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为元明清时期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经济重心 南移 影响 启示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农业与秦汉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三国时,孙吴辖区水稻一年两熟,蚕丝一年八收。到东晋南朝,农业开发又进了一步。沿长江的建康(今南京),姑苏(今安徽当涂)一带也是“姑熟饶旷……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东晋财政收入主要靠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地区提供。
  除粮食作物之外,南方水果种植也有明显发展。左思《吴都赋》写道:“其果则丹橘余甘,荔枝之林,槟榔无柯,椰叶无阴。龙眼橄榄,探榴御霜。结根比景之阴,列挺衡山之阳。”
  南北朝时,南方的茶叶生产已具规模,饮茶成为江南人的嗜好。这一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淮水流域著名水利工程今安徽寿县有芍陂,可灌溉良田万余顷。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东晋南朝的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刘裕灭后秦,南迁织绵工人于建康城内置斗坊,使北方的丝织技艺南传,荆州和扬州是江南丝织品重要产地。东晋南朝瓷器制造已到了很高水平,据考古发掘报告,东晋以来,青釉瓷上常加上酱色釉彩斑,晕入釉汁,鲜润绚丽。南朝还有发达的造船业,所造大船载重达2万斛。
  至隋唐,南方经济发展又跃上一个新台阶。唐代江南地区的农耕工具有许多改进。江东地区出现了新型耕犁,深耕浅耕,操作自如。水力运转的水转筒车,也在南方各地水田得到使用。水利灌溉事业也有明显进步,据《新唐书》载,唐后期全国共修水利101项,其中江南达49项,居各道之首。江南农业在全国经济生活中所占位置:“浙右之疆,包流山川,控带六州,天下之盛府也,国之盈盈,于是乎在。”
  隋唐时期,南方手工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北方先进的丝织技术,此时传到了浙东。唐代的棉纺织业,除南诏、海南岛等少数民族地区较发展外,南海广州和桂林也相当著名。
  长江流域饮茶之风日盛,到唐代,已经普及全国。于是,种茶、制茶业也相应地得到了迅速发展。江南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不断提高,更远销海外。
  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洪州(今南昌市)是唐代另一造船基地,所造船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水平高。
  长安和洛阳虽然是唐代两大都市,但南方也兴起许多都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通后,位于水陆商路交会点的扬州,十分繁荣。宋人洪迈说:“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盛可知矣。”今成都、广州是唐代主要海外贸易港口。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入道。元和年间韩愈在《送陆歙州诗序》指出:“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这证明,江淮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这时已开始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魏晋至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隋朝开凿了大运河,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在南方进一步开发的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两宋之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已南移于东南,即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西。
  两宋时期,东南各地均大规模兴修水利。江苏、浙江沿海,为防海潮侵袭,修筑了护海堤。福建山区百姓,缘山导泉,“泉溜接续,自上而下,耕垦灌溉,虽不得雨,岁亦倍收。” 农业生产工具也有所改进。“秧马”就是宋代创造的新型插秧工具,省体力,速度快。农业生产技术也有明显提高。农民越来越重视精耕细作,耕作程序也增多,还注意到积肥和施肥。这一时期,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福建引进的“占城稻”。自从福建引进后,北宋朝廷又遣使至福建调取3万斛,分给江、淮、两浙三路转运使,指令种植。占城稻引种于江南各地,当地农民又加以不断培育更新,出现许多新品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北宋也得到发展。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道,茶园十分普遍。棉花的种植,则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和种桑、麻的地区比以前也有扩大。明州、福州、广州、汉州和遂州一带,很多“糖霜户”种甘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
  由于水利大量兴修,农耕工具改进和优良稻种推广,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已在全国居举足轻重位置,所以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生产,已超过北方。纺织业方面,北宋时南方上供的纺织品,在全国所占比例,如绫,占51 %;罗、什色匹帛,占99 %,可见南方纺织业已超过北方。
  宋代的造船业,更是南方发达于北方。北方造船仅汴京、相州、天雄景等数处,南方如扬州、苏州、镇江、明州、杭州、福州、泉州、雷州等地,都设有造船场。尤其是福建所造的远航海外大船,备受赞誉。《三朝北盟会编》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公元1159年,南宋政府就要福建承造戈船120艘。
  北宋的制瓷业,北方仍然是相当发达的。但是,南方制瓷业已赶上北方。江西景德镇是全国产瓷中心,北宋政府在此建立了官窑。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也都有瓷窑,尤其是所产青瓷,产量多,远销海内外。   雕版印刷业在北宋时也有很大发展,其中以杭州的雕版印刷最为著名,北宋监本大多在杭州刻印。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南方商业的繁荣。据统计,北宋熙宋十年(公元1077年) ,全国商税总收入为8525711贯,其中东南东西路、两浙和福建路多达1730827贯,占总数的20. 3 % ;加上南方其他地区,占总数一半以上。南方商税收入多于北方,说明南方商业比北方兴盛,商品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
