北外环,东到临沂大学,西至西外环,规划面积约3
期刊
曲阜是孔子故里、东方圣城,位列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提起曲阜,很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一直以来都是曲阜引以为傲的代表,也是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朝圣之地。而如今,尼山圣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孔子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它们的建成将为曲阜的“儒学体验游”注入新的活力。  在尼山圣境旅游区内,目前世界最大的孔子像已经落成。“塑像设计为72米,象征孔门贤者七十二之意,按照
期刊
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环保钢铁强企正在宜居城市山东省日照市拔地而起。项目环保投资达到64.7亿元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涵盖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噪声治理、固废处理、余热利用、环境绿化等内容。环保执行最严“标准”,整个厂区废水循环利用,向“零”排放目标迈进。  “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是国家核准的项目,承载着全国唯一一个钢铁结构调整试点省的核心重任,要建成绿色示范工程,保护青山绿水,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共同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