  北宋时,全国最大都会是汴梁。但是,靖康元年金兵围攻加上北宋败军劫抢,汴京遭到严重摧残。南方却兴起一批繁荣的都会,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今杭州),是全国最大都会,“此城有十二种职业,各业有一万二千户,每户至少有二十人,中有若干户多至二十人至四十人不等。”此外,苏州、扬州、福州等南方城市,经济也相当繁荣。南方的广州、泉州、明州是两宋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其中泉州,在南宋时,取得了世界贸易大港的地位。
  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二是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加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为元明清时期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头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最先在这些地区萌芽和发展。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和启示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
  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施和金编著.中国历史地理[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2] 朱绍侯等编.《中国古代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鲍晓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6)
  [4] 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J].文史哲,1999(3)
其他文献
对初三学生而言,化学学科是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较好地弥补了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活动太多,课时不够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期刊
[摘 要] 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我们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小学生,因而我们必须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情趣性。习得是儿童掌握第二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语言输入学说和语言假设学说的结合。学习者在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Storytelling——故事教学,就是抓住了儿童对语言天生的敏感,指导性地挖掘和发展儿童语言潜能,从而让儿童在英语环境中自
期刊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平时的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一、抓好常规,提升学生素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首先
期刊
[摘 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包括学困生。那么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对待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爱心 表扬 开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
期刊
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优等生,给他们的评价也是多彩的,其次为了督促引导后进生,给他们的课堂评价也会是鼓励性的。而中等生回答的机会较少,即使回答了,也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回答一次性没有那么精彩,或者也没那么糟糕,我们老师给予的评价往往也是不痛不痒的,让很多中等生又是期盼又是失落,慢慢会对课堂活动越来越不投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在低年级课堂中,可以从课堂评价这一方面来着手,从而充分激发孩子的
期刊
[摘要] 物理课堂虽然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主阵地,但物理最初的认知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不能与生活中物理现象脱离开来,教师教授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应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从生活学习物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得到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生活 物理 社会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
期刊
[摘 要] 国术,民族文化课程之一,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体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课堂尝试引入武术教学,像文化课那样重视,把武术课开展起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关键词] 探究、自主、合作、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那么怎样来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就以“
期刊
心理学家罗扎诺夫将音乐引进了学习领域,给我们的学习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的确,在我们的课堂中,美妙的歌声能激发人的兴趣点,能滋润人的心灵,能强化我们的情感记忆和体验,能放飞我们的想象,当然课堂上内涵丰富的歌词、优美活泼的曲调也能深化教学的内容。  一、借助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恰当地导入新课,在起始阶段便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适的背景音乐或歌曲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重知识的掌握,轻能力的培养,一题又一题的练习,学生们都能熟练地解答,但是却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维。其实,学习数学不能只靠“做”,数学更需要“说”。 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规范化训练,使学生能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与思考,用语言外化思维过程,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数学思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重知识的
期刊